我们不过一粒微尘
谢卫
点开百度,输入“王树国”这个名字,你很快就会看到以下内容:
“王树国,男,1958年10月出生于河北献县,1976年11月入党,1973年6月参加工作,2002年3月至2014年4月担任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期间兼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至2009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至2010年)、2014年4月至2017年5月担任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副部长级),主要从事机器人自主控制理论、机器人传感器技术、空间机器人技术;医疗辅助机器人系统、医疗设备与仪器;生物医学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医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截至2017年,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等项目2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参与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6项。是机器人研究领域的专家,在智能机器人仿真、移动机器人、空间机器人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科研成果。21世纪初开创中国医工学研究新领域,主持研制了世界第一个创伤康复仿生手,中国第一个人脑解剖电子图谱,中国第一个腹腔微创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研究方向包括医疗机器人、仿生机器人、生物医学工程、空间机器人等。”
这样一位学术成就斐然的学人,对于我等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平头百姓而言,差距是显而易见的,简直可以说应该高山仰止。
然而,笔者坚持以为,王树国真正应该让我等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平头百姓高山仰止的,并不是他已经取得的那些成就,也不是他“裸捐余生”——无偿担任福耀科技大学校长一职,而是他下面的这段讲话:
“已经年龄很大了,还剩这么一点精力,小蜡烛还剩这么一点点,为了教育,就让它烧光,燃尽吧。还可以发一点光,贡献一点热。很多人劝我说,你真的没必要再去冒这个风险。但是,总觉得这个时代有这么大的一个机遇,可能需要我们所有的中国人能够共同努力,为我们这个民族复兴,做一点积极的贡献,哪怕是一点点,我都觉得是有价值的。所以我不想去游山玩水,就去混吃等死,我觉得太没意义了,能做一点就做一点。至于别人怎么评价,我觉得太看重自己了。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特别微不足道的。在历史的长河当中,都是不值一提的,都是一粒沙子一样。其实我们真没必要把自己的名利看得太重,你就做好自己,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国家,其实就挺好了。身边的同志将来会想起来,你的学生说,哎呦当年有一个王老师对我们可好了,你就满足了。”
注意到没有?
“已经年龄很大了,还剩这么一点精力,小蜡烛还剩这么一点点,为了教育,就让它烧光,燃尽吧。还可以发一点光,贡献一点热。”
主动将自己比作即将燃尽的小蜡烛,这是不是“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一种精神写照?这是不是对教育事业倾其所有的决然与无私?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多少人在追逐着功名利禄,而他——王树国校长,却把自己有限的精力,毫无保留地奉献给教育,这份纯粹与坚守,是不是犹如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教育前行的道路?
“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特别微不足道的,在历史的长河当中,都是不值一提的,都是一粒沙子一样。”
如果这样一种完全可以称得上大写的人,都把自己比作“一粒沙子”的话,那么,我等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平头百姓,又算什么呢,不过一粒微埃罢了。
但是,如同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一样,我们不能仅仅因为历史的宏大就否定个体的价值。每一个个体,尽管在历史长河中,确确实实如同沙子般渺小,但每一个个体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何况沙子也能聚沙成塔,一言以蔽之,倘若每一个个体都能够“做好自己,对得起自己”,那又应该另当别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