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洛老师,1937年出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全国知名诗论家,诗文化散文作家,湖南省文联原副主席,湖南省作协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研究员,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诗学专著和诗文化散文集约四十部,其中《诗美学》获湖南省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散文集《宋词之旅》获湖南省第二届毛泽东文学奖,散文《月光奏鸣曲》获第四届中国广播文艺奖一等奖。因在大陆最早介绍余光中和洛夫等诗人的作品,获台湾中国文艺家协会第34届文艺评奖之“文学评论奖”。中国社科院文研所主编之《中华文学通史》与资深学者郭英德、郭预衡主编之《中国散文通史》,在“当代卷"中均有专节分别论述其理论建树与创作成就。
上世纪60年代,李老师担任湘阴一中语文教师,其诗化的语文教学影响了一大批学子,让他们爱上诗歌,其中不乏诗词界名家,如柳思维、胡宁荪、王干梅、蔡世平等人。
在湘阴一中建校120周年庆典到来之际,他为湘阴一中图书馆题写馆名,遴选二十余种个人著作共120册赠送致贺。2025年春暖花开时节,陈宇校长一行前往长沙拜访李老师,并表达谢意。
李老师一生爱书,教书,著书,尤爱品评中国经典诗词。2024年,他先后在《名作欣赏》与《湖南文学》发表文学自传体散文《第一功名只赏诗》,以示一生至爱和追求。他深情地对来访的陈校长等人说:“我的前二十年,粉笔灰纷纷扬扬,落湿了中学与大学的无数讲台;后几十年,蓝墨水潺潺汩汩,灌溉了难以计数的稿纸田亩。因为工作关系,所交文友甚多,赠送的个人专著和图书不少,但赠送最多最好的还是湘阴一中。在那个特殊年代,我和夫人段缇萦都在湘阴一中担任过老师,虽然免不了时代给予的磨难,但我们在湘阴一中培养了一大批好学上进的优秀学子,这些学子后来功成名就,成为了社会栋梁之材,甚至还受我的影响,热爱诗词,创作诗词,我很欣慰。湘阴一中是一所人文底蕴深厚的学校,120年文脉不断,我捐赠120册专著给湘阴一中,我的书也有了很好的落脚处,会传之久远,我很放心,也很高兴。这些书都是古典诗词文学作品,有价值,可传承,对师生有好处。”
陈校长说:“李老师捐赠的120册专著,由湘阴一中图书馆和校史馆珍藏,并建立‘李元洛老师捐赠著作专柜’,供师生借阅。您这是赠送给一中师生的一笔非常珍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一中师生受益无穷,一定倍加珍惜珍爱。”
李老师还语重心长地说:“在我的生命历程中,最早而且最重要的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家庭,父母引导我喜爱诗词文学;一是学校,学校的老师对我这个只爱文史不爱数理的另类学生心怀偏爱。长沙县私立达德中学语文老师郑业皇先生、湖南省第一师范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赵家寰先生等老师,对我特别的包容和鼓励。我能在文学之路上跋涉大半生,首先应该饮水思源。回顾我的求学时光,我对我的老师永远心存感念。后来,我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也当了老师,我的老师对我宽仁有爱,潜移默化影响了我,我也特别关爱我的学生,尽自己所能,让他们成人成才。教育是一门爱的事业,仁者爱人,当老师的要对每一个学生有仁爱之心。希望湘阴一中的老师们要因材施教,不要一把尺子来评判学生的长短优劣。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要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光。”
因为湘阴一中120周年校庆即将到来,李老师又作《贺湘阴一中120周年校庆联》致贺,表达他对湘阴一中的美好祝愿:
百廿华年,湘水泱泱,想前人建校艰难,育李培桃,播雨耕云,昔日弦歌犹来耳畔;
千秋大业,云山浩浩,看我辈乘时砥砺,登高蹈海,腾蛟起凤,今朝家国长在心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