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绝·天下为局弈无赢
——《三国演义》欣赏(三十一)
作者:乐天(张志江)
二百五十六
白帝城托孤①
——反思过往
悲欢似梦尽春风,
聚散如空皆过客。
自负衔哀异世人,
相依报国真良策。
本诗鉴赏
全诗情感深沉。前两句以“悲欢”、“聚散”,写尽人生无常,如梦幻泡影;后两句格调一转,“自负衔哀”尽显孤独,“相依报国”又扬起豪情。在对比中抒发了复杂心境,于感慨同时,仍怀壮志。
本诗蕴含着对人生境遇与价值抉择的深沉思索,整体上营造出一种较为复杂的情感氛围和思想境界。
整首诗情感跌宕,富有张力和感染力。

二百五十七
白帝城托孤②
——马谡不可重用
纸上谈兵了即空,
毫端破贼元何物。
经邦至道是天穷,
济世玄言非力屈。
本诗鉴赏
此诗笔锋犀利。前两句批判“纸上谈兵”、“毫端破贼”的虚幻无用;后两句跳出对马谡的评价,感慨经邦济世之道艰难,蕴含着对现实困境的洞察与深思。充分表达了对空谈与实干、命运与能力等问题的独到见解。
二百五十八
白帝城托孤③
——托孤丞相
君才十倍能谋国,
吾愿无多始借公。
后主将安怜帝力,
群贤尽瘁鉴臣忠。
本诗鉴赏
此诗高度赞扬诸葛亮治国能力,赞其才过曹丕十倍,定能谋国安邦。表达了对贤才的倚重与借重之意。也提及后主应珍惜贤才之力,众贤尽忠可鉴。全诗体现出对贤能之士的推崇,以及对国家治理的思考。情感真挚,立意深远。
二百五十九
白帝城托孤④
——先主病逝
悔恨苍凉灯欲尽,
从容浩荡雨初微。
长天大梦终当弄,
落日英魂恐不归。
本诗鉴赏
此诗意境深远。前两句以“悔恨”、“苍凉”,奠定沉郁基调。通过“灯欲尽”、“雨初微”,营造出凄清氛围。后两句“长天大梦”、“落日英魂”,境界壮阔。又含虚幻与悲壮之感,表达出对人生、对英魂的复杂情感,兼具情感深度与艺术感染力。
二百六十
安居平五路①
——兵临城下
雄师逐鹿临城下,
不见扶天耸峙墙。
可笑多情群牧伯,
堪羞好事小儿郎。
本诗鉴赏
此诗首联“雄师逐鹿临城下”,描绘出曹丕五路大军伐蜀的紧张氛围。“不见扶天耸峙墙”,则暗示形势危急。颔联以“可笑”、“堪羞”,评价“群牧伯”和“小儿郎”,批判和讽刺了曹魏及蜀汉相关人士,在危局下的表现。全诗用词简洁,通过场景描绘与情感表达,展现出对时事的感慨与讽喻。
二百六十一
安居平五路②
——邓芝使吴
直言祸福愁肠断,
大义存亡别绪牵。
盛世清明同少壮,
皇恩浩荡似神仙。
本诗鉴赏
“直言祸福”、“大义存亡”,直抒悲壮之感;“盛世清明”,描绘蜀吴联盟后的太平之景。“同少壮”、“似神仙”,展现出对盛世的歌颂及生活的惬意。
二百六十二
安居平五路③
——秦宓舌战张温
自恃才高言不逊,
空闻气盛术犹疏。
只知虎豹周公瑾,
可晓蛟龙伍子胥。
本诗鉴赏
这首诗运用对比手法,比喻张温“自恃才高”,却“术犹疏”。前两句,刻画自傲却无真才实学的形象,后两句借周瑜之能、伍子胥之雄,突出有真本事者的不凡,表达对恃才傲物者的批判及对真正贤能之士的赞赏。语言简洁,寓意鲜明。
二百六十三
安居平五路④
——马超破西番
扼险西平神马降,
殊荣定远卧龙飞。
柔翻尺剑迎宾至,
巧弄弦琴送客归。
本诗鉴赏
此诗用典精妙。“扼险西平”、“殊荣定远”,分别借西平王、定远侯事,增添历史厚重感。借“卧龙飞”喻诸葛亮,形象生动,以卧龙喻人,展现非凡气势。“柔翻尺剑”、“巧弄弦琴”,对仗工整,动静结合。通过细节描写,营造出迎宾送客的独特氛围,兼具典雅与灵动之美。
二百六十四
安居平五路⑤
——魏延疑兵
巧出奇兵鸟鹊疑,
遥从义旅鱼龙遁。
孤云败柳还并枝,
落絮凉风君莫恨。
本诗鉴赏
此诗运用对比与象征手法。“巧出奇兵”、“遥从义旅”,展现蜀军事行动的奇巧与正义之师的气势。“鸟鹊疑”、“鱼龙遁”,以动物反衬其威慑力。“孤云败柳”、“落絮凉风”,营造出南蛮孟获之凄凉氛围,象征着经历动荡后的景象。尾句“君莫恨”,则蕴含着对某种无奈境遇的“宽慰”与调侃。
二百六十五
安居平五路⑥
——旧交退孟达
知音莫逆初心醉,
雅契虚怀盛世歌。
历数颓纲忠士少,
天和正道善人多。
本诗鉴赏
此诗意境深远。前两句以“知音”、“雅契”,营造出李严与孟达知己相交的美好氛围。“初心醉”、“盛世歌”,情感真挚。后两句则笔锋一转,“历数颓纲”,叹社会乱象。“忠士少”,流露出对现实的忧虑。“天和正道”与前文对比,以“善人多”寄予希望,展现出对美好世道的向往。全诗情感起伏,富有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