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隔教教养的问题和建议
文/一笔墨
在我国农村,隔代抚养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很多年轻夫妻为了生计,往往需要在不同的城市工作,由老人照顾留守的孩子,既可以让年轻人专心工作,也可以让老人有所寄托,享受亲情。但由于不同的经历、思维、观念、立场,以及时代的进步和发展,隔代教养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和矛盾,也对孩子的事业心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隔代教养对孩子有哪些影响呢?
1、隔代教养对孩子的心理影响
当然老人养育自己的孙辈从时间、经验和情感上都是其他外人无法超越的。但是在农村很多家庭,出现爷爷奶奶代替了父母的情况,这样的孩子会和爷爷奶奶建立更为强烈的情感。原本应该是父母照顾的事情都由爷爷奶奶来,照顾饮食起居,给他讲故事,和他玩游戏,直到小学初中。如此一来,爷爷奶奶就取代了父母的功能,爷爷奶奶照顾孩子到小学、初中后越来越年老,开始进入衰老阶段,孩子此时已经懂事并且有深刻的记忆,不得不面临最亲近的养育者无法继续照顾自己或者永远离开自己的痛苦经历,为孩子心灵留下磨灭的创伤。
2、过度溺爱孩子,影响其自主性发展
相信我们经常听到爷爷奶奶说这样一句话:“孩子还小,大了就好了”,实则不然,过度溺爱孩子,影响孩子自主性发展。俗话说“隔代亲”, 很多爷爷奶奶在年轻的时候,由于经济、物质条件的限制,对子女没有能够很好地照顾,就把对子女的爱全部集中到孙辈的身上,疼爱有加,过分关注,过分保护,凡事包办替代,阻碍了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的发展。对一些明显的问题,认为树大自然直,别跟小孩一般见识。孩子还小,大了自然懂道理了。缺乏好习惯从小培养的教育意识。殊不知,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的习惯会对孩子的终身发展,形成不可磨灭的影响。
3、教育理念不同,矛盾横生
每一代人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历不一样,所能接受的教育理念也不一样。年轻爸妈认为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学会独立,而老人认为孩子还小,不能“指屁吹灯”;年轻爸妈认为孩子不听话,就要严厉的教育,老人觉得太严厉,会把孩子吓傻;年轻人觉得就一个孩子,一定要给他买贵的、好的衣服,老人觉得年轻父母太奢侈浪费;年轻爸妈觉得应该让娃学画画、弹琴,培养艺术素养,老人觉得学那些没用,文化课学好就行……家庭的教育观念不一致,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老年人管教孩子,有时也会采用比较陈旧的教育方法,如恐吓、哄骗等。这种不当的教育方法往往错失了形成诸如懂感恩、爱劳动、谦让、理解等优秀品质的良机。
4、形成错误的依赖关系
对于孩子成长,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然而,隔代抚养的孩子,很少能和父母经常在一起。虽然老人长辈承担了孩子的一切,但取代不了家长在孩子教育上的影响力。如果长时间如此,亲子依恋关系也会相对疏远。孩子对父母的亲密的依恋,是其他任何关系都不能替代的。但在农村隔代教养的家庭中,以爷爷奶奶为主要依恋对象的孩子不在少数。父母长期的缺席和不参与,孩子过分的依赖爷爷奶奶,会导致孩子形成错误的依恋关系。

隔代抚养虽然会产生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毕竟大家的初心都是爱孩子,所以当分歧发生了,我们要做的就是积极解决问题。怎么做能够缓解这些问题,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时沟通,统一理念
老人应该及时与孩子父母交流,父辈无论是受教育的层次还是学习方面,都相对较好,能够很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因此,爷爷奶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了,不能凭经验去判断对错,要去考虑孩子爸爸妈妈的做法是否比自己的经验更科学,多与爸爸妈妈交流,反应孩子的成长和问题。学着接受爸爸妈妈科学的,与时俱进的理念。这样的交流可以让爸爸妈妈清楚孩子平时的表现,祖辈与父辈相互合作,共同帮助幼儿更好的发展。
2、积极学习,更新方式
孩子具有超强的模仿能力,作为教养幼儿的祖辈的行为举止自然会影响到孩子。而爷爷奶奶自身固执落后的思想会带给孩子不利的影响,因此,作为爷爷奶奶,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观念,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新技能。提高教养水准,学会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教育孩子。
3、多些感恩,少些抱怨
当年轻父母无法平衡工作和带孩子而求助于家里老人时,年轻父母应该心怀感激,正视老人任劳任怨的无私付出。也许老人不能理解赞同你的育儿观念、也许老人会以过来人的经验对你指指点点、也许老人很固执,跟了一辈子的习惯和固有思维很难改变……但老人爱孩子的心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年轻父母应该多些感恩、理解,少些计较、抱怨。
总之,隔代抚养虽然是许多家长无奈的方式,但不可忽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健康的成长,不能单一寄托于校园和老人长辈,多挤出时间去教育孩子,陪伴孩子,才是合格家长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