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
文/麻新平
三年前的冬天,我和老闫骑摩托车去偏远的五仙山中扶贫,同时也是高中学生的家访工作。走了六十里的河川路,又拐向左手进入曲折的山谷小路——三丈沟。
道路曲折难行,一直是慢上坡,山行六七里,方有人家。我们找到了小静同学家,高寒山区,屋舍简陋。爷爷奶奶在地里干活,喊了回来,完善了相关资料,老人家说了很多感谢的话!给我们倒了一碗糖煎水,又拾了一碗柿子,生了火盆,我们喝了水,烤了火,暖和了许多。
闲聊间得知,孩子父母在外地打工,爷爷奶奶留守家里,种了几亩地,不缺粮食,就是没钱,生活艰难,主要靠孩子父母打工维持,老两口还时常生病,拖累家里。孩子父母过年回来转一匝,也是几天时间,很短,孩子和父母相聚很少。也多亏学校的补助和关心,减轻了家里的负担。我们说,这是国家的助学补助,要感谢政府,老两口非常开心,并欢送我们离开。
这时天气下起了雪,瞬间地上发白,积了厚厚一层,摩托车不敢放开走,匀速前进。刚好有一个慢下坡,一不留神,连人带车斜侧倒地,下滑六七米,等我们爬起来,浑身是雪,互相拍打了一下,吓得不敢再骑,我们配合着,慢慢推着前进,这时天色也暗了下来。

等我们把车推出沟,天已经黑了,已是万家灯火。冬天的秦岭山里,寒风瑟瑟,冷气逼人,我两腿撑地,一档滑行,闫老师后边跟着,顺手帮我拉一把,借着摩托车的灯光,摸黑拐向右手的万浪沟,去找小熊同学的家。
万浪沟依然是九曲十八弯,人车沿河道在冰雪路面上“咔嚓”滑行,终于找到了:在山坡根,有三间老屋,灯火微茫,叫开门,爷孙俩在家。小熊爷爷慌忙给我们倒开水,生火。了解到小熊父亲早亡,母亲改嫁,与爷爷相依为命,讲到这里,小熊泣不成声,泪如雨下。我们一再安慰:小熊乖,好好学习,改变现状,有政府的支持和老师们的关心,一切都会好的!
小熊爷爷说:小熊是乖孩子,离父母七岁,我一手带大,争气,在家帮我干活,在学校努力学习,我很省心。我说:孩子是你的福气,你是孩子的靠山。大家都笑了。完善资料,照相,告别爷孙两人,我们继续在冰雪路面上滑行,寻找下一家目标:朱家沟小琦同学家。
这家比较方便,离村委会不太远,由于夜深人静,目标明确,提前预约,就是亮灯的那一家。
叫开门,小琦父亲大惊:这么晚了,又是大雪,以为你们不来了,我都等瞌睡了,快回来歇火,冻死了!我们说:跑路不冷。这一家是父女二人在家,母亲跟人跑了,小琦三岁时离开家,再莫有回来过,家庭贫困,百事萧条。我们说了很多安慰的话,但都很苍白。遗憾惭愧的离开小琦同学家,山村灯都息了大半。

我们再寻找第四个扶贫对象,小苗同学的家。小苗同学家居山上,加之下雪,就把摩托车放在平路口,步行上山。一人拄了一个木棍,蹒跚而上,大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之气概。大概走了三四里山路,看见半山上的一家独居房屋,这就是小苗同学的家了。
叫开门,家长热情的迎接我们回家里围炉夜话,一杯热水坐定,说到家里的负担重,爷爷腿脚不便,拄着双拐,奶奶耳聋,母亲精神不正常,小苗下面还有个弟弟,在村上小学上学,家里是贫困户,享受着政府待遇,勉强维持生活。我说:你们能支持孩子上高中,很好也很不容易,在政府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孩子能安心的完成学业,对于孩子将来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要看到希望,脱贫就在孩子身上,要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的著名论断!家长表示理解和支持。
我们告别小苗同学家,摸黑下了山,步行倒热得出了一身水。这时雪也停了,我们骑车去闫老师亲戚家借宿,时间已是凌晨一点。亲戚很是热情,得知我们是扶贫路过,炒菜倒酒热情招待,吃饱喝足,睡觉休息。
扶贫的路上有风有雨,更有风雪黑夜,血泪故事,我们就像那风雪黑夜里等候的那一盏孤灯,荒寒而光明,闪烁而永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