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长歌:荆守友的岁月履痕
卞文峰
在费县石井镇高桥村的悠悠岁月长河之中,荆守友宛如一座巍峨耸立、熠熠生辉的精神丰碑,承载着无数的敬仰与追思。1921年3月,他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呱呱坠地,童年的时光被贫困与艰辛所笼罩,破旧的茅屋、匮乏的衣食,便是他成长的底色。然而,艰苦的生活境遇并未磨灭他内心深处对光明的炽热渴望,那渴望如同黑暗中熠熠闪耀的火种,在苦难的缝隙里顽强燃烧。
1942年12月,年仅21岁的荆守友,怀着一腔热血与对家国的深沉责任感,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从军之路,成为山东温河县公安局的司务长。彼时的华夏大地,正深陷战火纷飞的泥沼,日军的铁蹄无情地践踏着每一寸土地,百姓们在水深火热之中苦苦挣扎,呻吟与哀号回荡在山河之间。荆守友深知自己肩头的使命重若千钧,不仅要确保局里物资的稳定供应,为抗战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更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防范敌人随时可能发起的侵扰。
有一次,在执行物资运输任务的途中,队伍不幸遭遇日军的突然袭击。刹那间,枪声大作,硝烟弥漫,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但荆守友没有丝毫慌乱,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冷静与果敢,迅速做出判断,带领战友们巧妙地与敌人周旋。他们时而利用地形隐蔽身形,时而声东击西,迷惑敌人。在激烈的交锋中,荆守友身先士卒,凭借着机智与勇敢,一次次化解危机,最终成功将物资安全送达。那一刻,他疲惫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因为他知道,局里的正常运转得以保障,抗战的力量又多了一份坚实的支撑。
1944年3月,荆守友被委以重任,担任温河县公安局警卫队队长。这个岗位责任重大,他肩负着保护重要人员和机关安全的神圣使命。在一次执行任务时,敌人不知从何处得知了重要人员的行踪,妄图发动袭击,给抗战力量以沉重打击。荆守友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提前察觉到了危险的气息。他精心部署防御,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每一个可能的敌人进攻方向都安排了周密的防守。
战斗打响的那一刻,枪炮声震耳欲聋,敌人的火力异常凶猛,密集的子弹如雨点般倾泻而来。荆守友毫不犹豫地冲在最前面,他的身影如同战神一般勇猛无畏。他一边高声呼喊着鼓舞战友们的士气,一边灵活地指挥着队伍应对敌人的进攻。在激烈的拼杀中,他的手臂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但他只是简单地包扎了一下,便又继续投入战斗。他的顽强意志和出色指挥,如同定海神针一般,稳住了战友们的阵脚。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战斗,他们成功击退了敌人,保护了重要人员的安全。当战斗结束的那一刻,荆守友疲惫地瘫倒在地,但他的眼神中却闪烁着胜利的光芒。
随着战事的不断推进,荆守友先后在多个岗位上任职,从山东警卫15团的排长、副政治指导员到政治指导员,每一个岗位他都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解放战争的硝烟弥漫中,他带领着战士们冲锋陷阵,那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成为了他生命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战场上炮火连天,喊杀声震彻云霄。荆守友和战友们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突然,一颗子弹朝着荆守友飞来,千钧一发之际,他的战友毫不犹豫地扑了过来,为他挡住了这致命的一击。战友倒在他的怀里,鲜血染红了他的军装。战友临终前,用微弱的声音对他说:“一定要为了人民的解放,战斗到底……”那一刻,泪水模糊了荆守友的双眼,悲痛与愤怒在他心中交织。他紧紧握住战友的手,郑重地点了点头,从那以后,他更加坚定了为人民解放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
新中国成立后,荆守友转业到地方工作。无论是担任费县人民武装部军事干事,还是高桥乡文书、乡长,又或是石桥区民政助理、梁邱供销社工作人员,他始终如一地保持着军人的本色。他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将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责任融入到每一项工作中。
在担任高桥乡乡长期间,他经常挽起裤脚,深入田间地头,与乡亲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为了改善乡亲们的生活,他不辞辛劳,四处奔走,争取资源。他带领大家兴修水利,看着清澈的水流灌溉着干涸的土地,乡亲们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他还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鼓励大家科学种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他的努力下,高桥乡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每当看到乡亲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荆守友的心中便充满了成就感。
1978年,荆守友退休,后改为离职休养。但他那颗炽热的心从未停歇,依旧时刻关心着国家大事,心系单位的各项工作。他经常与年轻的同志交流,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缓缓讲述着自己的过往经历和战斗故事。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年轻一代的期望,激励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2009年3月11日20时38分,荆守友因病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88岁。他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革命的一生,是英勇无畏的战斗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用自己的行动,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担当。他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的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高悬在历史的天空,激励着我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华夏文化产业发展集团董事局主席卞文峰简介:
卞文峰教授生于1960年5月1日,曾任山东费县实验中学教务副主任,1991年调往山东省日照一中,1993年被评为山东省日照市最年轻的中学高级教师,1999年9月调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民办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同时兼任南洋教育集团教育规划部部长),2004年任教育科学出版社临沂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2006年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日照研发基地执行董事、总经理,教育科学出版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2013年任中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文化教育发展产业园总经理。现任国际幸福教育研究院院长,杭州幸福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华夏超常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战略研究学会创新教育专业委会常务理事,中国隔代教育理事会副理事长,世界夫子云联盟高级研究员,日照市黄海高级中学、德州市德衡高级中学等学校教育首席顾问;般渃书院日照临沂分院总顾问;习惯熊教育平台(上市公司)高级顾问。从事幼儿教育、中学教育、教育研究、幸福教育、个性化培养、教育产业工作40余年,有教育专著18部(册),发表教育论文及教育指导文章1368篇,其他文章2000余篇,被誉为全国最接地气的教育家,他的幸福教育工程实操指导方法备受全国各大家长群青睐。另外他还协助开金矿32年,做收藏40多年,现有17大类藏品(含托管)68000多件,于2021年3月担任华夏珍宝馆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和总馆长
编者简介:王凤,笔名艾兰,曾用笔名蓝雪花,山东济南人。爱好:中医养生,写作,网络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