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蕲春讯(周政 叶成 张知勇 ) 前 言: 大别山精神是大别山地区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革命精神,是中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领广大退役军人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和黄冈“两区”建设凝聚磅礴力量,市委退役军人办决定广泛开展老兵宣讲大别山精神实践活动,并开辟老兵宣讲大别山精神专栏。即日起,黄冈市委退役军人办把遴选优质的郑顺南宣讲文稿及时在全国权威媒体《都市头条》上刊发,敬请关注。

作者:郑顺南
在华夏大地的版图上,巍巍大别山,宛如一座不朽的丰碑,屹立于鄂、豫、皖三省边缘。它北接桐柏,南扼长江,东控吴越,西临荆楚,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风云之地,众多震惊中外的重大事件在此轮番上演。在那血雨腥风、曲折坎坷的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地区处处回荡着人民的怒吼,连绵的烽火照亮了黑暗的夜空,激烈的战斗震撼着大地,无数的壮烈牺牲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令每一个听闻者都情思翻涌、心潮澎湃。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一部名为《风雪大别山》的电影,如同一颗精神的火种,点燃了我们这些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内心深处对大别山革命精神的崇敬与向往。我们所处的蕲春县,位于大别山南部长江的边沿地区,这里曾是无数战争的亲历者和见证者。高敬亭、张体学、赵辛初等中共领导人常常在蕲春的蕲南地区活动,为这片土地播撒下了革命的火种。蕲春的儿女们也怀着满腔的热血,纷纷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许多人参加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及红二十八军。查国桢将军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在1930年毅然加入红军,用自己的忠诚和勇敢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当时,蕲春还发展起了红五团、红七团,队伍中相当大部分都是蕲春的热血儿女,他们成为了革命队伍中的中坚力量。

1945年,在王震将军的率领下,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踏上了蕲春的土地,经过赤东、蕲州两镇境内,并在红色渡口田家镇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突击飞渡长江,为革命的战略转移和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蕲春县清水河地区进行了震惊中外的“高山铺战役”。这场战役犹如一声惊雷,打破了国民党军的战略部署,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漫长岁月里,大别山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创造了革命红旗永不倒的伟大奇迹,锻造出了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红四方面军、新四军等一支支在中国革命史上赫赫有名的战斗部队。大别山地区也因此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将军最多的地区之一,赢得了“将军摇篮”的美称,成为了无数人心中敬仰的革命圣地。

大别山精神,是坚守信念、紧跟党走,顾全大局、团结奋斗,勇当前锋、不胜不休的伟大精神。它体现在大别山人民为了人民打天下,为了解放穷苦人,为了让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的每一个瞬间。每当革命处于低潮的艰难时期,大别山人民从未退缩,反而越战越勇,绝不向困难低头。1935年,革命形势异常艰难,白色恐怖笼罩着蕲春大地,但蕲春县的共产党人却奋起反抗,红军游击队在这片土地上异常活跃。当年8月,国民党黄冈专署副官妄图在蕲春三渡地区组织反动活动,残酷镇压农民闹翻身运动。然而,红军游击队迅速出击,如神兵天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反动武装击溃,击毙了敌副官,枪决了反动保长杨锡九。这一胜利让三渡人民拍手称快,极大地鼓舞了民心,有力地推动了蕲南地区革命形势的发展,让革命的火种在这片土地上继续熊熊燃烧。

1939年,正值中国抗日战争的低迷时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中共蕲南县委在三渡桥成立了三渡地区最早的党支部,管长春同志担任三渡党支部书记。在中共蕲南县委何启的领导下,党支部肩负起了领导三渡、八里湖、金牛洞、老鹳嘴等地抗日斗争的重任。三渡的童云山、陈志文、甘应树等有志之士,积极投身于抗日事业,参加了组织组建支部的工作。童云山和陈志文二人还担任了三渡支部的交通员,为传递情报、沟通联络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童云山同志调入蕲南独立营担任侦查员。独立营营长杨又才多次指示童云山同志,一定要响应新四军五师师长李先念的号召,发扬勇敢无畏的精神,勇于牺牲,敢于拼搏,把日本鬼子赶出大别山。童云山同志用生命践行了这一誓言。1940年,他在外执行侦查任务时,不幸在浠水县被当地日伪组织捕捉。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甚至是用铜缸爆炖尸体的威胁,他始终坚守党的秘密,没有透露我党半句信息,最终慷慨赴死,被敌人活活水煮,尸骨无存。童云山同志用自己的生命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抗日战争。

献出了最宝贵的东西,他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值得后人永远纪念和敬仰。
童云山同志的牺牲并没有让三渡人民消沉,反而化悲痛为力量。三渡支部和三渡地区的革命青年邵元林、徐光华、张春树、黄汉山、邵自开、马德松等组成的民兵突击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继承和发扬了革命先烈的遗志,以顽强的斗志和无畏的精神,与敌人展开了英勇斗争,越打越勇,使三渡地区的革命斗争形势蓬勃发展。

1938年的深秋,天空阴沉沉的,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苦难而悲伤。日本鬼子一个中队和汉奸一个自卫队,从蕲州向三渡地区发起了扫荡。他们如同发疯的野兽,一路杀人放火,奸淫妇女,无恶不作,给三渡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然而,三渡的抗日积极分子陈志文、洪益发、甘应树等并没有被敌人的嚣张气焰吓倒,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不断侦察敌情,及时向新四军四十二团、蕲南独立营及其他抗日武装通报敌人的动向。在他们的努力下,各路抗日武装对日军进行了骚扰和袭击,让日军在三渡地区不得安宁。仅仅三天,日军就不得不撤回蕲州,三渡人民终于脱离了苦难。

大别山精神,犹如一座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又如一面旗帜,引领着我们不断奋进。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要以大别山精神为指引,坚守信念、紧跟党走,顾全大局、团结奋斗,勇当前锋、不胜不休,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努力奋斗。让我们传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让这面精神旗帜在中华大地上永远飘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安康而不懈努力!

我们要记住,大别山精神不仅仅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更是一种永恒的力量,它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我们要将大别山精神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中,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中,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是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还是在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无论是在社会治理的基层一线,还是在文化传承的广阔舞台,我们都要以大别山儿女为榜样,为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而努力拼搏。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或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心中有大别山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让我们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大别山精神为动力,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砥砺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让大别山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者简介:郑顺南,湖北省蕲春县三渡村人。1969年入伍,在陆军11军32师96团服役,参加抗美援老地面警卫作战。1976年3月退伍回乡,先后担任本村民兵连长、村党支部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村民理事会会长等农村基层干部,长期业余爱好新闻报道和文学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