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征文之6
守护乡村离异家庭学生的成长之路
作者:樊英
乡村教育的过程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因父母离异,心灵的天空被阴霾所笼罩。这些孩子往往内心敏感而脆弱,在学习和生活的道路上,这些学生承受了太多。作为乡村教育的践行者,我们被赋予了一项神圣而艰巨的使命——为这些孩子驱散心头的阴霾,重新点亮他们心中希望的灯火。
一、倾洒师爱,编织温暖的心灵之网
对于父母离异的学生而言,爱与关怀宛如春日暖阳,是开启他们紧闭心门的神奇钥匙。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我要给予他们格外的关注。课堂之上,一个饱含鼓励的眼神,能让他们在回答问题时增添几分勇气;课后,一次耐心细致的功课辅导,帮助他们解开学习上的困惑;生活里,一句贴心的轻声问候,如微风拂面,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被关爱的温暖。我要主动创造与他们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毫无顾忌地倾诉心声。无论是对远方父母的深深思念,对家庭突然变故的满心困惑,还是在生活中遭遇的种种委屈,都能在我这里得到倾听与共情。用我真诚的理解和关怀,为他们筑起一座安全温暖的心灵港湾,让他们知道,即使家庭破碎,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依然有老师坚定地站在他们身旁,给予他们力量与支持。
二、家校携手,填补缺失的爱的拼图。
尽管家庭的结构已发生改变,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丝毫未减。我应与孩子的监护人建立紧密且常态化的联系,这些监护人可能是年迈的祖父母,也可能是其他亲属。定期与他们沟通孩子在学习、生活以及心理方面的状况,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和需求,同时也将孩子在学校的点滴进步和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监护人。除此之外,为监护人提供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指导也至关重要。许多监护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方法不当的问题,我要帮助他们认识到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求,引导他们营造一个稳定、和谐且充满爱的家庭氛围。避免在孩子面前抱怨或指责离异等。另一方,让孩子在有限的家庭温暖中感受到亲情的珍贵,懂得感恩,从而能够健康、平稳地成长。

三、心理导航,重塑自信乐观的自我。
父母离异的孩子极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孤僻等情绪常常困扰着他们。鉴于此,学校应当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针对这些孩子的特殊情况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心理辅导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通过充满趣味的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乐中释放内心的压力;借助绘画这一艺术形式,让他们将内心深处无法言说的情感通过画笔表达出来;讲述富有启发性的故事,引导他们从故事中汲取面对生活挫折的勇气和智慧。帮助他们正确、理性地认识家庭的变故,学会如何宣泄内心积压的负面情绪,逐步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让他们在心理辅导的助力下,重新找回那份曾经失去的自信,勇敢无畏地去面对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挑战,坚信自己能够跨越重重障碍,走向美好的未来。
四、学业助力,扬起梦想远航的风帆。
家庭的动荡不安,往往会对孩子的学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为了帮助这些孩子在学业上重新走上正轨,为他们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显得尤为关键。首先,要从基础知识的巩固抓起,耐心地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弥补因家庭变故而可能落下的知识短板。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与指导,引导他们学会如何高效地预习、听课、复习以及做作业,让他们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技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此外,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结合乡村的实际情况和孩子的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拓展活动,如乡村自然观察、传统手工艺制作等,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学习的乐趣和价值。通过一步步扎实的帮扶,助力他们提升学习成绩,让他们在学业上收获满满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将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他们内心深处对未来的希望之光,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指引他们向着梦想的彼岸奋勇起航。
在乡村这片充满无限希望与可能的土地上,让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怀揣着一颗赤诚之心,用无尽的爱、沉甸甸的责任以及无穷的教育智慧,为那些父母离异的学生撑起一片晴朗无云的天空。引领着他们穿越风雨交加的艰难时刻,坚定不移地走向那洒满阳光、充满希望的未来之路。在教育的润泽与呵护下,让这些孩子如同破土而出的幼苗,历经风雨的洗礼,最终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绚丽光彩,共同书写乡村教育中那一段段温暖而动人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