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马倥偬战斗生涯》
(纪实文学连载十)
——追思父亲李苇塘
撰写:李希勇
主播:米 兰
攻克黄河铁桥
父亲李苇塘所属的二兵团三军七师攻下沈家岭进入七里河,沿黄河南岸东进夺取黄河铁桥。从二十六日凌晨一时开始,经过十多个小时战斗消灭了守桥之敌,阻止了溃散逃跑的敌人,为战役胜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七师十九团率先攻入兰州七里河后,沿黄河南岸攻入兰州西关什字,八连迅速控制占领了黄河铁桥、北塔山及有利地形和制高点。战后八连被野战军授予夺桥首功英雄连称号。
此时的黄河铁桥上乱作一团,敌军的辎重装备、卡车、马匹、伤兵蜂拥而至,争先恐后地夺命过桥,桥面上挤得水泄不通。来不及过桥的敌人跳入黄河,企图泅渡逃生,大批敌人不会游泳溺水身亡,被波涛汹涌的黄河水卷走。
中国人民解放军七师的将士们,在占领的制高点和有利地形上顽强的狙击敌人,阻止了马家军向西溃逃。七师将士牵制了马步芳匪徒的大部分主力和有生力量,为人民解放军进军青海、宁夏、河西走廊、新疆,近而解放大西北铺平了道路。
铁桥与白塔
攻进城内的解放军战士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和肉搏,在我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敌人溃不成军,土崩瓦解、纷纷投降。第一野战军七师的英雄将士们,在战斗中歼敌俘虏一万八千七百余人。
彭德怀司令员郑重指示他的将士们竭尽全力,尽可能地保护兰州的古迹白塔和黄河铁桥,确保这两座具有标志性的古文物建筑免遭战火焚毁和灭顶之灾。为尽可能保护兰州旧城遗址和文物古迹统帅殚精竭虑。为兰州城幸免大面积的毁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并被永远载入史册。
黄河铁桥和白塔作为兰州的标志性建筑,见证了兰州战役中英勇无畏的解放军战士浴血奋战、英勇杀敌、前赴后继、血染黄河的悲壮场面;见证了穷凶极恶的马家军丧心病狂、负隅顽抗惨遭溃败的可耻下场;见证了千年古城喜获重生,金城回到人民手中,人民兴高采烈欢欣鼓舞、欢庆胜利的喜悦场面。
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兰州黄河铁桥,迄今已有一百一十多年的历史。这座大桥在当时那个年代可以说是独具匠心、巧夺天功,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惊世之作,堪称天下黄河第一桥。迄今它仍然焕发着容光。北塔山巅的白塔始建于元朝末年,迄今已有五百七十多年的历史。巍巍白塔与雄伟的黄河铁桥遥相呼应,佐证了兰州千百年的沧桑巨变。
兰州解放
一九四九年八月二十六日兰州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隆重举行部队入城仪式。这一天兰州城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十万民众走上街头,载歌载舞欢庆胜利和解放。
彭德怀司令员同其他首长以及各界民众代表,一起检阅了游行队伍。入城仪式结束后彭总破例举办了大会歺,互致问候后他高兴地表达兰州解放的胜利喜悦,动情的说:“兰州战役是一场恶战,从战略上看这可能是西北最后一仗”。
接着,他召开野战军高层干部会议,总结战役经验部署进军河西走廊、新疆、宁夏的战役行动。同各位首长进驻兰州,热烈欢庆、夹道欢迎的兰州人民沉浸在胜利的无比喜悦中。
一场空前惨烈、残酷的城市攻坚战两天前在这里激烈地进行着,战争的硝烟还迷漫在兰州上空没有完全散尽,一股浓烈刺鼻的焦糊味还在四处飘散,令人窒息。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李希勇,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国学文化传承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诗歌联合会副主席。著有报告文学《风景这边独好》多篇红诗、父母情怀、西藏情结、军旅情怀散文诗歌。长篇组诗《2020·春天序曲》中国武汉抗疫纪实被载入国学委员会【盛世华章】建党百年伟业文献,并获得2022年全国诗词大赛一等奖。
主播简介:米兰,(本名姚惠兰),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甘肃省朗诵协会会员;兰州市西固区诵读协会副会长;兰州市西固区诗词协会副会长;中华诗歌联合会古典诗词音频室主任、金牌主播。爱好诗文,与朗诵结缘。喜欢“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境界,愿生活如诗歌般美好,心情如朗诵般精彩。
中华诗歌联合会组织机构
一、主席团
主席:梦如诗
副主席:李希勇
秘书长:艳阳天
成员:梦如诗、李希勇、艳阳天、米兰、追梦天涯、蓝儿、吥咻、森严、聂子、秋竹、荷塘月色、戴维
二、顾问委员会
首席顾问:吕兴福
特邀顾问:火凤凰(海外)、钱文昌
顾问:孺子牛、红雨随心、芝山石、唐连明、晨曦
三、编辑部
总编:梦如诗
副总编:追梦天涯
音频总监:艳阳天
古典诗词音频室主任:米兰
现代诗歌音频室主任:戴维
四,主播部
主播部部长:艳阳天
主播:艳阳天、米兰、荷塘月色、戴维、云水禅心、草莓、叮叮、竹雨、逸心、默人、兰子、雪莲、大峡谷、风铃、优雅、馨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