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陵生态农业促进会
千阳县老科协 李宝智
"君子谋道不谋食"出自《论语》,寥寥数字,却道出了中华文化对精神追求的至高推崇。在物质匮乏的古代,这一理念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无数仁人志士超越生存需求,追求更高远的人生境界。而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这句话更显振聋发聩,它提醒我们在物欲横流中守护精神高地,在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坚持理想追求。
一、历史长河中的精神丰碑
翻开历史长卷,那些为道义而献身的志士仁人,用生命诠释了"谋道不谋食"的真谛。屈原投身汨罗江,不是为了一己之利,而是为了坚守心中的道义;文天祥在狱中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展现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这些历史人物用行动证明,人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物质财富,而在于精神境界的高低。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绵延五千年而不衰,正是因为这种对精神境界的追求。从孔孟之道到程朱理学,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中华文化始终将精神追求置于物质追求之上。这种价值取向,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
精神追求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如同灯塔,指引着人们在茫茫人生海洋中不迷失方向;它如同阶梯,帮助人们不断攀登人生的新高度。一个只追求物质满足的人,终究难以获得真正的幸福与满足。
二、物质时代的价值迷失
当代社会,物质主义盛行,消费主义泛滥。人们追逐着更高的收入、更大的房子、更豪华的汽车,却常常感到内心空虚。这种物质至上的价值观,正在侵蚀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导致价值观念的严重迷失。
功利主义对精神追求的冲击尤为明显。在"成功学"的裹挟下,许多人将金钱和地位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教育变成了谋生的工具,艺术沦为赚钱的手段,甚至连人际关系也被功利化。这种趋势若不加以遏制,必将导致整个社会的精神荒漠化。
价值迷失带来的社会问题已经显现。抑郁症患者增多,社会道德水平下降,人际关系冷漠,这些都与过度追求物质而忽视精神建设密切相关。一个只注重物质发展的社会,注定难以实现真正的进步。
三、重建精神家园的当代意义
在当代社会践行"谋道不谋食"的理念,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人生的价值。物质追求固然重要,但不能成为人生的全部。我们要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不忘滋养精神世界,培养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理想。
平衡物质与精神追求,是现代人必须面对的课题。我们既要脚踏实地,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又要仰望星空,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这种平衡不是简单的取舍,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两者的和谐统一。
构建现代人的精神家园,需要从点滴做起。阅读经典著作,欣赏高雅艺术,参与公益活动,培养健康爱好,这些都是滋养精神的有效方式。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物欲横流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君子谋道不谋食"的精神指引。这种精神不是对物质的否定,而是对更高人生境界的追求。让我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不忘建设精神文明,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不忘担当社会责任。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物质丰富的时代,真正实现精神的富足,构建起属于这个时代的精神高地。
2025年3月 李宝智
作者简介:李宝智,陕西省千阳县张家塬镇曹家塬村人,农民,中共党员;1998年毕业于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大学果树专业,为农民科技专家。现任杨凌生态农业促进会副会长。热爱文学,为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会员,作品散发各公众平台。
2013年入选“全国好人榜”;2020年获得宝鸡市老科学技术协会“学术金秋”活动论文三等奖;分别获得市县镇不同荣誉称号与表彰30多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