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兰天生“白富美”
张智辉

春日春景多春事,花讯恰似花瓣飞。
百花公园玉兰花绽放,玉兰大道游人如织,公园花朝市集、汉服迅游、国风演出、舞蹈快闪精彩亮相,更是锦上添花;趵突泉公园白雪楼前,白玉兰花开似雪,与白雪楼相映生辉;尚志堂,千枝万蕊玉兰花,或立于枝头,或隐于叶间,各具姿态;万竹园,玉兰清香四溢,大明湖,玉兰风中摇曳。一树玉兰半城春,济南独有的春日密语。

“央广网”第一时间报道济南这满城的雅致,外地网民带着遗憾留言:去时偏偏不是春。我打趣地回应一句:诗意玉兰占春早。
春雪刚过,玉蕊先萌。亭亭素袂,皎皎琼英。玉兰花出身高贵,自带仙气,诗韵天成,烟火生香。

明朝农学家王象晋在《群芳谱》中记载 “玉兰花九瓣,色白微碧,香味似兰,故名”,这便是 “玉兰” 名称的由来。玉兰因颜色白而微碧像玉色,香味似兰花而得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 “夷者荑也,其苞初生如荑,而味辛也”,指出 “辛” 指其味道辛辣,“夷” 通 “荑”,表示花蕾初生时像荑草,这就是 “辛夷” 名称的由来。

昔有三女救世传说,红、白、黄玉兰化身花树,解瘟疫于民,留贞名于世。玉兰成忠贞、仁德之象征。古人庭中植玉兰,配海棠、牡丹,寓“玉堂富贵”;傍金桂而栽,寄“金玉满堂”之愿。至若王维辋川别业,辛夷坞中“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紫玉兰灼灼其华,涧户无人,开落随心,禅意空灵,更添玉兰超然物外之哲思。
玉兰可谓花中君子,诗里芳邻。屈原《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句;文徵明谓之“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恍见姑射仙子舞羽衣,素影翩跹,月下生辉;睦石叹其“霓裳片片晚妆新,束素亭亭玉殿春”,犹似佳人束素临风,丹霞浅晕,清露为尘。更有沈周“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写尽玉兰凌寒破寂之孤勇,香透纱窗,影摇婵娟。康熙帝 “琼姿本自江南种,移向春光上苑栽。” 则为玉兰赋予了一份皇家的尊贵与大气。诗家笔触,皆以冰玉拟其质,以仙娥喻其神,遂成千古名句。

玉兰一树,承载诗情、禅意,文脉流转。弘历诗云“玉树临风尚占春”,赞其凌寒傲骨;赵执信咏“如此高花白于雪,年年偏是斗风开”,叹其坚忍不拔。今人观玉兰,或忆少时老宅树下拾瓣,或赏都市园林雪涛云涌,皆感其“冰心一片晓风开”之纯粹。纵使沧海桑田,玉兰依旧:春来惊鸿一绽,谢时寂然成尘,不争桃李之艳,不羡松柏之恒,唯留清气满乾坤。
玉兰是绝佳的绘画素材,亦是工艺领域的宠儿。五代时南唐画家徐熙的《玉堂富贵图》(又名《牡丹玉兰》)就有玉兰芳姿。明代沈周的《玉兰》、文征明的《白玉兰图》,元代的《织成仪凤图》,皆为传世名作。
玉兰之美在入得诗卷丹青,亦进得庖厨巷陌。其瓣可煎饼、煮粥、烹羹,古人以花馔佐春, “麻油煎食最美”,清甜满口;《神农本草》誉其祛风通窍,可治病救人。

玉兰之高贵,非其形其用,而在于玉质冰心——入世能济物,出世可通禅。
“庭院深沉坠海红,玉兰花下坐春风”,就是这个春天最诗意的景致和最浪漫的期待。
春风有信,花开有期。就在刚刚,济南《追花手册》版本更新,赏花玉兰新增植物园、师范路,梅花、迎春花亦静待绽放,春日泉城已是“花花”世界。
听过一首名叫《玉兰花开》的歌曲,不仅旋律优美,歌词亦素雅超尘:满城的白玉兰盛世中绽放,每条街的风里都是花香,这是最好的时光,这是最美的盛况。以此写今日泉城、一城花香当较为契合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