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座右铭(杂文)
文/毋东汉
我的座右铭,随着社会发展和个人处境变化,精神实质不变,字句内容不断更新,有时是字条,压在书桌玻璃板下,有时是标语,贴在床头,有时作为对联或中堂挂在墙上;催我自新,励志前行,纠正错误,总结经验,努力迈上新台阶。
学生时代,我就把鲁迅的《自题小像》中两句诗作为座右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此期间,正是台w海峽对岸叫嚣着:“反攻大陸”,大陸上也有敌人“先杀党,后杀团”的狂吠,我毅然申请加入了共青团。毕业回乡学稼,“以农为荣,以农为乐。”几经坎坷,我又以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励志和警示。经过考验和锻炼,我加入了共产党。
后来,我当了教师,要为人师表,自知政治、业务皆不够格,在宿办室玻璃板下压个字条,写下孟浩然的两句诗:“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告诫自己,端正工作态度,提高业务水平,克服缺点错误,建立自己威信。经过努力,我转正评高,同时加入了省作协。我退休前后,又以“正己化人”为座右铭,承包了太乙宫文化站,想在意识形态领域有所作为,结果因不会经营和市场疲软,以失败告终。此时,我参加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被选为副会长,参加全国性该组织,以论文入选为条件出席在延安、北京召开的中国毛诗会三届年会,结识了著名诗人贺敬之同志。他给我的题词是“抒人民之情”,同时期,毛主席机要秘书高智同志应邀为我书房题写斋名:“樵仙居”,陈忠实仁兄此前为我题词:“达观”。我把这些金玉言都作为我的座右铭,我潜心于儿童文学创作,自诩为“关心下一代文学”,从事关工委工作至今第二十年。回想起来,我的座右铭,一言以蔽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说起容易,做起难。人们(包括我)难以摆脱精神负担。精神负担包括阶级恩仇和个人得失,我必须“达观”面对,“抒人民之情”,“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以我血荐轩辕”。我时刻警示自己:“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据说这是列宁的话,它和“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脉相承。
“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警示我们应不割断历史,该明确自己根源和来路,要牢记阶级恩仇,总结斗争经验教训,传承红色基因及其文化,把历史细节铭刻在心,以利前进。如“南京大屠杀”的罪恶惨烈,“三大战役”的辉煌功绩,“耕者有其田”的喜悦欢乐,都使我们牢记党恩,坚定跟党走的意志,沿着公有共富道路,为实现大同,酬志圆梦,奔向诗和远方。
在创建长柞工委纪念馆和撰写诸村简史、整理革命故事过程中,我发现许多革命先烈和前辈先驱,如李志中、刘崇英等人,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在山区发动群众,发展党的组织,开展对敌斗争。他们忘记了剥削阶级家庭背景的优裕“过去”,“意味着”他们“背叛”了剥削阶级家庭,投身革命,站在人民一边,成为党的优秀工作者,值得我们敬仰、效法。
过去,党的政策是“讲成份,不唯成份论,重在政治表现。”近40年,为了团结大多数,去掉了成份,以“社员”称谓,分田到户后,和贫下中农统称“村民”。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九的地富后代遵纪守法,表现积极,思想进步。但“金无足赤”也适用于此,其中极个别的人误将“宽松包容”当作“改天换地”,集中表现在个别公众平台,堂而皇之、明火执仗地污蔑土改,为被打倒的土豪劣绅鸣冤叫屈,污蔑农民起义和土地改革,企图动摇共产党的阶级根基,质疑共产党的“合法性”。他们没有忘记自己剥削阶级家庭的优裕“过去”,证明他们仍然站在人民的对立面。无论他们打什么旗、披什么外衣、唱什么高调,都掩盖不了他们没“背叛”剥削阶级,妄图恢复失去的天堂的险恶用心。
一切信仰共产主义的人,一切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人,一切革命队伍的人,一切追求共同富裕的人,应在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放下包袱,昂首阔步,酬志圆梦,向前进!
2025-3-18-于樵仙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