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子饮牛湾
王晓瑜
鹏泉街道泉子村南有一泉,一年四季,泉水喷涌,清冽甘甜,明末清初称为李家泉子。据村中老人讲,无论天有多旱,泉水从未干枯。更为神奇的是,这口井不会因为干旱或者下大雨而水位出现下降或者上升现象,水平面总是保持在一个水位。
此泉,属于上升型泉。村以泉兴,泉子村以泉命名。泉池为石砌,长5.8米,宽3.6米,深4米,泉池中间饰一汉白玉做成的龙头。泉水从池底涌出,堆积成湖,湖水波光粼粼,绿如翡翠,晶莹剔透,溢流至紧邻的裕泉湖中,形成约1500平方米的湖面。湖呈宝葫芦形状,中间架设拱桥一座,如飞虹卧波,桥两边各矗立一座六角飞檐凉亭,古色古香,韵味十足。清朗无风的天气,湖面水平如镜,倒映蓝天绿柳,山石驳岸,错落有致,极富佳趣。裕泉湖是由村民改造而成的人工湖。蓝天下,湖岸边,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风光,宛如一幅天上人间水墨画,闹中取静,静中采幽,让人心旷神怡。
过去泉水流经的水域,老百姓称之为“牛湾”。相传在泉子北有一条赶牛路,一直通往村东的盘龙山,放牛人每天早晨、下午都要在此处饮牛,经常发现牛比早上来时多了一头。
另有传说,清朝南孝义名门望族刘洞九在孝义河岸建楼一座,养牛99头。放牛人每天总是赶牛到蟠龙山或凤凰山放牛,傍晚赶牛下山至泉子边来饮牛时,99头牛就突然变成了100头,原来是泉子边有一神牛悄然进入了牛群,多出来的那头是神牛。后来人们为了辨别、寻找这头神牛,便把原99头牛的牛角上都系上红绫,神牛有所察觉,感觉暴露了身份,于是隐藏他处。神牛从此在此处消失,人们甚觉遗憾。于是将泉子近处的泉子湾命名为“饮牛湾”。自此,饮牛湾远近闻名。
还传说,此井流淌的水是神水。20世纪30年代,兵荒马乱,人们食不果腹,有一人得病,寻方问医,久治不愈,而喝此泉水后,身体竟然奇迹般地好起来了。从此,泉子、饮牛湾更加美名远扬。
王晓瑜,法学学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副会长,黄河文化传承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济南市高层次人才,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副会长,莱芜区诗词楹联协会顾问,莱芜区家庭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讲师,凤城高级中学凤鸣文学社顾问。山东省散文学会优秀会员,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宣传工作先进个人,都市头条2023度十大散文家,莱芜区表现突出文化志愿者,出版散文集《杏坛拾穗》、长篇报告文学《拓荒者的足迹》《人与海》《尚金花》等,曾在《时代文学》《黄河文艺》《齐鲁晚报》《职工天地》《工人日报》《齐鲁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报告文学《山城起舞金凤来》《拓荒者的足迹》分别荣获山东省、莱芜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文学征文奖等奖项,长篇报告文学《人与海》入选2022年度青岛市文艺精品扶持项目,同时入选山东省委宣传部“齐鲁文艺高峰计划”重点项目,入选2024年自然资源优秀图书项目,2024年短篇报告文学作品获“谁不说俺家乡好”采风创作一等奖,散文《香山牡丹》》被中国作家网选为推荐阅读文章,散文《我的父亲》获首届吴伯箫散文奖,另有多篇文章或被编入不同文集,或被评为多种奖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