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经第五十三章
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作者:憨子(刘彦强)
提要:
老子在本章中强烈的谴责“有人”不走正道而偏爱走邪门歪道,告诫统治者要坚持道德底线:“行于大道,唯施是畏。”这也应该成为我们普通人修身养性的格言。
[原文]
使①我介然有知②,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④,而人⑤好径⑥。朝甚除⑦,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⑧,财货有余,是谓盗夸⑨。非道也哉!
[注释]
①、使:连词,即使。②、介然有知:介,微小。微有所知,稍有知识。“介然有知”即“有介知”,有一点的知识。③、施:邪、斜行。④、夷:平坦。⑤、人:人们,可以理解为很多人。一本作“民”。⑥、好径:偏爱走邪径,捷径。好,喜好,偏好。小道,这里指邪径。⑦、朝甚除:朝政非常败坏。除,原意为修治,这里做破费,衰败。⑧、厌饮食:厌,饱足、满足、足够。饱得不愿再吃。⑨、盗夸:即大盗、盗魁。夸,大。
[译文]
即使我稍微地有些认识,我也知道,在大道上行走,唯一担心的是害怕走了邪路。大道虽然平坦,但有人却喜欢走邪径。朝政非常腐败,农田非常荒芜,仓库十分空虚,有人仍穿着锦绣的衣服,佩带着锋利的宝剑,饱餐精美的饮食,搜刮占有的财货富足有余,这种人就叫做大盗。这是多么的无道啊!
〖刘彦强解读〗
在《耄耋白话道德经》的前言中我已经说过,老子是平民政治家,他的《道德经》是站在平民老百姓的立场上说明自己的政治观点,规劝统治者们应该怎样施政,怎样对待老百姓。但在以前的各章中,我们看到的老子是一个慈祥和善的老者,他总是以一种平和和宽容的态度,从百姓的立场出发,循循善诱的为统治者讲道理,为他们的施政献策,叫他们如何做一个百姓欢迎的“圣人”。但在本章里,老人家似乎无法抑制心中的愤懑,强烈的谴责那些走邪径歪道、搜刮百姓财富的人为大盗。这种强烈而鲜明的感情表露实在是不多见的。
本章可分三个层次,一开始的“我”是普通人的代表,对普通人而言,稍有常识的到知道人要走正道,最害怕的就是一个不小心走上了邪门歪道。第二个层次中的“人”是与普通人相区别的“有人”,这些“有人”和普通人截然相反,明明有的是平坦大道,但就是不走,而是偏爱走邪门歪道。朝政混乱,田园荒芜,仓库空虚,普通人生活艰难的情况下,“有人”还竞相奢侈,穿豪华衣服,佩戴锋利的宝剑,饱餐着精美的饭菜,并且还要夺取普通人的财物,这种“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有人”其实就是大强盗。最后,老子愤愤不平的大声疾呼,这是违背天道的啊!
2600多年前的老子看到了“有人”放着平坦光明的大道不走,偏要走邪门歪道的捷径,2600年后的今天,“有人”依然在大行其歪门邪道。君不见党和国家的新闻媒体上披露的那些“老虎苍蝇”们,他们巧取豪夺人民的财产,自己贪腐自不必说,还要用贪腐得来的钱财打通关节,谋取高位而更加贪腐;君不见某些官员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是猜摩上意投其所好,“朝扣富儿门,暮追肥马尘”的逢迎拍马,谋取升迁;某些士农工商者不务正业,总想着一夜暴富,为此而坑蒙拐骗,盗抢赌黄。最终邪门歪道不通,“反误了卿卿性命”,但已经悔之晚矣。
人臣走邪门歪道,人君是否就好了呢?纵观历史,其与人臣也多是一丘之貉,甚至比人臣更甚。比如盛唐,唐高祖李渊得位正与不正姑且不论,就是被称为盛世明君的唐太宗也不走正道,搞了个玄武门政变,杀了本该继位的亲哥哥太子建成,以及可能与自己争位的弟弟元吉,逼父亲不情不愿的做弃之不用的太上皇;圣明女主武则天不走正道好好做李世民的嫔妃,而是先以小妈身份勾引太子李治成奸,经过宫斗成为皇后,再是残杀李氏宗室,甚至处死自己的儿子,废掉已经成为皇帝的儿子自己登上大宝;韦皇后与其女李裹儿也想学武则天不走正道,毒死了自己的皇帝丈夫,李裹儿的亲生父亲,但却被太平公主与李隆基联合杀死;李隆基按照正道本该扶持哥哥继位,但却抢班夺权杀了同样不想走正道的太平公主,在血腥中成为唐玄宗……终唐之史,几乎找不到一个走正道上位的皇帝。
唐王朝如此,其他王朝又能好的哪里去呢?赵匡胤黄袍加身从孤儿寡妇手中夺江山,自己又被亲弟弟赵光义“烛影斧声”不清不白的弄死丢了皇帝位,连累两个儿子也死于非命;明成祖朱棣更是公开起兵从北京打到南京,从自己的亲侄儿手中夺取皇位……行了,不说了,一句话,专制皇权之下,不走正道成了正常,坚持走正道的多被挤出体制,这就是基本现实。
至于那些在“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的情况下,依然“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的统治者,在老子看来更是可恶的“盗夸”即强盗头子。这样的人,在老子时代及其之前有,在老子之后同样不乏其人。西晋时期的晋惠帝,在朝政昏聩,天下荒乱,百姓饿死的情况下,自己却声色狗马,淫奔于后宫粉黛之间,有人告诉他说天下饥荒,百姓饿死,他竟然问道:“他们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隋炀帝在灾荒频仍,百姓饿毙,辗转填于沟壑,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揭竿而起,四面烽烟的情况下,依然龙舟荡漾游乐不辍,同时大兴土木修建宫室。类似于这样的人君怎么能不让老子愤怒的高呼:“非道也哉!”
老子对无道的统治者的炽烈仇恨,对于灾难深重的人民真挚同情,反映了他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为人民呐喊的政治态度。这说明,那些指责老子是腐朽的没落的奴隶主贵族代言人的理论是彻头彻尾的错误,与先秦诸子尤其是儒家诸子相比较,老子才是真切的代表了人民的愿望,为百姓呐喊的学者。
老子谴责“有人”放着平坦的大道不走,偏要走歪门邪道,这从另一个角度讲,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坚持的道德底线原则,也是修身养性的底线标准,这就是:“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即坚持走正道,谨防踏上斜路。
作者简介
刘彦强,笔名憨子,网名草根,咸阳诗词学会理事,秦韵诗文学会会长。从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近四十年,为全国知名政治教师,曾在各类教育刊物发表教研论文180余篇,主编出版《青少年心理行为咨询》丛书、《中学思想政治课学习指导》丛书,以及《学习心理学》《坡刘村志》、《草根憨语》等书,另有多种教辅读物发行全国。教学之余涉猎散文诗歌,有百余万言杂谈以及诗词散文见于多种刊物。有《佳儿传奇》、《生死孽缘》《善才的困惑》《屈原的屈冤》等小说问世。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