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笔吏的传说
文/姚广西
赔罪 民国初年,章化先生家发生了一件大事。
正是初秋季节,中午的天气还很热,早玉米正在灌浆期。早一点的就能煮着吃了。章化先生家这种玉米种了十几亩。男孩子们既调皮又贪吃。看着诱人的大玉米棒子谁不眼热。按常理说,孩子们偷掰几个煮煮吃或烧烧吃算不了什么大事。可事情就出在这种小事上。章化先生家的长工姓王,是西边不远的王庄的,王庄归山东管辖。王姓长工在章化先生家做长工已有十几年了,用章化先生的话说,是老东老伙了,关系一直相处得很好。
一天中午,王姓长工从地里回来,正碰上两个十多岁的男孩,从他家的地里出来,手里都提着筐子,筐子里盛着十几个大棒槌子。俩孩子看到王姓长工撒腿就跑。有一个跑的慢点,被王姓长工给抓住了。如果这孩子说好话讨饶,可能事情就发生不了了。这个孩子不仅不说好的,还挺横。骂了王姓长工几句。王姓长工一时火起,夺下了筐子,打了这孩子两个耳光。孩子边哭边骂的走了。王姓长工一进家,就向章化先生汇报此事。可巧邻家也跑进来说:“不好了,你知道打的是谁家的孩子吗?”“不知道啊。”“你惹下大祸了,那是后庄邓财主邓廷发的孙子。”“啊。章化先生和长工不由得吸了一口凉气。”
这个邓廷发邓财主,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不仅是人称家值{当地方言,不知道是不是这几个字},而且还是国民党县党部的书记长。别看有权有势,在当地还算是个比较正直的人物,从不仗势欺人。
但是这回长工打了他的宝贝孙子,他是不是发怒就不好说了。于是,章化先生让大儿子拿出了二十块大洋,交给了王姓长工,说“赶紧走,往西出去三里地就是山东的地界,他们不敢去那里抓人。再一说也就快到你家了,快走。”“老东家你们呢?我惹的祸还是由我来当吧。”王姓长工不肯离开。章化先生用力往外推他:“快走,晚了怕就走不了了。等事情过去了,我再捎信让你回来,他们咋治不了我的,快走。王姓长工对着章化先生深鞠一躬,洒泪而别。”刚刚送走王姓长工,邓家二少爷带着几个人就闯了进来。
章化先生站在门口,用手一指:“邓家老二,你这是干什么?”“干什么。你家长工打了我儿子,你叫他出来。”邓家老二气势汹汹的说。“是吗?可别认错了人啊。”“错不了,有人看的真真切切。”“哦,等他回来我问问,如果是,我领他到你家登门赔罪不行吗?”“不行,我的孩子是随便可打的吗?”“那你说咋办呢。”“咋办,你叫他出来,我让他见识见识邓家的厉害,”“啥厉害呀?”“啥厉害,我让他脱两层皮再说。”这话说的让章化先生也打了一个冷战。在那个没王没法的时代,有权有势的人,随便杀人的实例不是没有。
章化先生也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邓家二少爷,你父亲邓老先生在家吗?”“他不在家,晚上才回来,别说没用的,把人交出来。”“长工真的没回来。”章华先生不紧不慢地说。“哼,没回来,有人亲眼看到他回来了。你闪开,让我找找。”“什么,你要搜?慢说是你,就是你家老爷子,也不会对我说这话。你回去吧。”“不让搜是吧,好,你等着,你等着。”邓家老二说完气哼哼的转身就走。章华先生感到事情变得复杂了。邓家老爷子不在家,邓氏兄弟来硬的怎么办,总不能鱼死网破吧。他回头吩咐两个儿子:“关大门,拿枪上房。”
章华先生家为了防止土匪,所以备下了两只汉阳造步枪。{那时候有钱的人家买枪护院的事情不少}兄弟二人答应一声,关上了大门。从正房夹墙中取出了两只步枪,压上子弹,跟随父亲上了房。果然不出章华先生所料,不多会,邓氏兄弟带着七八个人来到了胡同口。这些人,有他家的伙计,也有他家的亲属。邓家兄弟一人一支步枪,其他人拿着棍子棒子等,呼呼隆隆地闯进了胡同。
远远看见章华先生家大门紧闭,就知道有了准备。邓家老二端起枪来对着门楼上方“砰”的就是一枪。他这一枪的本意是吓唬一下,让章化先生一家老老实实的把王姓长工送出来。章华先生让大儿子还他一枪,但要朝天打。大儿子端起枪来朝着胡同口的上方“砰”也来了一枪。这一下子还真把对方给震住了。
这一伙人呼啦一下子退出了胡同。“啊,他家也有枪?”这是邓氏兄弟万万没有想到的。“他人少,咱人多,咱就堵在胡同口。等他出来时再说。”邓家老大吩咐。就这两枪,镇住了全村的人。他们家的这点矛盾,本来是有人能以调解的。枪一响,小事就变长了大事,谁还敢出面。不光这条巷子没人敢出门,就连整条大街也断了行人。双方就这样僵持着。外边的不敢进,里边的也不敢出,一直到天黑。
天黑了下来,外边也没了动静。章化先生换了一身新衣服。拿过一个盛满酒的三斤棒子{一种玻璃瓶子,能盛三斤酒},吩咐家里人:“我不回来,不准开门。也不能出去。”儿子问他去干啥。他说:“要破解今天这个坎,只有这个办法了,死马当活马医吧。”家里人们害怕,都不让他出去。他说:“再大的事情也得办,总不能从此以后就不出门了吧。你们放心,我不会有事的。”说完,悄悄开后门出去了。
再说邓家那头,天黑以后,他们也撤了回来。刚进家,正碰见他们的老子邓廷发从城里回来。一进门,邓氏兄弟就向父亲介绍这一天的经历。当听到兄弟俩两次上门要人并且持枪威吓,邓廷发非常愤怒。“多大个事啊,你们闹得惊天动地。你们是显出威风了,以后叫庄乡老爷们咋看我们。你们这是要称霸呀。”停了一停,又说:“章化先生是那么好惹的吗?真把他逼急了,闹个两败俱伤,值吗?”气的老人直顿足。
邓氏兄弟在别人脸前头耀武扬威,但在他老子面前就唯唯诺诺的,大气不敢出。邓廷发训罢。又说:“你们到门上看看,我估计章化先生今天晚上可能来。还是来了的好。如果不来,咱们两家这个梁子就结下了,以后的事情就难办了。”生姜还是老的辣,邓廷发知道,就凭他这两个儿子两条枪是吓不倒章化先生的。真惹急了,就是鱼死网破。俩儿子刚要出门,邓廷发又嘱咐说:“章化先生如过来了要客客气气,恭恭敬敬的接进门来。”
话音未落,章化先生就来到了门前。兄弟俩急忙上前施礼:“先生到了,里边请,父亲正在家里恭候。”“二位免礼,你们父亲回来了?”章化先生悬着的心一下子放了下来。一进院,大儿子就高喊了一声:“章化先生来了.”“先生来了,快请快请。”
邓廷发走出房门,冲着章化先生深施一礼:“白天我没在家,孩子们得罪先生了。还请先生看我薄面原谅了他们吧。”章化先生从怀中拿出三斤棒子往邓老大手里一递,急忙还礼:“哪里哪里,是我家长工礼数不周,动手打了您家少爷。还请老哥高抬贵手,放过他吧”两个人客套一番进屋落座。
落座之后,邓廷发用手一指三斤棒子:“章化先生,这是何意?”“晚上没事了,特来凑老哥喝杯酒。”邓廷发一捻胡须:“章化先生,白天闹了一天,晚上你还敢来?就不怕对你不利?”“呵呵呵,不怕。”“为啥?”““有两方面的缘故。”章化先生也捋了捋胡须说:“一来是咱们两家原来素无冤仇:二来是你邓老哥不是小肚鸡肠的人,这点事,在你心里不算啥。所以我敢来。”
“呵呵呵,”邓廷发一阵大笑,“章化先生,服了你了,好胆量,好度量,好胸怀。”大吃大喝一晚上,尽欢而散,一场灾难,化为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