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战役名称:
滕县抗日保卫战,又称滕县保卫战。
二、战役时间:
1938年3月14日至18日。
三、战役地点:
原老滕县县城,现善国路、府前路的九州清宴小区。
四、战役背景:
1937年7月7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2月开始进攻山东,韩复榘放弃济南等地,致使津浦线门户洞开。1938年3月,日军第十师团侵占邹县,逼近滕县,试图攻陷滕县后在台儿庄会师,进而南下进逼徐州和武汉。
五、战役无比重要:
徐州是扼津浦、陇海两大铁路交汇处的战略要地,处于日军南北夹击之中,而滕县是津浦线北段上最后一个能够拱卫徐州的军事重镇,我军为保证徐州会战部署,决心发起滕县保卫战。
六、战役前我军部署:
我方于1937年12月,李宗仁急调川军第二十二集团军邓锡侯部赶赴滕县阻击日军。第二十二集团军到达滕县后,以第四十五军为第一线部队,军部驻滕县,以界河一线为前沿阵地;以第四十一军为第二线部队,一部进入滕县负责城防,一部进驻滕县西北深井地区。后将集团军总预备队也开进滕县守卫。
七、日方战役前部署:
1938年3月初,日军华北方面军第二军派出第10师团、第106师团和第108师团之一部共三万余人,由第10师团师团长矶谷廉介指挥,配备大炮70多门、战车50辆、飞机50多架、装甲火车两列,准备进犯滕县。
八、战役外围作战:
1938年3月14日晨,日军第10师团濑谷启第33旅团等部向界河及两翼猛攻,第二十二集团军第一线阵地将士全线反击。激战一日,日军仅占领一些次要阵地。王铭章急调驻防平邑的一二二师的1个旅驰援滕县,李宗仁也命令汤恩伯部派兵增援。
九、战役迂回调兵:
3月15日,日军主力攻击津浦正面,一部兵力向我守军第一线阵地的右后方迂回包围,同时第106师团一部从济宁南下攻击大石桥、深井一带的第124师370旅。王铭章调兵支援,巩固阵地。因陇海路火车运行不畅,汤恩伯第20军团仅有第85军的陈大庆第4师于15日中午赶到临城。当晚,日军截断中国守军一线阵地和滕县城的联系,滕县城成为孤城,王铭章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守城。
十、城外浴血战斗:
3月16日早,日军向我北沙河守军阵地猛攻,同时轰炸东关、城内和西关火车站。
10时半,日军炮火轰开东关寨墙东南角缺口,企图进犯东关,我守军奋勇抵抗,多次击退日军冲锋。
14时,日军进攻重点转为东关东北角,也被击退。
17时,日军发动第三次攻势,攻击东关、正东门、城内、西关火车站等处,东关及其两侧守军拼死抵抗。
十一、内城血战惨败:
3月17日,日军以五六十门山炮轰击滕县,陆续攻陷滕县南门、西门和东门,我军指挥官少将王铭章战死。
十二、滕县古城失守:
3月18日中午,我军民无一人投降,全部倒在血泊之,县城失守。日军足踏万人尸体,占领滕县古城。
十三、战役双方伤亡情况:
我第41军守城部队伤亡五千余人,在外围正面作战的第45军伤亡四千余人。均不含被日军枪杀的老百姓。
日军被我方击毙两千余人。
十四、战役的意义:
滕县保卫战重挫了日军的骄妄气焰,振奋了中国军队的士气,以王铭章为代表的川军展现出伟大爱国情怀,体现了“守徐州,固武汉”的军令要求。
十五、奠定了台儿庄大捷的基础:
李宗仁说:"滕县一战,川军以寡敌众,不惜重大牺牲,阻敌南下,写出川军史上最光荣的一页”,没有滕县的死守,就没有台儿庄大捷,滕县保卫战为台儿庄大捷赢得了宝贵时间,奠定了基础。
十六、我方巨大损失:
我们失去了一位爱国将军王铭章和九千多位爱国官兵,还有被战火吞食的无法统计的老百姓。失守的滕县古城,无一间完整房屋,全是破砖烂瓦。
十七、川军伟大,宁死不屈:
从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开始,数万川军,背着行李,扛着刀枪,穿着单衣草鞋,不远万里,到前线山东抗日,个个都英雄好汉,可歌可泣。许多官兵为国捐躯,死后连个名字都没有留下来,真是令人泪目而敬仰(王铭章牺牲前,曾把被敌人打出来的肠子,塞进肚子里,仍然指挥战斗。许多被日军炮火击倒的战士,手中仍然握着没有拉线扔出的手榴弹)。
十八、抗战精神永存:
虽然,在滕县抗日保卫战中,因我们的武器装备太差,官兵殉职,县城失守。但不怕牺牲的川军,却打出和首创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
(写作于2025年3月17日14时50分)




通联:山东省滕州市金河湾A区12号楼2805赵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