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 16 日下午,天空晴朗,万里无云,微风拂面,带着春天的温柔与惬意。平顶山新华区牙乐福口腔的王俊强院长、宝丰佳康牙科的刘福云院长等我们一行 11 人,怀着对历史的敬仰与对文化的热爱,驱车 51 公里,前往郏县三苏园,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三苏园位于郏县城西北 23 公里处的“小峨眉”山下,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宛如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宋代时,此地属汝州郏城钧台乡上瑞里。而它真正名扬天下,是因为安葬着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苏辙两兄弟的遗骨和其父苏洵的衣冠冢。苏轼、苏辙、苏洵,这三位文学巨匠,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诗词、散文、书法等作品,至今仍被无数人传颂和研究。能来到他们的安息之地,我们内心充满了激动与崇敬。
一路上,大家欢声笑语,畅谈着对三苏园的向往与期待。王俊强院长和刘福云院长更是对这次出行充满热情,他们不仅对口腔医学有着精湛的造诣,对历史文化也颇有研究,一路上为我们讲解着与三苏相关的典故和故事,让我们对即将到达的地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抵达了三苏园。刚一踏入园区,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园区内古木参天,松柏苍翠,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沧桑与故事。沿着石板路缓缓前行,我们来到了三苏祠。三苏祠古朴典雅,庄严肃穆,正中供奉着苏洵、苏轼、苏辙的塑像。苏洵端坐正中,面容沉稳,目光深邃,仿佛在思考着治国理政的大计;苏轼、苏辙分立两侧,一个豪放洒脱,一个儒雅内敛,兄弟二人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我们静静地伫立在塑像前,凝视着他们,仿佛能感受到他们当年的风采与气度。王俊强院长轻声说道:“苏轼一生坎坷,却始终乐观豁达,他的诗词中既有豪放的激情,又有细腻的情感,真是令人敬佩。”刘福云院长也感慨地说:“是啊,苏辙的散文清秀雅洁,自成一家,他们的文学成就,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榜样。”
参观完三苏祠,我们来到了苏轼、苏辙的墓前。墓冢古朴庄重,周围绿树环绕,显得格外宁静。我们依次献上鲜花,表达对先贤的敬意与缅怀。站在墓前,我仿佛看到了苏轼在黄州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仿佛听到了苏辙在颍滨吟哦“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感慨。他们的一生,虽历经风雨,却始终坚守信念,以笔为剑,书写着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与担当。他们的精神,跨越千年,依然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
离开墓地,我们漫步在三苏园的林间小道上,微风拂过,松涛阵阵,仿佛在为我们讲述着三苏的故事。我们一边欣赏着美景,一边交流着感受。这次三苏园之行,不仅让我们领略了郏县的自然风光,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三苏文化的博大精深。苏轼、苏辙、苏洵,这三位文学巨匠,用他们的才华和智慧,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他们的诗词、散文、书法等作品,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中国文学的天空;他们的精神与品格,如同一座座高山,让我们仰之弥高。
在返回的路上,大家依然沉浸在对三苏园的回忆中。王俊强院长说:“这次出行,让我们对三苏文化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刘福云院长也表示:“三苏园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文化胜地,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人来这里感受三苏的魅力,汲取文化的养分。”
三苏园,这片承载着千年文化记忆的土地,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在这里,我们与历史对话,与先贤交流,感受到了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无穷魅力。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三苏园将继续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探寻与感悟,让三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