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边村振兴记
董勇华
在广西桂林的群山环抱中,有一个名叫东边村的村落。这里山清水秀,村子背靠一小山岭,村民叫它“望山头”,四周稻田碧绿,农舍点缀其间,仿佛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清晨,缕缕阳光从云中穿过,将群山裹上一层金边,令人疑是到了仙境。天上朝霞,眼前草树含烟,脚下阡陌纵横,村舍袅袅炊烟,东边村就这样与这片雅致清幽的土地融为一体,陶渊明笔下桃源仙境也不过如此。阳光透过薄雾洒在稻田上,波光粼粼,与远处的山水交相辉映。
村子的东头,仁有家的烟囱冒起了袅袅炊烟。仁有边系着围裙,边从厨房里探出头来,对正在喂鸡的母亲喊道:“妈,早饭准备好了,快来吃吧。”1
母亲放下手中的鸡食,擦了擦手,走进屋里,看着桌上丰盛的早餐,包子、饺子还有母亲爱吃的绿豆稀饭,感慨道:“有儿,你每天起这么早,还要去八里街上课,真是太辛苦了。”
原来,仁有自参加工作以来,西到过潭下三河渡,南到过定江初中,北到过三街中学,东到过大圩中学,后到过八里街学校和县五中,期间还去支教过。简直把全县东南西北都走到了,去年初,趁着国家乡村振兴的东风,仁有回到了家乡。仁有笑了笑,说:“妈,我不辛苦。桂林山水这么美,我们村子却还很落后,我想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吃完早餐,仁有来到田间,遇到了正在劳作的邻居王大爷。王大爷看着他,叹了口气说:“仁有,你这孩子,整天想着怎么让村子富裕起来,可不容易啊。”
仁有拍拍胸脯,信心满满地说:“王大爷,您放心。我已经有了计划,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我们东边村一定能迎来新的春天。”
一天,仁有在镇上闲逛时,无意间看到了一本关于乡村振兴的书籍。他兴奋地跑回村里,召集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在村里那颗古樟树下讨论起来。这棵古樟是明朝万历年间,先祖从江西吉安府迁来这里就种下了。
“大家看,这本书上写好多关于乡村振兴的好点子。”仁有边翻书边说道,“我们东边村背靠桂林山水,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是啊,仁有哥。我也觉得我们可以利用桂林的山水,发展乡村旅游。”小王兴奋地说。
“看,我们可以先从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开始,修建通往村子的公路,让游客更容易进入。”小李提议道。
“对,还可以建设一些民宿和农家乐,让游客体验农家生活。”另一个年轻人补充道。
“我们村还是传统舞狮村,我们可以让游客住下来,沉浸式体验一把舞狮的魅力!”大家你一言我一言地讨论了起来。原来舞狮活动,一直都是东边村春节和元宵节这段时间举行的传统活动。大年三十这天,狮子先到仁有三爹家拜,然后才穿街走巷到每家去拜年,狮子后有跟着一堆扮演的罗汉,小猴,队伍中还有拿着棍、大刀、叉等各种武术器械的武术队和牌灯队跟着,每个牌灯上都写有字,几十个牌灯的字连起来就是,一长句祝福、祈求“人寿年丰,国泰民安”话语,舞狮也是东边村民自娱自乐,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那个时候仁有的三爹是村里武术的总师傅,打小跟在三爹后面到过不少人家里教人武术,当然在饭后,仁有也少不了有模有样的当起了小师傅,教起了那家人的孩子,学武术,想起往事,仁有心里也涌起了和三爹的愉快记忆。
“好!”大家纷纷表示赞同,并决定立即行动起来。
在改善基础设施方面,他们跑村委、跑镇上、县里争取资金,同时发动村民以及在外工作的乡有捐资,大家知道,这些都是为了村里的发展。在仁有一帮人的努力、多方筹措下首先修建了通往村子的公路,并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让夜晚的东边村更加明亮。接着,他们利用村里的自然资源,开发了农家乐、果园采摘,还利用村大门名为牛栏门的一口废用多年的大塘搞起了垂钓等旅游项目。游客们可以不仅在这里品尝到地道的农家美食,体验农耕文化,还能在桂林山水间放松身心。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玩,仁有他们集思广益,还建了“勇华民俗文化园”里面有犁、锄头、镰刀、耙子、簸箕、斗笠、蓑衣、喷雾器、手推车、水车、风车、板车、手扶拖拉机、鸡笼、竹席、打谷桶、石磨、练功石、打油茶用具等许多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及手工艺品。这些都是村里各家各户听说要建民俗文化园,自告奋勇捐出来的,这些物品包括陶器、织物、木雕和石雕等等。在文化园内内,还看有许多传统的农耕活动。比如,耕田、种植、收割等等。这些活动都是按照传统的农耕方式进行的,游客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的魅力和美丽。当然了,文化园内,还有许多传统的文化活动表演,包括舞狮、牌灯、彩调、农耕体验等。这些活动不仅让游客们亲身体验了乡村生活的乐趣,还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来源。
同时,他们还引进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请县市农业专家来到村里,悉心向村民们传授了科学种植、合理施肥、有效防治病虫害等知识。村民们开始尝试种植新的农作物品种,如有机蔬菜、特色水果等。这些新品种的引入不仅丰富了村民们的餐桌,还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村民见面打招呼的见面语也变成了,“你家樱桃价钱不错吧!”“今年草莓又喜获丰收。”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边村逐渐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东边村,名声在外,别的乡镇的,甚至外县的游客们络绎不绝地前来游玩,村里的民宿和农家乐生意兴隆。五一、国庆节假日甚至要提前预定,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脸上笑颜逐开。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也迎来了乡村振兴的春天。
如今,东边村已经成为了桂林乡村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村民的收入高了,去年过年仁有的堂弟,还在村里起了第一栋电梯房,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缩影!每当提起东边村,人们都会想到那里的美景、美食和热情好客的村民,竖起大拇指说:“那个东边村,值得一去!”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仁有和其他年轻人的努力和付出。他们继续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东边1村振兴的传奇故事。

简介:董勇华,中学副高级教师,文学爱好者,有作品发表于《桂林日报》《广西、湖北广播电视报》《中国家庭报》《中国水利报》《青年文学家》《青春期健康》《家庭百事通》等刊物,《无悔的铺路人》曾获县演讲比赛二等奖,诗朗诵《为了大地的丰收》曾获桂林市总工会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