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在海外有两个月时间了,收到了许多朋友的关心和询问:这次怎么这么久没有回去?生意不用管了吗?海外情况如何?包括在今天都还收到朋友提到一直想出来,一直都没有出来。
然而,大家说的这些问题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也是我一直没回去的原因,尤其是思考到关于未来的趋势。我们先思考,我们习惯性地以过去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作为参照,但这三十年在我们村五千年的历史上,到底是大概率事件,还是小概率事件?如果是小概率事件,那接下来三十年还能否继续高速发展?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兴衰都不是线性发展的,而是有周期性的。举几个例子,1920年代亚洲最发达的城市是西贡(现在的胡志明市)。西贡在当时的繁华程度,连新加坡的建国领袖李光耀都向往,认为新加坡如果能达到西贡的水平,他就满足了。然而,百年过去了,西贡依旧是那个西贡,虽然有了一些高楼大厦,但整体发展远不及当年巅峰时的风光。
再看看1950年代,亚洲最富有的国家是哪?是菲律宾。菲律宾当时的繁荣程度,使得哈佛大学专门在当地援建了一所商学院——亚洲管理学院。然而,如今的菲律宾在亚洲的经济排名已经大幅下滑,曾经的辉煌成为历史。
类似的例子还有缅甸。在英联邦体系下,几乎所有成员国都得到了不错的发展,唯独缅甸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亲手断送了自己曾经的富庶。
70年代,伊朗也是亚洲最富有的国家之一。然而,经历了政权变更、制裁、动荡之后,现在的伊朗已经与当年的光辉岁月相去甚远。
这些案例告诉我们,世界没有所谓的“必然发展”,一切繁荣都有其周期性。如果没有在繁荣期建立稳固的制度、信用和发展模式,那么曾经的辉煌可能会在历史中消失。
那么,我们村的未来三十年,是大概率事件,还是小概率事件?我们所经历的过去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是一个奇迹,还是一个可持续的趋势?
如果我们从历史规律来看,过去三十年的发展更像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因为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能持续保持如此高速度的发展几十年不衰。如果未来三十年还能继续保持,那将会是史无前例的“大概率事件”,但这需要稳健的制度保障、持续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国际环境。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往往受限于制度、信用体系和全球环境的变化。过去的成功,并不能保证未来必然成功。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在新的时代找到适应变化的方向,而不是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
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GDP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信用体系的稳定。如果没有信用,曾经的合作也难以持续。就像做生意,如果你跟着我发财了,但后来不守信用,导致生意破裂,那么你再后悔也没有用,我们这辈子都不可能再合作。看一下这几年以来很多外资、外企、外贸,包括我们很多人都离开了我们村,这背后意味着什么?代表了什么?信用崩塌了还会轻易相信我们,还会选择回来吗?未来没有这些我们又还有什么机会?
这种情况,什么时候才能再合作?也许需要等到你的下一代和我的下一代重新建立信任。这不是个人意愿的问题,而是信用体系决定的。
我们要用更加理性的态度看待未来,不要沉迷于过去的成功,也不要奢望奇迹会无止境地发生。真正的长远发展,依靠的是制度建设、信用体系、人才培养和适应变化的能力。
未来,我们需要做的是顺应历史周期,找到自己的定位,而不是一味追逐已经逝去的黄金时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变革的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