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谈“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
曹广真
近期,有媒体刊发了《“12345”热线不能承受之重》的报道。文章称一些看似“无厘头”的诉求,如投诉理发店剪坏刘海、美容卡到期、要求“把熊猫黑眼圈点……”等,正成为“12345”的沉重负担,进而提出该捋清“12345”受理诉求的范围和方式。但笔者对此存疑,认为这类问题虽存在,就像“110”也会被随意拨打漫骂一样,但并非主流。主流问题是各级党政部门和领导对热线中群众反映的问题处理不力、落实不足,群众困难未切实解决,热线作用未充分发挥。
“12345”热线的前身是“市长热线”,最早由沈阳市于1981年开通。2021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相关指导意见,多渠道政务服务热线整合统一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随着“有事就打12345”的宣传普及,以及上级政府对“12345”“接诉即办”考核的重视,该热线逐渐成为群众解决问题的首选,部分地方还将其纳入“一把手”工程和主要考核指标,并规定若考核排名倒数,一把手不得提拔,以此倒逼基层政府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提高“接诉即办”效率。然而,实施中存在“不合理”“不合规”诉求,给基层治理带来被动,且要求对一定比例诉求进行“剔除” 。
笔者认为,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抓住根本,当前核心并非热线受理内容和方式问题,而是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是否得到解决,热线作用是否真正发挥。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和政府执政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切实解决群众困难。
作者以自身经历为例,2019年与同事在广西某城市购房用于过冬,因疫情延期交房,2022年交房装修,2023年入住后发现,小区开发商因欠通讯公司钱,当地通管办限制任何通讯公司为小区安装宽带,导致住户无法看电视,开发商交房仓促,楼道封闭不完善,南方部分地区空气潮湿遇“回南天”时,楼道积水致电梯故障,室内霉点多,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居民多为外地人,求助物业无果,拨打“12345”热线,入住两年问题未解决,热线还要求给出“满意”回复。“12345”热线只是诉求反映窗口,无执法权,但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问题,长时间未得到有效解决和回复,业主失望,有的拒交物业费,有的自我安慰,很多人觉得“受骗”,不再向亲友推荐此处买房。该地住房空置率高,若这种情况持续,不仅影响热线公信力,还可能制约城市经济发展。此外,当地服务水平和态度存在诸多问题,如办理房产证需多次跑腿,开发商售楼处就跑六趟,借口“停电”,实则要求户主交300 - 500元代办费,否则设置障碍。
要解决“12345”政务便民服务热线的问题,需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党政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将热线视为上门的“信访”窗口,对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及时回应,常到诉求集中现场处理,加强处置力度,掌握规律,杜绝只答复不行动、消极应付。同时,及时公布“越界诉求”案例,引导群众合理诉求。
二是党政领导及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职,求真务实,不敷衍懈怠。做官应明确自身责任,权力源于百姓,本质是为民服务;坚守道德底线,注重做人准则;展现良好形象,避免只重名利排场,积极回应群众诉求,杜绝推诿扯皮、不作为等行为,践行“12345,有事找政府”。
三是热线接线员要热情周到、答疑解惑,积极对接职能部门,保持低姿态、耐心细致,充当诉求者的“情绪发泄口” 。
总之,民生无小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工作成效如何,民心是衡量标准,群众的满意笑容是对领导者最好的褒奖。苏轼在登州府任职短暂,却做了许多实事,让百姓长期受益,百姓感其情怀和品德,在蓬莱阁修建“苏公祠”,祠前对联“五日登州府,千年苏公祠”,供后人敬仰,各地为政者应以此为鉴。
2025年三月七日

图片|网络(侵删)
本期责任编辑:李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