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山红遍层林尽染
——郑国渠2024红叶节
文/董春妮
甲辰龙年十月初九日,天朗气清,我们有幸赶上了郑国渠2024年红叶节。这是我第一次去领略郑国渠风光。枫叶飘零的晚秋初冬时节,霜叶红于二月花,令人眼前一亮。
久闻郑国渠大名,之前又因无意间在春秋两季的西安地铁站里看到有关郑国渠桃花节和红叶节文旅宣传的巨大广告牌,图文并茂,风光独特。这与我脑海当中之前所构想的河渠画面大有不同之处,故向往已久。
初识郑国渠,是在中学的历史课本及地图册里。少小时候对其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深刻印象,只记得是秦国的水利工程,与都江堰、灵渠、它山堰等并称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也是唯一以人名命名的水利工程。一项历时十年建成的名为“渠”的水利工程,我在脑海中推想其可能也就是历史上一段巨型的河渠而已。
再识郑国渠,是在后来读《史记·河渠书》的其中一部分。
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抵谷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觉,秦欲杀郑国。郑国曰:“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秦以为然,卒使就渠。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潟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由这段历史记载而得知,郑国渠建成后,利用富有肥力的泾河泥水灌溉田地,淤田压碱,把关中的沼泽盐碱之地变为肥美良田,使之一跃成为当时全国最为富庶的地区。韩国派水工郑国修建河渠的初衷,原本是为了疲秦,消耗秦国国力,来阻止其向东扩张。结果却反而更有力地支持了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加快了秦国一统天下的进程。
在对郑国渠的历史文化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之上,怀着已久的向往之情,亲近郑国渠。从游客中心乘坐巴士,经山路十八弯九个隧道后到达景区首站郑国湖。初见郑国渠,峡谷高深,曲水流声,两岸连山,雄奇险峻,瑰丽壮观,震撼人心,这彻底改变了我对郑国渠先前脑海当中所推想的河渠画面。
从郑国湖开始沿景区路线漫步,移步换景或驻足定点观景,山石水瀑,鸟树云天。树树皆秋色,山山衬红叶。游人络绎不绝,满眼尽是欢喜。
途经浮云台时,我们观望了险峻惊心的玻璃栈道和悬崖秋千,之后继续前行。游目驰骋,自上而下,秋山静穆而流水灵动,红叶炫彩而碧波荡漾。高峡深潭,天光云影共徘徊。自浮云台下梦幻谷出发的一叶叶漂流的竹筏,在碧玉丝带上悠悠划过,这局部的景致貌似缩小版的漓江胜境。
沿着步道,经过一处飞流瀑布时,仿佛经过水帘洞一般,珠玉晶莹。回望那瀑布发端处的岩石,如一只猛虎仰天长啸,而瀑布恰恰从虎口喷涌而出,倾泻而下。后来才知道,那瀑布名为“虎啸岩瀑布”。
郑国渠河声岳色,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漫山遍野灿烂明媚的秋色,深峡河谷蜿蜒碧绿的清流,皆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君之所尽享。微风不寒,漫步徐行,不知不觉到了黑沟景点。才知道从黑沟这里作为起点可以参加“穿越泾峡趣味徒步挑战赛”,终点在孔雀湾景点,全程5.7公里。对于乘兴而来没有详做游玩攻略的我们来说,这可不是一项小小的挑战。
漫山红叶,层林尽染,灿烂夺目,鲜亮诱人。如果能够成功徒步穿越泾峡,每人还可以赢得一块郑国渠纪念奖牌。这些,的确又都是极大的诱惑。
因为似乎好多年没有体验过如此绚烂迷人震撼心灵的秋声秋色了,所以我们决定挑战徒步穿越泾峡!莫把这泾峡秋日的流光和红叶辜负了。就像郑国渠文创宣传栏所写的“做个闲人”“保持热爱”那样,何妨吟啸且徐行。
徜徉在泾峡,沉浸式赏景,切身体验十里画廊之秋。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虽然道阻且长,道阻且右,道阻且跻,但是选择了徒步挑战的游人,一个个都兴致勃勃,向着终点进发,并乐此不疲。
山光遇水色,红叶散成绮。姑娘们驻足于红树林打卡拍照,人面枫叶相映红,喜笑颜开,人生瞬间留痕。
途中,我偶然间听到有个小伙子吟诵了郦道元《三峡》末尾所引用的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确,穿行于泾峡,我恍惚中若置身于三峡那般情境里了,两岸连山,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良多趣味。虽然没去过三峡,但是总有种仿佛到了三峡的错觉。然而这泾峡之秋,完全不像《三峡》之秋那般林寒涧肃,也并没有高猿长啸。晴空下的泾峡风光,有秋日胜春朝的色彩斑斓画卷。
美好的风光引得一个偶遇同行的小男孩不时地在峡谷中惬意长啸,或者用捡到的石子戏水,一路雀跃欢呼不停。他的母亲一路上也总在叮嘱他注意脚下的路况。
不时还会遇到不同的摄影爱好者,他们善找角度,讲究构图,于俯仰平视之间,将画面定格,有风景,有人物。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看似溪水清浅的地方,其不远处必有深潭,闲云潭影日悠悠,映衬着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还遇到了好几处或干或湿的瀑布,尤其是那三两处干瀑布,水落石出,有着泼墨般的巨石为背景,映着漫山红叶,我疑心自己不知不觉走进了画家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那红叶,那瀑布,那白云生处有屋舍,是那么的真真切切,的的确确就在眼前了。回首向来欢喜处,秋尽山叶依旧红。
体力减弱,但仍然坚持移步前行,遇到了最大的瀑布。先声夺人,气势磅礴,在山谷中呼啸腾跃而出,惊鸿一瞥,见其悬在山间,汹涌澎湃、震撼心灵。走到近处,石上刻有红字“龙涎瀑”。
摇摇晃晃地经过了“龙涎瀑”下的水上漂流桥,然后拾级而上,时而驻足欣赏红叶映衬的飞流白瀑,疲惫消除了不少。到达孔雀湾,至此集齐四枚印章,成功赢得“穿越泾峡趣味徒步挑战赛”奖牌。
既然挑战,免不了一路艰辛,但内心甚是愉悦。这种愉悦是完全可以让人忘怀三小时左右徒步挑战的艰辛历程。
风吹过,盛开了红叶。
漫山红遍,层林尽染处,留住了过往人的回忆……也留下了我们的足迹。
作者简介:
董春妮,女,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西安市地区优秀人才。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工作。闲暇之余热爱阅读与写作,且行、且学、且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