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霞
2024年的最后一天,因某项科研项目,我们来到了曲江罗坑的老蒋公村进行生态考察。
沿着山路十八弯,车子在蜿蜒的山道上缓缓前行。车窗外,一幅秀美的山水画卷徐徐展开。盘山的车子时而路过翠影婆娑的竹海,时而穿行在身姿笔直的杉树林,时而又掠过错落参差的杂木林。我入神地见到,仍然葱翠挺拔的毛竹、粉丹竹、吊丝竹,叶已变暗红色的高大枫香树,长着羊齿般大型羽状复叶的中华里白、乌毛蕨、金毛狗等高大蕨类……山林的树木花草一一随着车子的移动而逐渐出现隐没,山林植物在冬日的阳光下泛着温暖的光泽。转过最后一个弯,眼前豁然开朗,罗坑老蒋公村就这样静静地躺在群山环抱之中。我们找了块平整的地方停下车子进了村。
太阳升起来了,阳光透过云层洒在了大地上,洒向老蒋公村的每个角落,整个山村便沐浴在一片金色的海洋中。山坡上,几处青瓦老屋错落有致,冬日的暖阳给它们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金纱。老屋斑驳的外墙上,被一株株藤本植物满满覆盖,藤蔓在阳光照耀下发出柔和的光芒。这是植物界的攀爬高手,桑科榕属的薜荔(又称凉粉果)。到了五月,它会长出梨型的瘿花果,花就藏在其中。慢慢地,果实成熟了,剖开瘿果,用里面的“籽”(瘦果)慢慢洗出果胶,便可以做白凉粉了。薜荔以一种优雅而坚韧的姿态,低调内敛的气质,在寂寞环境中,活出自己的精彩。
一条小溪在村边自北向南缓缓流过,我们师生一行人拎着取样仪器,沿着小溪往上游走去。只见溪水如一条灵动的丝带在蜿蜒的山间飞舞,一路欢歌下山。溪水时而跃过凸起的石头,激起了朵朵小浪花;时而来到平缓处,舒展成匹匹流动的绸缎;时而又穿过丛生的水草,宛如银链缠绕的绿罗裙。溪水清澈见底,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完成了采样任务,我在一块平整的石头坐下,溪水在脚边欢快地流淌着。水流撞击着石头,叮咚,叮咚……声音时而急促,时而舒缓。我静静倾听着,倾听着。
悠悠溪边裸露的石头上,附生着天南星科水生草本植物石菖蒲,基生的叶片狭长如剑,揉之香气久久不散。水中挺立着的鸭跖草科聚花草在风中摇曳,枝顶密生的淡紫色小花,宛如一群穿着彩衣的精灵在快乐地跳着舞。水底的石头上,披着浅浅一层青苔,似泛着光泽的锦缎。一群小蝌蚪正趴在石头上欢快地游动,这些小家伙们,圆圆的脑袋,身体漆黑,尾巴细长而灵活。当阳光穿透水面,它们黑色的脊背便镀上金边。游弋的小蝌蚪如无数枚五线谱音符,在溪水的素绢上谱写一首成长与探索、从水中精灵到陆地使者奇妙蜕变的生命之歌。一群小侧条光唇鱼(溪石斑鱼)游了过来,修长身体上醒目的黑色带纹在光影下格外夺目,它们在玩着追逐游戏,时而贴住溪底寻找泥沙里的小石头上的着生藻,时而逆流窜游,你追我赶,享受着水流拍打鳞片的惬意。
抬头仰望天空,溪边几棵高大杉树的树荫遮住了半条小溪。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洒下来,在水面上织就一片斑驳的光影。微风拂过,水中泛起了涟漪,光斑便在晕开的涟漪上愉悦跳动。水边向阳处,一株长满花蕾的山鸡椒(又称山苍子)静静伫立着,舒展的枝条伸向蔚蓝的天空。深冬的山苍子树,只剩下稀稀落落几片发黄的叶子,不过,此时的枝头上,无数个紧紧包裹着的花芽正在孕育,等待着春天来临。那时间,我眼前呈现出山苍子那淡黄色花开满枝头,香气扑鼻的情景。微风吹来,山苍子的披针形枯黄叶片飘落水面,随着溪流轻轻旋转,宛如一只只金色的小船在水中荡漾。
我闭上眼睛,任由阳光洒在脸上、身上,阳光透过衣角使身体暖洋洋,温暖的感觉从皮肤渗透到心底,驱散了冬日的寒意。微风轻拂,树叶沙沙与溪水叮咚声交织,慢慢地,慢慢地,时间仿佛凝固了,一切都变得那么缓慢而悠闲,没有城市的喧嚣和繁忙,只有大自然的怀抱和宁静,慢慢地,慢慢地,一切烦恼和压力随风而去……
阳光温暖、溪水潺潺。小蝌蚪、溪石斑鱼、大杉树、凉粉果、山苍花、石菖蒲、聚花草……老蒋公山的这些居民们,享受着自然生机的小山村。我也沉浸于温暖的阳光,缓慢而悠闲的节奏,清新的山林空气,湿润的溪水气息,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我沉醉并融化在这老蒋公山间阳光溪流里。
2025年3月16日定稿于韶关学院景行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