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周先生:
您好!
沧海桑田,瞬息万变。我们被时间携裹着,倏忽间来到了2025年3月。春天的脚步早已叮咚作响,迎春花在吐蕊绽放,我手中的笔端依旧踌躇不前。您期待我手写的回信,这一古老的通讯方式,究竟传递着多少代人的精神密码?今朝我不知从何下笔?
因为手写信的信息沟通,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铺天盖地的手机联络、微信传信、Q Q留言、抖音言说等架起了人们交流的桥梁。更为前卫的是量子纠缠学说,更是把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上升到了宇宙高层次能量交换的密码场所。但是无论怎样,我们曾历经过的书信大流行的时代,带给我们的美好……仍记忆犹新。
我真的不知道,因为这封迟到的手写回信,您期待了六个年头。我何德何能,让您如此关注我?!想来实在汗颜。可我还是依然拿起笔来了。
在当今快节奏的数字时代,情感沉淀与深度表达,显得难能可贵。手写信需要时间酝酿,避免了即时通讯的碎片化与随意性,让文字的力量更加强大。笔墨行走纸上,这种情感仿佛能力透纸背,传递着人之深情厚谊。例如在那手写书信盛行的时代,家书中的一笔一划皆承载着无尽缠绵的亲情。
书信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古诗词、文言或特定格式等可以传递独特的文化韵味与时代记忆。 您说您想看到实实在在的思想交流“信物”,虚无缥缈似的网络留言太有点不可捉摸。是的,手写书信的确有记载“实物留存”的美好回忆。书信可以长期保存,成为跨越时空的纪念品。许多历史人物的信件(如曾国藩、鲁迅、梵高的书信)至今仍被珍藏和研究。
手写书信能实现人们书信代际传承的愿望。家书抵万金。一封家书可能成为家族记忆的纽带,后代通过阅读前人的手迹,能更直观地感受家族历史、情感及对后代的万千期待。
关于书信,不仅可给家人、友人写信,有时也可给自己写信。向自己倾诉自己的心声,尤其能排解心中郁结:通过与自己对话,梳理思绪,达到疗愈自我不良情绪的效果。
书信往来还是文学创作的摇篮。许多经典文学作品(如《查令十字街84号》)以书信体写成,展现了书信在文学中的独特魅力及应用价值。
书信往来是一种无尚的精神体验。书信传递通过邮寄需要一个时间跨度,能体现等待的浪漫及神秘感等,从寄出信件到收到回信,过程中的等待能加深情感的联结与互动,这种“慢沟通”在数字通讯时代尤为稀缺、珍贵。
书信能让人体会惊喜的美感。收到信件的愉悦是一种甜蜜的芳香收获。见字如面,见信读人。对实体信件的爱不释手,对其触觉与嗅觉感受,仿佛让人联想起写信人写信时书写一字一划的神情气韵,能激发更强烈的情感共鸣。
古老书信不仅是一种浓浓的信息交流沟通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美学与精神寄托及情感纽带。在效率至上的时代中,保留一份对慢生活的期许、珍视,让情感回归本真,让初心清澈明亮,让生命过程有滋有味……正如木心在《从前慢》中写道:“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 这种“慢”或许正是现代人内心渴望的疗愈良方吧?
感谢周先生对我的拙作长篇报告文学《拓荒者的足迹》高度认可,但还请您多多提出宝贵建议……
匆忙写完这封短信,夜虽已深,但我仿佛听到了迎春花开放的声音。古老的书信往来在2025年的3月,就像“枯树”又发新枝,绿染那片葳蕤古老犹新的天地。
祝福您蛇年吉祥,好运连连,身体健康!
王晓瑜
2025年3月16日午夜书
王晓瑜,法学学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副会长,黄河文化传承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副会长,莱芜区诗词楹联协会顾问,莱芜区家庭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讲师,凤城高级中学凤鸣文学社顾问。山东省散文学会优秀会员,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宣传工作先进个人,都市头条2023度十大散文家,莱芜区表现突出文化志愿者,出版散文集《杏坛拾穗》、长篇报告文学《拓荒者的足迹》《人与海》《尚金花》等,曾在《时代文学》《黄河文艺》《齐鲁晚报》《职工天地》《工人日报》《齐鲁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报告文学《山城起舞金凤来》《拓荒者的足迹》分别荣获山东省、莱芜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文学征文奖等奖项,长篇报告文学《人与海》入选2022年度青岛市文艺精品扶持项目,同时入选山东省委宣传部“齐鲁文艺高峰计划”重点项目,入选2024年自然资源优秀图书项目,2024年短篇报告文学作品获“谁不说俺家乡好”采风创作一等奖,散文《香山牡丹》》被中国作家网选为推荐阅读文章,散文《我的父亲》获首届吴伯箫散文奖,另有多篇文章或被编入不同文集,或被评为多种奖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