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乐山:佛韵山水间的心灵之旅
文:刘连成
在四川的广袤大地上,“乐山”,承载着千年的佛教文化与山川灵韵。怀着对这座城市的向往,我踏上了乐山之行,去探寻那神秘而又庄严的乐山大佛。
这趟旅程源于老伴的建议,她在九十年代曾去过乐山,对那尊宏伟的大佛念念不忘,极力劝说我一定要去亲眼目睹。到达成都的当晚,儿子便为我们安排好了成都东站前往乐山的城市快铁。10月19日清晨,7点30分,C6251次列车准时启程,带着我们对乐山的期待,风驰电掣般地驶向目的地。仅仅一个小时零五分,我们便抵达了乐山。
一下车,便被一位热情的大巴导游拉上了车。每人5元的车费,将我们直接送达东方佛都的入口。在车上,导游简要介绍了乐山大佛的游览要点,并建议我们请一位导游,以便更好地领略其中的文化内涵。导游收费以家庭为单位,100元的费用,对于我们这对不太了解佛文化的夫妻来说,觉得两家合请更为划算。
踏入东方佛都的检票口,几位导游便围了上来。机缘巧合之下,我们与来自辽宁沈阳的一对老夫妻组成了一组,讲好每家出50元。行至第二个景点时,又有来自云南和广西的两个家庭加入,队伍壮大了,导游费也相应调整。最终,在老伴与大家的商议下,每家支付40元,皆大欢喜。
导游带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景点是乐山卧佛。这尊佛像头南足北,侧身安卧于大地之上,中段自然植被恰似袈裟披盖佛身,尽显释迦牟尼涅升化之态。它长达17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卧佛。可惜,清晨的浓雾如一层薄纱,遮住了它的真容,我们只能透过导游绘声绘色的讲解,去想象那神圣的模样。
随后,我们沿着景区的悬崖峭壁前行,观赏着那雕刻其上的千姿百态的佛像。岁月的风霜,让这些佛像有的失去了昔日的光彩,有的长满了绿苔,但它们所散发的佛家尊严,依旧令人肃然起敬。
东方佛都,这个刚刚开放不久的景区,犹如一座佛教文化的宝库,让我们对佛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里汇聚了国内各地以及印度、日本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佛像艺术珍品,三千多尊大小佛像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间。笑口常开的弥勒佛、慈悲为怀的千手观音、功德无量的如来佛,每一尊佛像都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佛教故事。这些佛像的布局巧妙地利用了自然山体的起伏、凹凸和藏露,或隐于山林之间,或现于峭壁之上,构成了一幅壮观宏伟的佛教长卷。在艺术形式上,摩崖造像、圆雕、浮雕、壁画等应有尽有,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佛都的出口处,一尊高达54米的弥勒佛屹立于此,仅比闻名遐迩的乐山大佛矮20米。不远处,气势恢宏的连心山拔地而起,沿着173级台阶拾级而上,便能看到云岗大佛。在这里,游客还能求得象征吉祥的连心锁、长寿锁和富贵锁,为自己和家人祈福。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乐山大佛无疑是这场旅程中最震撼人心的景观。它坐落在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的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这尊高达71米的弥勒佛坐像,雕凿于唐代,是摩岩造像的艺术巅峰之作,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为了一睹它的真容,我们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景区入口处,数万人摩肩接踵,旅游区有条不紊地放行,让每一位游客都能有机会瞻仰大佛的庄严。
参观完大佛和其他景点后,返程时雾气已然消散。为了弥补早上的遗憾,我们再次踏上前往卧佛的道路,重游碑林、连心山和佛都景区,终于看清了卧佛的全貌。
不知不觉,已至下午三点,我们在东方佛都附近的小饭店品尝了当地特色菜——35元一盘的西坝豆腐。价格虽不便宜,但那细腻的口感、鲜美的味道,让我觉得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豆腐。
这次乐山之行,多亏了导游的讲解,让我们对佛教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也从中感悟到了人生的哲理。怀着满心的感慨,我写下了这首五言诗:
乐山拜大佛,大佛笑迎客。
众佛聚乐山,岷江身前过。
人生须行善,心胸要宽阔。
万事遵佛嘱,高高兴兴活。
下午四点,我们乘坐长途客车前往夹江县火车站,也就是乐山北站。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在火车站附近的小旅馆安顿下来。次日上午10点50分,我们踏上了返程的火车。虽然列车晚点了四十多分钟,但当我们抵达昭化时,妹妹和妹夫早已在宝轮镇一家有名的饭店等候,用广元一带的特色美食“木桶鱼”为我们接风洗尘。
乐山之行,不仅是一次对佛教文化的探寻,更是一次对心灵的洗礼。那庄严的佛像、秀美的山水,都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深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