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不断发展的浪潮中,“人人都是小老师,个个都是好老师”的理念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们实达中学教学的新路径,让我校的课堂焕发出别样的活力。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理念带来的惊喜与收获。
在一次讲解三角形全等证明的课程中,我发现部分同学对于证明思路的理解较为吃力。于是,我决定尝试让学生当“小老师”。我挑选了一位平时数学成绩不错且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培琪,让她准备一下,给大家讲解一道三角形全等证明的经典例题。
培琪既紧张又兴奋,为了讲好这道题,她课后花了不少时间研究。上课了,她走上讲台,虽然声音还有些颤抖,但她努力镇定下来,从题目条件的分析入手,一步一步地讲解如何通过已知条件找到对应的全等判定定理。只见她一边讲,一边在黑板上画出清晰的图形,还不时提问台下的同学,引导大家一起思考。同学们的注意力被培琪吸引,都认真听讲,积极回应。有同学提出疑问,培琪也耐心解答,那股认真的劲儿丝毫不亚于老师。通过培琪的讲解,原本一些迷糊的同学恍然大悟,大家对三角形全等证明的理解也更深入了。这次经历不仅让培琪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也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不同的学习视角,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
除了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当“小老师”,我还鼓励同学们互相帮助,在小组合作中人人都能成为“好老师”。在学习一次函数这一章节时,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布置了一个探究任务: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建立一次函数模型并求解。小组里的成员各有所长,有的同学擅长分析实际问题,有的对函数概念理解透彻,有的计算能力强。
在小组讨论中,擅长分析问题的嘉宁提出了一个关于出租车计费的实际问题,然后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对函数概念熟悉的宇轩则负责讲解函数表达式的建立思路,帮助大家理解每个变量的含义。在计算过程中,计算能力强的雨泽主动承担起计算的任务,并给其他同学讲解计算技巧。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同学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互相学习,互相指导。原本觉得一次函数抽象难懂的同学,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下,逐渐掌握了知识,学会了如何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些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人人都是小老师,个个都是好老师”的理念打破了传统课堂的界限。它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传播者,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信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践行这一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的学习中发光发热,共同创造更加精彩的课堂。
作者:张波(三晋名校实达中学大先生)
责编: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