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作者/侯振宇
初知李斯,是在中学课本中《李斯谏逐客书》,懵懵懂懂,熟读其句,只知道皮毛而已。
退休了,读史记,从秦始皇本记,李斯列传中,有了清晰的认识。
李斯,李私。
李斯是楚国人,作小吏时看到厕所里的老鼠见人见狗惊恐逃窜;粮仓里的老鼠肥而大,见人并不害怕。据此,认识到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为了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便师从荀子学帝王之术。从告别老师的一席话中,可以看出李斯的眼光和智谋。不仅告别老师,而且告别楚国到秦国,做了相国吕不韦的舍人,受到重用。
恰在此时,因郑国渠事件,秦国的王族和大臣上奏秦王逐客,李斯也在被逐之列。谏逐客书便产生了。李斯有理有据有情有说服力,“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李斯为客卿,为自己争取了胜利,官复原职,还升到廷尉。
《谏逐客书》,成为千古散文名篇流传至今。鲁迅先生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李斯其文,为秦乎,为客乎,为己乎?!
秦始皇读韩非子的书,想见其人。李斯说韩非子是韩国人,是他的同学,设法请到秦国,与始皇帝相谈甚欢,李斯嫉妒心起,又想方设法把韩非子下狱。
话从两头说,韩非子以君子胸怀,忘了防范小人,被算计了,写下《说难》《孤愤》而死,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他忘了道不同不相为谋。结果一命呜呼,为天下笑。
李斯这样的人,不帮人也就算了,还要了老同学的命。李斯的行为,为秦乎?为私乎?
李斯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有贡献,特别是在分封制和郡县制上有高见、有贡献,得到秦始皇的肯定。
李斯在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上有贡献。书法有泰山石刻、峄山石刻,是书法史上第一个有名有姓的书法家。秦小篆,孙过庭《书谱》“篆尚婉而通”,婉即婉转,笔画瘦硬,通既通畅。字体修长疏朗通透。把小篆放大,如美人水袖长裙,对称潇洒飘逸,这又是李斯一大贡献。
李斯之才,李斯之能,职位不断高升,直至左丞相。这里要说明的是李斯与秦始皇是儿女亲家。秦始皇的儿子都娶了李斯的女儿,秦始皇的女儿都嫁给李斯的儿子,亲上加亲。用通俗的话,秦始皇是坐江山的,李斯就是保江山的。
秦始皇东巡的时候,由右丞相王绾镇守咸阳,带着左丞相李斯,宦官中车府令胡亥的老师赵高,还有最喜爱的儿子胡亥。
“沙丘之变”,秦始皇在沙丘病逝,李斯认为皇帝在外逝世,为了国家内外安宁,密不发丧,由此给高留下了可乘之机。
赵高利用掌管着皇帝的印玺,一是扣压皇帝给扶苏的诏书;二是找李斯谈话,建议胡亥为帝,李斯一听,这是祸乱国家的行为。赵高问,扶苏作了皇帝,会用你作右丞相吗,你能争得过蒙恬吗?李斯琢磨,自己显然争不过蒙恬,就同意立胡亥为帝;三是发假诏书,赐死扶苏和蒙恬。
就这样,李斯伙同赵高把自己的女婿扶苏赐死,立胡亥为帝。
从此,李斯便钻进去赵高的圈,虽然当了胡亥的右丞相,落得个身死灭族的下场。
李斯的行为,为秦乎,为己乎?
秦法森严,二世为了巩固自己的帝位,更加严刑峻法。同时加快修筑秦始皇陵,修阿房宫,加重赋税和徭役。听了赵高的话,不上朝、不见大臣,大权落在赵高之手,赵高为了当丞相首先对李斯下手。
二世深居宫中,不理朝政,吃喝玩乐任性潇洒。农民起义爆发,赵高借机让二世自杀。 子婴设计杀了赵高,灭三族。秦朝彻底灭亡了。
中国第一个统一的秦王朝,没有传到万世,只传到二世就倾覆了。
李斯,李私。
李斯在死的时候,没有问自己怎么对得起秦始皇的信任,怎么对得起自己的亲家,怎么对得起自己的族人,怎么对得起自己的儿女,而李斯临死前对他儿子说的话是:“我想和你牵着黄狗上蔡东门打野兔,恐怕再也没有机会了。”
李斯,李私。
由此可见,才能为船之帆、船之桨,德性为船之底、船之梆。才弱德强,虽慢而不至倾覆;才强德弱,迟早都是祸䄃。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