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渗透到血液里面的一片绿茵
——范群组诗《绿色的旋律在流年深处悠扬》评析
陈东林
当代军旅诗人范群的34首组诗《绿色的旋律在流年深处悠扬》,对绿色军营和边疆充满着永不消退的激情,并深入到血液和骨髓里。即使现在离开军营多年,这种戍边军人的情感,还如他自己在诗里所说的:“血液里仍会有一片绿茵”。这组诗歌,早已超越了普通诗歌的视域与范畴,更像是一部用饱含深情的文字精心镌刻而成的个人史诗巨著,深深承载着诗人对新疆这片广袤大地的眷恋之情,以及那段波澜壮阔、充满热血与汗水的军旅生涯的难忘岁月,在当代军旅诗歌的版图中稳稳地占据着极为重要且无可替代的地位,散发着独特的无穷魅力。
一、青春旅程:从新疆大地奔赴绿色军营
范群生于新疆长于新疆,自呱呱坠地起,新疆的广袤大地便成了他成长的摇篮。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缕风沙都融入了他的生命,塑造了他独特的气质与情怀。
十八岁,那是一个充满朝气与梦想的年纪,范群凭借高考的优异成绩,直接踏入了军队院校的大门。这一选择,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他的人生中激起了层层波澜。“十八岁的天空惊艳了双眸,高墙、坡道、地图、战争论,标定了青春的方向”,从这一刻起,他的青春不再迷茫,而是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军队院校里,那些看似枯燥的军事元素,在他眼中却成了青春的指引。在这里,他开始接受军事理论的熏陶,学习如何在战场上运筹帷幄;进行艰苦的体能训练,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他的青春,在这片充满热血与激情的土地上,开始生根发芽。
当他真正踏入新疆的边防,那片壮丽而又辽阔的土地,给予他的是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挑战。“流星划破川赤察尔的夜空,岁月的视网膜拍摄青春的ⅤCR,雪山布置了一道道陷井,冰河试图封冻青春的脉搏”,在《国门映像》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他初到边防时的心境。雪山高耸入云,冰河蜿蜒曲折,恶劣的自然环境如同一个个陷阱,随时可能吞噬掉人的意志。但他没有退缩,反而在这片土地上,内心深处涌起了一股强烈的豪情壮志。那被紫外线灼伤的面颊,正是他赤诚之心的最好见证。他明白,自己肩负着守护祖国边疆的重任,这份责任,如同烙印一般,刻在了他的灵魂深处。
二、山河恋歌:新疆风情的诗意描摹
新疆,这片被大自然格外眷顾的土地,在范群的笔下,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徐徐展开。这里有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古老遗迹,也有令人心醉神迷的自然风光,更有充满魅力的民族风情,每一样都成为了他诗歌创作的灵感源泉。
别迭里烽燧,这座屹立在长城最西端的古老建筑,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在《别迭里烽燧(仄)》中,范群将历史与现实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站在长城的最西端,烽燧仍然保持着汉唐的雄姿,班超的马蹄在夜光杯里透着玄铁的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把豪迈,写进成语词典”,诗人通过对历史典故的运用,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的时代。班超的英勇无畏,在诗人的笔下栩栩如生,而现代军人的使命与担当,也在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利剑随时可以为和平出鞘,誓言从我鼓囊囊的胸膛出发,心脏在界碑上以最鲜活的姿态跳动”,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现实的承诺。军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将守护和平的重任扛在肩上,他们的心脏,与界碑同频共振,为祖国的安宁而跳动。
新疆的自然风光,美得令人窒息。在《英沿放歌》中,“那片领土洗刷了千百年的耻辱,葫芦状的英沿在中国的版图上,涂上向日葵的颜色,雪山、森林、雄鹰放开歌喉,羊儿、牛儿、马儿在小河里撒欢”,诗人用欢快的笔触,描绘了英沿这片土地回归祖国后的喜悦与生机。雪山巍峨耸立,森林郁郁葱葱,雄鹰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羊儿、牛儿、马儿在小河边欢快地嬉戏,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跃然纸上。这里的每一个元素,都充满了生命力,它们共同构成了新疆独特的自然风光,也成为了诗人心中最美的风景。
新疆的民族风情,更是别具一格。“‘克姆孜’银铃般奏出柯族少女的甜蜜渴望,‘库姆孜’用甘冽陶醉了故乡的山花”。在诗人的笔下,富有民族特色的乐器“克姆孜”(口弦琴),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它们演奏出的不仅仅是美妙的音乐,更是少数民族人民内心深处的情感。柯族少女的甜蜜渴望,通过“克姆孜”的音符传递出来,让人感受到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库姆孜”(马奶酒)则用它那甘冽的香醇,陶醉了故乡的山花,也陶醉了每一位读者的心灵。这种对民族文化的细腻描绘,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新疆各民族的独特魅力。
三、热血军魂:军旅生活的激昂鸣奏
军旅生活,是范群组诗的核心主题。他用细腻而又充满激情的笔触,将军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化作了一首首激昂的乐章。从初入军营时的懵懂与期待,到历经岁月后的坚定与成熟,每一个阶段,都在他的诗歌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两扇打开的门》中,“一扇门打开,走出一群绿色的灵魂,鲜红的毕业证是进入另一扇门的通行证,行囊装满忐忑”,这几句诗生动地描绘了军校学员毕业后,即将奔赴新岗位时的忐忑心情。他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同时又对未知的挑战感到不安。就像即将展翅高飞的小鸟,既渴望天空的广阔,又对未知的风雨充满担忧。然而,当他们真正踏上边防的土地,面对恶劣的环境和艰巨的任务时,他们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长风用刀狠狠刺向我胸腔,被紫外线灼伤的面颊大写着赤诚”,在《国门映像》中,我们看到了军人在面对困难时的无畏与坚定。长风如刀,刺痛着他们的身体,但却无法动摇他们的信念;紫外线灼伤了他们的面颊,却让他们的赤诚之心更加炽热。
军队中的日常训练与任务,在范群的诗歌中,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在《军姿》里,“七月的太阳在头顶炽烈,我的影子,被死死钉进滚烫的操场,汗水沿着脊椎,流成一条笔直的河”,诗人通过对军姿场景的细致描写,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军人在烈日下,身姿挺拔,如同一棵棵苍松。他们的汗水,滴落在滚烫的操场上,汇聚成一条笔直的河,这不仅是他们辛勤付出的见证,更是他们坚韧毅力的象征。而在《紧急集合》中,“沉静中的悸动让人热血沸腾,哨音总是划破夜的星空,烈风吹皱刚毅的脸颊,背囊装满和平的种子”,诗人将紧急集合时的紧张氛围和军人的使命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哨音划破夜空,打破了夜的宁静,军人迅速行动起来,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刚毅,背囊中装满了对和平的渴望。这一刻,他们不再是普通的个体,而是守护和平的战士。
四、情感交响:战友情深与家国眷恋
在漫长的军旅生涯中,范群不仅与战友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更对祖国和家乡有着深深的眷恋。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他诗歌中动人的情感交响。
战友情,是军队中最珍贵的财富之一。在《老犬》中,诗人讲述了与军犬阿黑之间的故事。“阿黑总是在梦中为我的马队导航”,阿黑在诗人的心中,不仅仅是一只军犬,更是他的战友,他的伙伴。他们一起在草原上驰骋,一起完成各种任务,阿黑的陪伴,让诗人在艰苦的军旅生活中感受到了温暖。然而,“阿黑的天空在一声枪响后暗然失色,一行浊泪挂在苍老的眼角,它不明白,近20年鞍前马后的伴随,却要被一颗子弹穿透胸膛”,阿黑的离去,让诗人悲痛万分。这不仅是对一个生命的消逝的惋惜,更是对战友情谊的深刻怀念。阿黑的忠诚与奉献,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军人之间深厚的情感。
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也是范群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在《全家福》里,“南方飞来一只信鸽,老兵的全家福,绽放成春天的花朵,照片里的小男孩手握红色肩章,眼睛如同低垂在哨楼上空的两颗星星”,诗人通过对一张全家福照片的描写,寄托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那张全家福,就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诗人在边疆的孤独岁月。照片里的小男孩,手握红色肩章,眼中闪烁着对父亲的崇拜与期待,这让诗人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而在《那一天》中,当诗人面临退役时,“我把那套染有血渍的军装,郑重的装进背囊,也装进了闪光的军功章”,对军旅生涯的不舍与对家乡的思念相互交织,情感真挚而深沉。那套染有血渍的军装,承载着他的青春与汗水,是他军旅生涯的见证;而闪光的军功章,则是他对祖国和人民的奉献的证明。在这一刻,他即将告别熟悉的军营,回到家乡,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五、艺术华章:独特风格与技巧的完美融合
范群的组诗在艺术风格和写作技巧上,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彰显了他高超的创作水平。他善于运用丰富而独特的意象,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月光下的胡杨,是他诗歌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意象。在《月光下的胡杨》中,“一棵远古的胡杨,孑孑地站立在岸边,它在轻轻地呼唤,慈父般呼唤我走近它的身旁。它的脸上刻满岁月雨雪的沧桑,它的躯体印满雷击电打的伤痕”,胡杨在这里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它经历了岁月的洗礼,雨雪的侵蚀,雷击电打的磨难,但依然屹立不倒。这种坚韧,正是军人精神的写照。同时,诗人还赋予胡杨以人性的情感,“守望,如同等待一个曼妙的女郎,即使她早已消失在艾提噶尔广场,你也会幻想着与她重逢,执子之手患难与共,地久天长”,使胡杨这一意象更加生动、丰满。胡杨的守望,就像军人对祖国和人民的坚守,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始终不离不弃。
在语言运用上,范群的诗歌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在《军被》中,“直线加方块的韵律,棱角割开每个清晨七点的光,棉絮在指缝间被反复校正,最终长成方正的形状”,通过对军被整理过程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军人严谨的生活作风,而且语言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诗人将整理军被的动作和过程,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军人在清晨认真整理军被的场景。而“直线加方块的韵律”,则将军被的形状与节奏相结合,使诗歌更具艺术美感。
此外,他还巧妙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在《聆听心动》中,“寂寞如烟,心音突然在耳膜里鼓动”,将寂寞比作烟,形象地写出了寂寞的弥漫之感。寂寞就像烟雾一样,无形却又无处不在,笼罩着诗人的心灵。而“心音突然在耳膜里鼓动”,则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内心的悸动,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在寂寞中的情感波动。在《那一天》中,“秋风在吹,落叶在飘,弹起吉他想哭,端起酒杯就醉”,通过一系列的场景描写和动作描写,将诗人离别时的伤感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秋风、落叶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而弹吉他想哭、端起酒杯就醉的动作,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不舍。
由上可见:范群的这三十四首组诗,是他对军旅生活和新疆这片土地的深情告白。他用诗歌记录了自己的青春岁月,展现了军人的热血与担当,抒发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这些诗歌不仅在军旅诗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更将成为激励读者的精神财富。那渗透到血液里面的一片绿茵,将始终在他的诗歌中绽放着生机与活力,也将深深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