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笔吏的传说
借银 邻村有兄弟二人,弟弟不幸患病身亡,抛下孤儿寡母,儿子只有五岁。哥哥为谋夺田产,竟捏造弟媳不守妇道的借口,为的是逼其改嫁。其弟媳坚决不改嫁,并将大伯哥的丑恶当众揭露。大伯哥恼羞成怒,将弟媳告上了武定府。因邻村属武定府管辖。
章化先生听说后非常气愤,决心替孤儿寡母讨回公道。于是写下了答辩状,陪孤儿寡母去了武定府,想当堂揭露这个阴谋。首次过堂,知府只传了母子二人,章化先生呆在客店等候消息。
巳时初,章化先生正在离客店不远的茶馆里喝茶。忽然来了一群衙役,呼啦一下子就把章化先生他们住的客店包围了,为首的衙役大喊:“不要走了章化。”章化先生一看不好,庆幸自己不在店中,好在没有人认识他,所以趁乱走了。衙役们搜了半天也没搜到。店掌柜说有一个客人早饭后就出去了。为首的衙役让手下人进客店守株待兔,没想到这更给章化先生提供了脱身的时间。当他们得知章化先生确已走脱时,天已过午。衙役们只好回去复命。
那时候,本地属于直隶管辖,而武定府属于山东,他们无权出境抓人,因而章化先生出境后就安全了。当时章化先生看到衙役们是抓人而不是传人,就知道大事不好。还是一走了之。
后来听说,原告买通了官府,给被告安上了好几项罪名。判原告将被告赶出了家门了事。因为被告的答辩状是章化先生写的,所以知府出签抓人。知府的品级比知县大得多,章化先生的功名不一定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让知府把功名革掉,那岂不冤哉枉也。因为这件事,他和武定府知府就结下了梁子,章化先生发狠定报此仇。
半年过后,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一天的早饭后,武定府知府刚开始升堂办公。忽然听得堂鼓咚咚咚响了三声,接着一阵慌乱,从堂口急匆匆进来一人。在堂下一站,略施一礼,大喊一声:“贵府请了”。知府往下一看,只见来者身穿正四品武官服饰,腰悬利刃,右手拿着马鞭,一脸横肉,眼角眉梢带着一股杀气。知府连忙起身离座,双手抱拳,躬身施礼:“不知大人驾到,有失远迎。”话还没说完,只见来者马鞭一挥,大声说道:“钦差大人已到长亭,命贵府马上前去参见。”来者说完转身就走。
知府听到钦差大人四个字就感觉到好像眼前打了一道立闪,响了一声炸雷。心想:钦差大人来到此地,莫非有啥事犯了,莫非要倒大霉。时间不容他细想。急忙让衙役把马牵出来,让衙役们随后跟上。说完,上马向城北飞奔而去。
来到长亭,只见亭子两边各站十二个人,这些人一手牵马,一手扶着刀把。一个个虎背熊腰,怒目而视,都是大内侍卫打扮。中间坐着一位大人。五十岁上下年纪。头戴黑貂朝冠,后插双眼花翎。身穿五爪九蟒的朝服,颈挂108颗朝珠。补子上绣着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脚穿黒缎子朝靴。知府一看就明白了,面前是一位当朝一品大员。知府连忙下马,紧走几步,跪趴在地,口称:“武定府知府于方,迎接大人来迟,请大人责罚。”趴在地上不敢抬头。“抬起头来。”“有罪不敢。”“本钦差赦你无罪。”“谢大人。”
知府这才敢抬头观看。只见这位大人面沉似水,不怒自威。上垂首站立一人,三十岁上下年纪,身着四品服色,左手抱着一个黄色圆筒,顶端下垂着黄色穂头,格外显眼:不用人说,这就是皇王圣旨。下垂首一人,也是三十岁左右年纪,身着也是四品服色,怀里抱着一柄宝剑,红色的剑鞘,鲜黄的流苏。不用问,这就是尚方宝剑。
知府暗想,坐官一场,能到这种地步,也不枉一生一世。但愿有一天,我也能有这步天地。正在知府胡思乱想之际,只听刚才报信的官员大喝一声:“低头。细听本总管吩咐。”知府赶紧答应“小官听着呢。”“我家大人乃是兵部尚书,领都察院右都御史,文华殿大学士刘光刘大人。今奉皇上御旨,去济南,兖州办案。户部有令,所需银两可从武定府,济南府,兖州府筹措,完税时一并扣除。特从贵府借银六千两,贵府完税时可将借据一并上缴。”
总管说完,拿出一张借据。知府接过来一看,上面写着“今借武定府官银六千两,完税时顶银上缴。”落款是兵部尚书,领都察院右都御史,刘光具。大清光绪三十三年三月二十三日。上边印有鲜红的钦差大臣的关防。这时,武定府内三班六房一干差役都也到齐。知府急忙吩咐管钱粮赋税的官员去府库提银子。
不大会,管钱粮赋税的官员带人取来官银六千两,共三十包,每包二百两。钦差大人非常高兴。连声夸赞知府会办事,能办事。回京后一定奏明皇上。知府大喜过望,连声道谢。钦差大人吩咐,随行人等,每人携带二百两,剩余部分由总管携带,须要小心,不得遗失。然后吩咐启程,由武定府转道商河而去。知府等人回衙。
知府被钦差夸奖了几句,回衙后高兴之余,总觉得有些不妥,自己又找不出原因,于是派出探子。第一拨探子回报:钦差大人一行在前庄打尖后继续西行:第二拨探子回报,钦差一行到达龙桑寺。这时天已黑了下来。
第二天早晨,知府再派探子侦查,天到中午。探子回报,武定府到商河七十里路没有钦差大人的踪迹。知府闻听大惊,连续派出几拨探子,骑快马寻找。天黑前,探子们陆续回来,武定府到商河,临邑,济阳都没有钦差大人的踪影。知府闻报瘫倒在地,连说“完了,完了,上当了,上当了。”知府这才想起,钦差大人让随从人员每人携带二百两这个做法有些不妥。但是悔之晚矣。就是当时想到,他也未必敢说话,因为这位钦差大人从扮相,随从,服饰,关防,语言等方面扮得太像了,不容人多想。
一月后,知府革职充军宁古塔终身为奴。这也是他贪赃受贿的后果。这件事就是章化先生所为。钦差大人是他自己装扮的,其余的人是他托黑道的朋友从塞外雇来的。服装道具也是托黑道的朋友置办的。这些人分四批于三月二十三日五鼓前在海丰县成南十里处集合,更换衣服。然后整队出发。这些人大多是浪迹江湖的侠士,熟谙各种生存方式,所以不用调教,就能适应。得手后,天将黑在到达龙桑寺前,各自换成原来的服装,带着二百两银子,分头远遁。几天之后就回到了塞外。案子自然无处查起,最后不了了之。
四年之后,大清王朝覆灭,案子更是无人过问。从龙桑寺到家不过五六十里,章化先生半夜就回到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