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漫长而光辉的岁月长河中,总有些故事犹如璀璨星辰,即便历经时光的洗礼,仍旧熠熠生辉。孟国泰与辛勤的传奇故事,便是这样一抹不灭的光芒。
1997年1月1日,大名为“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小名为“教育创新和创新教育”)在春城昆明呱呱坠地。从那一年,孟国泰与辛勤因“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初次相遇相知相惜至今,已经走过了二十八载春秋。他俩这份对“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理念的执着追求,如同一首激昂动人的教育之歌,回荡在每一个听过他们故事的人心中。
那一年,孟国泰与辛勤一见如故,仿佛命中注定般,两人相谈甚欢,从晨光初现到夕阳西下,竟浑然不觉时间的流逝。那一刻,他们的心灵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紧紧牵引,共同的教育理念在他们心田生根发芽。“从个体出发新教育”,这一理念不仅是对传统教育的革新,更是对每一个独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二十八年来,他们在这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道路上携手前行,彼此间的默契与信任令人羡慕不已。
1997年9月初,孟国泰与辛勤在金沙江大峡谷的云天化中学开展“创新管理”的研究与指导,提出:“创新性的学校管理是灵魂,创新性的班级管理是关键,创新性的自我管理是归宿。”正是在这里,孟国泰萌发了“万物教育”理念,得到了辛勤的赞许。孟国泰说:“向天地万物学习,拜天地万物为师。天地万物皆为我师!”
辛勤立马用金沙江给人的启发做了完美诠释:金沙江源头的水流只有碗口大小,随手就可以断流,但它不停地流淌,终于有了大峡谷的壮阔之势。“创新管理”也是如此,可能会被人掐断,但只要坚定地做下去,一定大有可为!
两年后,云天化中学培养出了云南省高考理科第一名和第二名,高考文科本科上线率达到75%,理科本科上线率达到了100%!
2000年,孟国泰38岁,辛勤61岁,这一年,他俩正式成了忘年交。8月1日,由辛勤主编的《孟国泰教育思想言论选》在长征出版社出版,书中的许多精彩言论,如今读来,依然回味无穷——
创新乃教育之魂。
教育是人的第二生命。
创新是人的核心灵魂,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源泉和动力。
教育是让具备天人合一特征的人,成为天人合一的人。
……
2020年2月25日,辛勤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他的家庭教育书稿终于圆满完成,二十余万字,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孟国泰《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的深刻理念。孟国泰激动地说:“我也要像太阳一样,不等不靠,主动升起!”他们以太阳为榜样,渴望成为那一轮温暖而明亮的太阳,用自己的光芒照亮教育的每一个角落,温暖每一个渴望知识的心灵。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2021年的中秋节,辛老师感慨地对孟老师说:“抬头观日,低头看水。太阳照射没有私心,不择对象,给予万物以光和热。”孟老师则深情朗诵起《大众教育学》中赠予辛老师与自己的诗句:
想做一轮太阳,生机勃勃,光芒万丈;
想做一轮太阳,普照万物,心花怒放;
想做一轮太阳,滋养众生,大爱无疆;
想做一轮太阳,光明正大,天地欢唱。
他们的心灵早已与太阳融为一体,以太阳的光辉为指引,照亮教育的星辰大海。
2020年8月,集孟国泰近40年教育激情与智慧的《大众教育学》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辛勤一口气写了9篇书评,在《都市头条》连载发表,引发了强烈反响。辛老师动情地说:
孟国泰举起一面大旗,提倡“从个体出发,关注每一个孩子”;“ 从个体出发,快乐每一个孩子”;“从个体出发,成就每一个孩子”。他认为,“每个人都是宝藏”,“每个人都是天才”,“每个人都是奇迹”,“每个人都是世界”,教育就是要“让不同的人成为不同的人”,“成为更好的人”“成为幸福的人”。应该说,这才是教育的起跑线,这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才是教育的初心和使命,这才是教育的根本!孟国泰的著作起名《大众教育学》,我是大众,一读就懂,可见名副其实。孟国泰的可贵之处是,他这么说,他就这么去践行。他创建的“三标课堂”,在五湖四海普及,让一大拨灵慧的孩子锦上添花,让一些另类的孩子扬眉吐气,这在全国真是少见!
2021年10月13日,在孟国泰的精心策划下,辛勤与他的《一块奶酪》走进山西省原平市育英学校。在参观完孟国泰策划新建的“从个体出发新教育”校园文化后,辛勤结合孟国泰的《大众教育学》得出了结论:教育就是要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这也正是《大众教育学》的魂!

2022年3月13日,辛勤老师在园子里看到李子树绽放花朵,灵感迸发,奋笔疾书:“园子里,草木知春。一棵李树,枝枯一冬,奋然怒放。铁黑的枝干上,一束花朵率先冒出,紧接着,花朵们争先恐后,你冲天而起,我环抱成团。反正天是自己的,地是自己的,想怎么放肆就怎么放肆。我突然想,人,是不是也要这样自主呢?”孟老师回信赞叹:“好一个‘万物教育’的精彩诠释!”他们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将万物的生长与教育相结合,探索出一条独特而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之路。
在疫情期间,辛老师依然笔耕不辍,他告诉孟老师:“身体很好!正在完成一部长篇小说,二十五万字,已经第三稿了,正在耐心打磨。”孟老师则鼓励道:“知道您是高手!”辛老师自信地说:“都是《大众教育学》给的推动力!”他们互相激励,互相支持,在教育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2022年7月30日晚上11点,辛老师还在给孟老师发微信探讨“善”的内涵,从“心中有佛,就是心中有善”谈到“最大的善”,再到“把善放开想”,深刻阐述了善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孟老师回应道:“天善日月明,地善五谷生,人善福临门。”他们深知善是教育大厦的基石,以善为指引,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善良而富有责任感的人才。
直到晚上十一点半,辛老师还向孟老师发送了最后一条微信:“一种好的教育思想(从个体出发新教育)是需要有人不断去践行的。二十五年来,我们本着这样的理念,带着一批一批孩子走遍五湖四海。面对大海,我们再谈‘海纳百川’的内涵;登上泰山,我们再来抒发‘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孟老师心疼地回信:“不是说好了晚上不工作的吗?为什么昨晚还要工作到十一点半呢?”辛老师深情地说:“你让我11点钟还不想睡,如果你在身边,又要长谈到深更半夜。知己好求,知音难求!”孟老师则调皮地回应:“以后不准再熬夜啦!要熬出个三长两短,可不要怪我哟!要怪,就怪您那颗不老心吧!”

2024年3月29日,孟国泰先生与辛勤老师、中国教师报云南站负责人刘胜平及家人在昆明喜相逢,畅谈“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和《大众教育学》。席间,辛勤老师向大家分享了他看《大众教育学》看到的两句话:
一、只要竭尽全力,想尽办法,用尽资源,每一个人都会成为最好的自己。
二、奔跑在热爱里,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
“别人看见的《大众教育学》是一首首小诗,甚至是顺口溜,但辛老师看到的是:三尽一彩!辛老师火眼金睛!”孟先生地说。
2025年3月13日,樱花与海棠花竞相绽放,86岁的辛勤受邀在云南大学东陆讲堂进行了一场题为《生命五度》的演讲。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为听众带来了一场关于生命与成长的思想盛宴。在演讲中,他分享了从孟国泰的《大众教育学》中得到的十二字箴言——“竭尽全力,想尽办法,用尽资源”。这十二个字不仅是教育的智慧,更是生命的密码。辛勤老师深情地说,生命的诞生是一个奇迹,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生命,像生命诞生时那样,竭尽全力去发展自己,挖掘自己的潜能。
如今,“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已经二十八岁,正值青壮年期。它所倡导的理念与国家刚出台的“三新”(新课标、新中考、新高考)不谋而合。相信在“三新”的引领下,孟国泰与辛勤,以及成千上万的“从个体出发新教育人”,定会书写出更多精彩的教育诗篇,为国家的未来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二十八年的坚守,孟国泰与辛勤用智慧和汗水为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的故事,不仅是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更是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他们深知教育的道路并不平坦,但他们从未退缩,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教育的真谛,用生命践行着教育的使命。他们如同两颗璀璨的星辰,在教育的天空中交相辉映,照亮了无数孩子的未来。
在未来的日子里,孟国泰与辛勤将继续他们的教育之旅。他们相信,只要坚守信念,不断创新,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他们的精神,将永远在教育的天空中闪耀,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让我们向这两位教育的坚守者致敬,期待他们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继续书写更多动人的篇章。他们的故事,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而不懈奋斗。

链接:
孟国泰,教育思想家及实践家,孟子教育研究院院长,全国课堂改革十大样本“三标课堂”创始人、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奠基人、中共中央机关报光明日报教育家杂志封面人物。被誉为“教育创新英雄”“当代新教育三大体系建构者之一”。
辛勤,著名少儿文学作家、演讲家、家庭教育专家,云南省演讲学会会员。出版图书30余部,其作品《一块奶酪》入选人教版语文教材;在60岁时,荣获首届“红河杯”全国演讲大赛特等奖。
作者:青力、阿鹰
责编: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