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春(三首)
徐启文
山涧小筑行
笔架巍巍空有情,
山涧小筑梦今成。
不知杰作何人画?
独坐溪头听水声。
点评:
此诗开篇“笔架巍巍空有情”,将故乡笔架山赋予深情。犹似笔架的高山,巍巍高耸,千年万年空有梦想和抱负,未能抒写出最美的篇章,成了人们的遗憾,引发读者对笔架山的遐想。“山涧小筑梦今成”,山涧小筑的落成,千万年梦想抱负终于实现,多么鼓舞人心,洋溢着无限喜悦之情。上句“空”字平声(本应用仄声),是下句“涧”字仄声(本应用平声)的“抝句”。
后两句抒情,由景引发“杰作何人画”的疑问,最后以“独坐听水声”收束,非常巧妙,饱含喻意。诗中没有说谁是创造者,谁是能工巧匠,让人去思考,去解读;没有言乡情,却有诗人浓浓的乡情。诗贵在含蓄,自古以来苦苦追求,创造出无数精品。
老屋燕雀鸣
入城游子春归早,
老屋桂圆花发迟。
飞燕门头鸣得意,
声声戏我是乡痴。
点评:
诗中选用“老屋”“桂圆”“飞燕”“门头”等乡村常见意象,构建出熟悉又亲切的乡村图景,勾起读者对故乡的回忆与情感共鸣,让人如临其境。
开篇“入城游子春归早”,既点明时节,又透露游子归心似箭的心情。“老屋桂圆花发迟”,通过老屋(父母和自己小孩时的祖居)、桂圆树(父亲栽下的龙眼树)这些典型的家乡意象,表达时光变迁之感;借龙眼树“花发迟”,与自己“春归早”急切归乡之心,形成对比,思乡情与沧桑感油然而生。
“飞燕门头鸣得意,声声戏我是乡痴。”以拟人手法,有跳跃,有联想,将飞燕的鸣叫想象成自己对已故父母和故乡的思念,把深藏心底的眷恋和盘托出,情感真挚且富有感染力。此诗无一句“乡愁”,却写出了深深的“乡愁”。
望江楼望江
江楼酒色望埠头,
悠远北江静静流。
不见嘟嘟花尾渡,
春风问我作何愁?
点评:
首联“江楼酒色望埠头”,短短的七字,便勾勒出一幅画面:诗人身处江楼,借着酒意,望向往日的埠头,营造出一种闲愁和怅惘的氛围。颔联“悠远北江静静流”进一步拓展意境,描绘出北江悠悠流淌的静谧之景,衬托出作者浮想联翩之情,动静结合,为诗歌奠定了舒缓的节奏和意境。
颈联“不见嘟嘟花尾渡”,通过对往昔搭“花尾渡”的怀念,从清远家乡下广州读书、工作,暗示时光流逝,事物变迁,感慨万千。尾联“春风问我作何愁?”以拟人的手法,借春风发问,将诗人内心的愁绪自然地抒发出来,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景象的情感寄托,表达了乡愁如“花尾渡”的嘟嘟声,如影随形。嘟嘟“花尾渡”的声音己经远去,但消失不了的是“乡愁”。
(二月春三首点评作者:颜正,岭南诗社会员,旧体诗人,书画家。)
作者简介:
徐启文:中山大学中文系专科毕业。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历任广州市新闻出版局处长,广州市文学创作研究所所长、广州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广东省作协理事和省文学创作高级职称评委,广东散文诗学会和广东省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广州旅游文化研究会会长兼广州《旅游文化》报主编等职。出版诗集《情眸》《生命的超越》等9部、散文集《祖居的龙眼树》《北江水·.珠江浪·.南海潮》等6部、散文诗集《生命的行旅》《徐启文自选集》等文学类专著共20部。其诗歌获广州市文学创作“红棉奖”一等奖,散文获省“珠江情”文学奖,中国散文网第三届“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散文诗获第三届“柯蓝杯”散文诗大赛优秀奖,报告文学获广州市文学创作“红棉奖”二等奖,评论获广东省文艺评论优秀奖,歌词获“2009中国杯’共和国六十周年优秀词曲大赛作词金奖等全国3个奖项。1965年11月赴北京出席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