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黎)夜幕刚刚降临,月亮便悄然登场。它宛如娴静的女子,着一袭银纱,轻轻地漫步在天空。一弯纤细的月牙,宛如少女微微上扬的嘴角,带着一丝羞涩和俏皮,散发着柔和而明亮的光芒,将整个世界都笼罩在它的光晕之中。
月光下的都市,变幻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画卷。楼房、树木、大街、巷道,都在月光的轻抚下显得格外宁静和美丽。我和朋友漫步在这月色之中,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不由想到与月亮相关的诗词:“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这些诗词虽然写的是同一个物象——月亮,但是月亮在不同的诗词中其象征意义是各不相同的。宁静的村庄,在月光的笼罩下,屋顶和墙壁都镀上了一层银霜,烟囱里冒出的缕缕青烟,也在月光中变得缥缈而神秘。我们听着风的密语,向城乡的北方走去。
当我们走到在城边乡村的一座小亭旁,见一个女孩静静地坐着椅子上,手中紧握着一把二胡。她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纤细而孤独,但她的眼神却充满了专注和深情,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存在于他手中的二胡和流淌出的音符之中。
女孩轻轻抬起二胡,将琴筒放在左腿上,琴杆微微倾斜。她的手指熟练地搭在弦上,仿佛与这把二胡早已融为一体。当第一个音符从弦上流淌而出,那声音如同山间的清泉,在寂静的月夜中奏响了一曲动人的乐章。
月光如水,洒在女孩的身上,为她披上了一层银纱。她微微闭着双眼,神情专注而陶醉,似乎忘却了周围的一切。二胡的声音时而悠扬,时而低沉,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而又优美的故事。旋律中,有对亲人的思念,有对岁月时光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和迷茫。女孩的二胡声仿佛成为了她内心世界的代言人,将那些无法言说的情感一一倾诉。
女孩的情感投入,轻轻揉弦,缓缓滑音,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饱含着深情。女孩的一曲《二泉映月》旋律如同一股清泉,从女孩的指尖涌出,流淌在这寂静的夜里。起初,那声音低沉而舒缓,像是在诉说着阿炳坎坷的人生,又像是在描绘着二泉边那清冷的月色。月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却又透着一丝孤寂与凄凉。女孩微微闭着双眼,沉浸在这音乐之中,她的脸上似乎也映照着阿炳的沧桑与无奈。随着旋律的推进,音调逐渐升高,那声音里多了一份挣扎与不屈,像是阿炳在命运的漩涡中奋力抗争。女孩的演奏也越发投入,她的手臂有力地拉动着琴弓,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力量,仿佛在替阿炳呐喊出心中的不甘。月色如水,静静地流淌在女孩的周围,为她的演奏增添了几分诗意与梦幻。月光洒在她的发丝上,泛起淡淡的银光,宛如一幅绝美的画卷。偶尔有微风拂过,吹动着她的旗袍裙摆,也吹动着那悠扬的琴音,让这音乐在空气中飘荡得更远。庭院里的花草树木,在这月光与琴音的交织下,也仿佛有了生命,它们静静地聆听着,像是被这音乐深深打动。
女孩完全沉浸在《二泉映月》的世界里,她似乎穿越了时空,与阿炳进行着一场心灵的对话。她用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将这首经典曲目演绎得淋漓尽致。那音乐里,有对生活苦难的悲悯,也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在这月夜下,她的演奏不仅仅是音符的组合,更是情感的宣泄和灵魂的共鸣。每一个颤音,每一个滑音,都像是在诉说着生活的酸甜苦辣,让人不禁为之动容。一曲终了,余音仍在空气中回荡。女孩缓缓睁开眼睛,眼中闪烁着泪光。她轻轻地抚摸着二胡,此时,整个庭院都陷入了一片寂静,唯有那月色依旧如水,静静地洒在大地上。许久,一只夜莺在枝头啼叫起来,打破了这份宁静,仿佛是在为女孩的精彩演奏喝彩。
而姑娘接下来的二胡演奏《赛马》,才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人们在喧嚣的尘世中,寻找到了一片宁静的精神家园,感受到了音乐的无穷魅力。起初,旋律舒缓而悠扬,仿佛是草原上的微风,轻轻拂过嫩绿的青草,草尖微微颤动,与微风低语。姑娘的运弓平稳而流畅,像是一位温柔的画师,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草原的宁静与辽阔。随着旋律的推进,节奏逐渐加快,琴音变得轻快而活泼,好似一群骏马在草原上悠然自得地漫步,时而低头吃草,时而甩动尾巴驱赶蚊虫。姑娘的手指在琴弦上快速地跳动,如同灵动的精灵,每一次按弦都精准而有力。她的手臂微微摆动,带动着琴弓,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仿佛能听到马蹄踏在草地上的“哒哒”声。接着,旋律陡然一转,节奏变得急促而强烈,万马奔腾的场景瞬间在听众眼前展开。姑娘的演奏进入了高潮,她的身体随着音乐的节奏微微晃动,琴弓在琴弦上急速地来回穿梭,发出的声音高亢激昂,仿佛是骏马的嘶鸣声在夜空中回荡。月光下,她的发丝随着动作轻轻飘动,宛如舞动的音符。那快速的颤音,如同骏马奔跑时急促的呼吸;那有力的拨弦,又似马蹄重重地踏在大地上。此时,整个院子都被这充满激情的音乐所笼罩,让人仿佛置身于热闹的赛马场,感受到了赛马时紧张刺激的氛围。
在这激昂的旋律中,姑娘的眼神愈发明亮,她的脸上洋溢着自信与陶醉。她似乎与二胡融为一体,每一个音符都是她情感的宣泄,每一段旋律都是她对音乐的热爱。她用手中的二胡,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赛马图,让听众在这宁静的夜晚,领略到了草原的豪迈与奔放。随着最后一个音符的落下,音乐渐渐消散在夜空中。姑娘缓缓放下二胡,轻轻地呼出一口气,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此时,院子里一片寂静,唯有月光依旧温柔地洒在大地上。许久,听众才从那美妙的音乐世界中回过神来,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月光下,微风拂过,吹起女孩的发丝,她的衣角也轻轻飘动。女孩用二胡演绎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也用音乐诠释着生命的意义。二胡声,在风中飘荡,穿越了乡村小巷,萦绕在每一个听者的心头。
二胡,这件古老而神秘的乐器,是一种中国传统拉弦乐器,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二胡的演奏技巧丰富多样,右手有连弓、顿弓、连顿弓、颜弓、甩弓等弓法,左手有颠音、滑音、泛音、垫音、手指拨弦、弹弦等多种指法。它音域宽广,音色柔美、圆润、含蓄、浑厚,既能演奏风格细腻深沉、柔美抒情的乐曲,也能够演奏风格欢快活泼的乐曲。有独奏、合奏等表现形式,多用于民间丝竹音乐的演奏或民歌、戏曲的伴奏,表现力丰富,艺术感染力较强。
路过的行人纷纷停下脚步,被这美妙的声音所吸引。人们静静地站在一旁,沉浸在这如诗如画的氛围中。有人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有人则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这一刻,女孩的二胡声成为了连接人们心灵的纽带,让他们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与温暖,在夜空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不知何时,月亮悄悄地躲进了云层。但女孩的二胡声却依然在夜空中回荡,仿佛成为了永恒的旋律。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世界仿佛陷入了短暂的寂静。随后,掌声雷动,人们纷纷向女孩投去敬佩和赞赏的目光。
女孩缓缓睁开双眼,脸上露出了一丝羞涩的笑容。她轻轻地放下二胡,站起身来,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在这一刻,她不再是那个孤独的演奏者,而是成为了众人心中的音乐使者。
月光重新洒下,照亮了女孩离去的背影。她手中的二胡在月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那月下的二胡声,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成为这城乡夜晚最美的风景。
夜,更深了。只有那轮明月,依然高悬在天空,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大地。此时此刻,整个世界仿佛都沉浸在一种宁静的美之中,让人感受到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平静和安宁。但那悠扬的二胡声,却仿佛还在耳边回响,让人们在睡梦中,依然能感受到那份温暖与力量。
赵黎简介: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世界行河南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煤矿《阳光》杂志签约作家,河南平顶山市作家协会评论专业委主任。上千篇文学作品散见于国内各大报刊,文学作品和艺术评论被收入国内多种文集和选本,写的美术评价《铁竹傲然报平安》被选入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学范本,出版有艺术评论集《画中有话》。作品先后获过第二届中国“牡丹奖”、第二届“全国文学乌金奖”、第三届河南“牡丹奖”、蝉联三届“中国报告文学大赛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