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箫的故事》之五
逃离旧婚姻
李 皓

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话,叫做“明天和意外,谁也不知道哪一个先来”。
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刚邮寄到手,行李也才收拾了个大概,邮差忽然送上门来一封 “父亲病危速归”的加急电报。这从天而降的意外,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打破了吴伯箫生活的宁静。心急如焚的他,来不及向孔府家人一一道别,便匆匆踏上了归程。一路上,他满心忧虑,脑海中不断浮现父亲病弱的模样。
当他终于气喘吁吁地赶到家时,却惊异地发现,家中并无父亲病危的迹象,反倒是一片张灯结彩的喜庆氛围。还未等他从惊愕中缓过神来,家人便告知了一个令他如遭雷击的消息——父亲与刘姓人家早已为他私订终身,而今日便是他与刘姓女子成婚的日子。
吴伯箫顿时觉得天旋地转,满心的愤怒与无奈交织。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父亲竟以如此欺骗的手段,来逼迫他接受这包办的婚姻。在那个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年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这,这究竟算什么事啊?!五四新文化运动都这么些年了,父亲您咋还这么老封建?!不同意,我坚决不同意!”吴伯箫直截了当地向父亲表达了自己的抵抗情绪。
“我已与刘家签字画押,今天这事你无论如何都得同意!毁约之事我是绝对干不出来的。你要是不从,我就当场死给你看!”父亲的以死相逼,让吴伯箫一下子又想起了幼年在大故事读村小时偷偷跑回家的那次石榴树下罚跪。于是,他径直走到院子里的石榴树下,扑通一声就跪下了,“父亲,我求您啦!”
月光如水,洒在吴伯箫那因愤怒和无奈而微微颤抖的身躯上。可任凭他在石榴树下整整跪了一夜苦苦哀求,父亲始终未有半点松动之意。
面对父亲的固执,吴伯箫心中满是痛苦与挣扎。他自幼接受传统礼教的熏陶,深知为人子女的孝道,在这两难的境地中,最终他还是无奈地屈从了。
当天的婚礼上,吴伯箫任人摆布神情木然地完成了所有仪式。洞房之中,他与刘姓女子虽相对而坐,却彼此无语。刘氏低着头,手中紧紧攥着衣角,看得出她也同样紧张与无助。吴伯箫望着眼前这个陌生的女子,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这一切并非她的过错,可自己又实在是打心里无法接受这样的安排。
夜晚,吴伯箫和衣而卧,丝毫没有与刘姓女子亲密。黑暗中,两人各自怀着心事,听着彼此沉重的呼吸和叹气声。
接下来的两夜,吴伯箫被家人强推入婚房后,也是如此。这种局面,对他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
终于,在挨过了漫长的三夜之后,吴伯箫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痛苦的束缚了。趁家人不注意,他偷偷地溜出家门,在莱城的大街小巷张贴出多张反对包办婚姻的小布告。每张贴一张,他都觉得自己离自由又近了一步。小!布告上,他言辞恳切地表达了对封建包办婚姻的不满与反抗,希望以此能唤起更多人对婚姻自由的重视。
做完这一切,吴伯箫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北京的道路。他要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去拥抱那自由的天地。决绝地迈步,身后,是那被他挣脱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旧婚姻;前方,是充满希望与未知的大学生活。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吴伯箫以自己的行动,勇敢地迈出了追求自由与独立的步伐,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

作者简介:
李皓,笔名浩泉,山东平度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毕业,文学学士学位,新闻正高级职称,退休前供职于某地级新闻单位,担任编辑部主任、执行主编。现社会兼职济南市吴伯箫研究会副会长、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副会长、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理事。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