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悠游齐长城
宋永信
“春风她吻上我的脸,告诉我现在是春天……”
沐着春风,迎着朝阳,带着一颗虔诚的心,2月15日,随队长悠游了一段从未走过的齐长城。
齐长城,始于春秋,完于战国,历时170多年筑成,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有准确遗迹可考、保存状况较好、年代最早的古代长城。它建筑在起伏连绵的泰沂山脉山岭、平谷之中,西起平阴,经长清、肥城、岱岳、历城、章丘一带泰山余脉,跨莱芜、博山、淄川、沂源鲁山山脉,沿临朐、沂水、安丘一带沂山山脉,转诸城、五莲一带鲁东南山区,直至胶南小珠山入海,途经19个县(市)区,全长1237.8里,跨越1518座山峰。凝聚着二千六百年前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也体现了春秋首霸和战国七雄的东方泱泱大国的强盛雄风。
古老的齐长城,于我而言并不陌生,儿时听奶奶讲“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时,就知悉了齐长城,但那时傻傻的根本分不清,什么是齐长城、秦长城、燕长城、明长城。直到长大后,去了“八达岭、慕田峪”,走了“青石关、锦阳关”,爬了“大峰山、摩天岭”后,方知这齐长城与那些长城根本不是一回事。
晨7.30分出发,沿望岳路、并药路、南武路,一路畅行,在回望、慨叹灵岩大佛山的壮观、神奇中,8.20分,车辆悄然停靠在长清县“陈家庄村”南不远的水库边。
队长说:今天我们要沿长城岭爬“大寨山”,从“大寨山”去“狼窝顶”的山脊之上,是一段原汁原味十分壮观的齐长城。既然长城在山脊之上,那就赶紧上山啊!
离开 “水面如镜映天光,云影悠悠共长漾”的陈庄水库,沿着村民进山劳作的“生产路”,众驴说说笑笑,惬意前行,无拘无束地抖落着一周的烦劳。
拐上一处斜坡,路旁一处高高的塘坝,让众驴忍不住驻足观赏。高高的石垒坝体,不得不令人赞叹劳动人民的勤劳、无畏、智慧;一泓碧水倒映着翠绿的山林,蔚蓝的天空,看一眼,就会沉醉忘归。都说那“春来江水绿如蓝”,俺看山沟沟的这泓碧水,比那春日的“楠溪江”丝毫不差。
换了新手机,舍不得用来拍照的“老李”,忍了又忍,终未忍住,在几位美驴的调侃声中,还是掏出手机,对着眼前的美景一通的狂拍,将“山林、碧水、随风舞动的蒹葭、孤寂的柿树”等等,一一纳入了囊中。

俺是一门心思来欣赏齐长城的,眼前的景色再美,也拉不住俺与齐长城急切亲近的心。荒草中的一处冰凌,悬崖上的一段冰瀑,又让几位美驴兴奋的手舞足蹈,那“老李”也掺和进去,一同起哄,停滞不前,急的俺近乎抓耳挠腮。
还是队长英明,知道今日的重点,是那山脊之上古老的齐长城,看俺心急的样子,迅即指示,丢掉坛坛罐罐,抓紧赶路。

“生产路”已经到头,前行变成山野小路,心急的俺自觉不自觉地就当起了开路先锋。开始一段,在一块块长满核桃树的梯田间穿行,虽有树枝不时的挽留,但行走还算顺利。出人意料地是,刚刚开始拔高,路就无迹可循了。不得已,俺与老李只好分道扬镳,一南一北各自开始了探路前行。
循着似乎是路的印迹,俺勇敢地向山顶爬去,俺想,看这小山不高也不陡,能有什么难度,上到山顶还不轻松。那知,这不经意的轻敌,却让俺付出了血的代价。刚开始,抓荆条,拽杂草,蹬顽石,尽管难行,感觉还是可以行走。故队长在下喊:有路吗?俺大声回应:可以走!但队长与众驴顺行数米后,即迅速止步回撤,并大声提醒,这路不行,赶紧返回,沿“老李”的路线登顶。此时,俺已进入了乱石嶙峋荆棘密布之地,返回心有不甘,上行前途未卜。怎么办?怎么办?犟脾气上来头脑发热,管它呢,坚决不走回头路。
闷着头,朝山顶方向攀爬,在乱石荆棘中一步步拔高,每一步都异常艰难。那看似平缓的山坡上,处处皆是长满硬刺的酸枣树,高大的荆轲树,稍有不慎,就会扎的你心惊肉跳,疼痛难忍,给你的脸上、手上、腿上,留下血的印迹。如此的境遇,沮丧的俺几度心生放弃。但上架的鸭子那那么容易下来,想想,路是自己选的,后悔有什么用,唯有不惜代价不畏艰难地上到山顶,才是正确的选择。
“曙光在前头,胜利在向你招手” 。汗流浃背中,终于看见了队长和众驴的身影,在“老李”的呼喊声中,归队的激动,让俺不顾一切,忘乎所以地狂奔,结果一不小心,一脚踏进獾洞,那手结结实实地与酸枣树来了一次亲密接触;尽管带着手套,仍是皮开肉绽,爬起时,那手上的血早已透过手套渗了出来。就近会师已无可能,只有山顶相见了。
忍痛爬上一处山包,穿过一片柏林,9.35分,终于爬上了海拔430米的一个山顶,来到了一条平坦的“生产路”上。一屁股坐下,拿出水杯,就是一阵痛饮。
歇息一阵,队长怎么还未过来,赶紧电话联系。一番沟通,方知自己头脑发昏,南辕北辙了。走了一个多小时了,连齐长城的毛都还未见,随赶紧按队长指示方向,快步追赶众驴。
顺“生产路”行走不到十分钟,拐过一处土坡,立马看到了路旁等候的队长及众驴,一直忐忑的心情终于平复下来。继续行走数十米,队长带众驴悠悠拐出“生产路”,向山脊奔去。上到山脊,眼前一亮,终于欣喜地看到了期待已久的古长城。
这段长城掩映在密密地栎树林中,几千年风霜雨雪的侵蚀,不细看,已很难辩识。两面石垒的墙体已全部坍塌,只剩下一块块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石块;中间夯土的墙基上,长满了稀疏的杂草,几乎没有一棵树木,令人在叹息的同时,又禁不住为当年的工程质量而赞叹。

路被稠密的荆棘阻断,队长指示拐出。穿越几块长满果树的梯田,经过一堆怪异的巨石,众驴再次爬上山脊,沿着长城向远方的山顶进发。

此段长城,坡度舒缓,凸起的墙体十分醒目,上面铺满了枯黄的杂草、树叶,行走之上十分舒适。暖阳高照,春风拂面,雀鸟欢唱,心旷神怡。此时此刻,好想穿越时空,当面问一问戍边的将士,守卫在这段平缓的长城上,是怎样的心情。
继续前行,这长城随山势起伏,越来越陡,刚才的披荆斩棘已经让俺疲惫不堪,这一通的攀爬那吃得消!看距离已行4公里之多,随提议队长休息片刻。但此段长城居于山岭之上,两面山体陡峭,树木稀疏,几无遮挡,呼呼的春风,实在找不到合适歇息的地方,直到快达山顶时,方寻得一块平缓避风之地,得以小憩。
伉俪情深,加之情人节的余温,歇息时,某些人竟当众撒起了狗粮,全然不顾众驴的感受,令人好生羡慕嫉妒,但没有恨,除了开心还是开心。
起步前行,队长一马当先,俨然像率部在长城上巡逻的将军,步伐坚定而沉稳。不时回望、观察周遭的眼神,淡淡忧思的面容,一定是想起了当年戍边将士的艰辛,一定是在为这古老长城遗址保护而忧心。

问队长:前面的山是什么山?队长说:大寨山。爬上“大寨山”,就能欣赏体验那原汁原味的齐长城了,还不快走!山势虽然愈发的陡峭,但众驴的步伐却丝毫没有减缓。10.45分,终于上到山顶,不想,眼前竟是一片洼地,抬头望,那高高的“大寨山”山顶,还好远好高呢。
这片“洼地”,实为一垭口,那高高隆起,蜿蜒攀升,夯土堆起的长城十分壮观、醒目,似龙脊令人敬畏。想当年,这里一定是兵家必争之地,站立其上,和煦的春风里,金戈铁马的撞击声,将士奋勇杀敌的呐喊声,随风传来,此起彼伏,若有若无。

这片“洼地”,与山下的景色迥然不同,最突出的就是长城旁有大片的松林。其中一棵高达六七米,直径七八十公分,亭亭如盖的松树,令人叹为观止。俺从一上来,就被其优美的姿态,挺拔的气势深深吸引,大踏步近前欣赏。俺的步伐虽快,但还是落在了几位美驴的身后,待俺近前,“花婆婆、洋洋、匡匡”,早已在树下盘桓多时。
阳光从松针、枝丫中洒落,美驴的发丝闪烁着梦幻般的金光,逆光中个个神采奕奕。变换着各种美姿与松树合影,尽情抒发着潇洒和浪漫,寄托着对未来最美好的期待;笑靥如花的脸上,写满了一行行幸福的词语。


这松树,不知是天然形成,还是人工种植,不管怎样,它已经成为这长城边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相信,用不了多久,它一定会成为网红争相奔赴的打卡地。
依依不舍地离开这美丽诱人的红松,众驴在喜悦中,继续顺山脊踏长城,向“大寨山”顶峰进发。山腰处驻足回望这段壮观美丽的长城,仍然止不住地赞叹。

齐长城大多依山而筑,就地取材,或自然石块垒砌,或砂土、黏土夯筑,或双面砌墙内填砂土。垭口处这段长城,很少看见石块,显然是就地夯土而建。齐长城的沙土、石块,虽无明长城城砖金贵,但经过2600多年岁月的洗礼,一沙一土一石,都饱含着厚重的历史信息,凝聚着超凡的灵气。近年来,许多人从长城上取一把土放在家中镇宅,想来,绝非没有一点道理。
山脊越来越陡,松林越来越密,掩映在松林中的古长城,树影婆娑,光影斑驳,朦胧诗意的画面,令“花婆婆、洋洋”忍不住驻足,一通的狂拍。
走出这片松林,那长城似乎突然消失,问队长,队长说:这陡峭的山体就是天然的长城,何用人工再修。是啊,这海拔620多米的山顶,再去修筑城墙,费工费料不说,在当时却也没有必要。奔着最高顶,在乱石、杂草中开始艰难跋涉,十几分钟,终于望见了山顶。队长说:上去就是“大寨山”山顶了,我以前来过,就不再登顶,从侧面绕过了。俺想,俺第一次来,无论如何也要登顶看看,何况沿山脊行走视野开阔,路线清晰,多好。可当俺11.20分,追着“老李”爬上海拔659米的山顶时,猛然发现,下山必须从北面的崖坡下行,望着那陡峭的山崖,厚厚的积雪,想想俺那磨的近乎没有任何摩擦力的旧鞋,心情一下紧张了起来。关键时刻,还是“老李”,只见其毫不犹豫,第一个下崖探路,顺达安全位置后,仔细告知俺等抓、拽、蹬的关键位置及注意事项。扔下登山杖,五刹并用,出出溜溜,5分钟安全到达崖间小路,然后顺行20几米,再次在两块巨石缝隙间攀爬,终于在11.33分,上到了海拔650米的“大寨山”最后一个山峰。

站在山顶,游目骋怀,神清气爽,望着山脊上一望无边的齐长城,心潮澎湃。刚刚走过的齐长城与眼前将要踏足的齐长城,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这一趟来的值了!
喝口水,喘口气,在啧啧赞美中,众驴急切地踏入了这段“原汁原味”的齐长城。


这段长城气势恢宏,沿山脊蜿蜒向东,站在高高的“大寨山”山顶,竟一望无际。古老的长城,最初的样子已难以想象,但透过这长长的没有任何人工修复的遗址,仍能窥见昔日的雄伟和辉煌。
这段长城建在高山之巅,荒野山林之中,是土石混筑的长城,坍塌的墙基两旁都是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石块,中间的夯土也混杂着玩石,可以想象,当年修筑这段长城付出了多少代价;想来,那历史上哭长城的可能绝非孟姜女一人,也绝非一地。
走在这段古老的长城上,脚下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粒沙土,都有着2600年的历史,假设这些泥土砂石能开口讲话,不知要给你讲述多少可歌可泣动人的故事。古老的长城,不知曾有多少将士在此为国戍边,又不知有多少将士在此抛洒热血。下行的众驴,行走在这段长城上,每个人都安安静静,蹑手蹑脚,唯恐打扰了那些英勇将士的灵魂。 齐鲁争霸早已成为历史,古老的齐长城已经毫无军事用途,但作为历史人文景观,我们挖掘保护的还远远不够,令人欣慰的是,就在我们走长城的第三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CCTV-9),就在20点黄金时段重磅播出6集《齐长城》人文纪录片。这是缘分还是巧合,不得而知,但不管怎样,总是令人开心的好事。
走过一个弧形的弯道,接着又是一个弧形的弯道,不知不觉中,众驴在长城上已经留下了一个大大的“S”型足迹。看时间近午,队长毅然决定择路下山。

穿行在稠密的栎树林中,不停回望着渐行渐远的齐长城,滑下一处长长的陡坡,摘几枚路边的甜柿子品尝,众驴心满意足地踏上了返程的驴程。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