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蒋三德
大操大办
心态录
你操办,我送礼;
我操办,你送礼。
脸上强装笑脸,
心里着实烦恼。
请看:
大操大办
心态录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雅称,亲朋好友之间每逢红白喜事,或送点礼物,或在一起聚会,略表感情、心意,此乃人之常情。然而,近几十年来,无限度的大操大办已经演化成一种“社会公害”,人人都诅咒它,但又无可奈何地随波逐流,这究竟是什么心态促成的呢?
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很复杂。这里仅举六种心态类型,剖析一二。
(一)、攀比型。
在这种心里作用下,不是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而是一味的向社会标准看齐,向时代潮流迈进。人家咋办,我也跟着办,你没有的东西,我得有;你有的东西,我比你更好,档次更高,无论如何不能“掉价”。因此“打肿脸充胖子”,东挪西借大操大办。
(二)、显示型。
在一些人看来,结婚不盖新房,不装饰房间,不购大件,不摆酒席,不坐轿车,不搞摄象,不吹吹打打,显不出威风。
由90年代的气派,演绎到现在的:有车,有房,有存款——虽然这没有统一的规定,但“千年的大道走成河”。逐渐形成了一种潮流。在宾馆、饭店、酒家不难看出包场的“盛景”,包出的酒席,少则十几桌,多者五、六十余桌。无论在农村,在城市街道上,也经常看到那贴着“喜”字的豪华轿车,引出无数辆颜色、型号各异的轿车,摄象机压尾“巡视”。真乃“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三)、报恩型。
你帮我办成了事,我得重重地酬谢你,“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有的人平时求人办事,总觉得欠人家一大笔债,“有恩不报非君子”,趁婚事之机大操大办,以示答谢。在为父母办理丧事时,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力,请和尚,找道士,念经放焰火,扎纸马,扎纸房,观风水,选坟地,修陵园,以表“孝心”,认为这也是“报恩”。
(四)、求救型。
有的人把结交有权有势的人作为请客送礼的目的,总是寻找各种机会,以各种理由大操大办,为日后用得着打下基础。还有的人在调动、分房、工作安排、提干、晋级、就业,出国等方面遇到难处,首先想到的便是请客送礼,仿佛不这样做便办不成事,操办了,自己也就放心了。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谁要是帮我办成一件事,我就请他吃一顿,甩他一个红包,一个卡”。
(五)、捞回型。
有的人认为,人生一世能办几件大事,不办白不办,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
有的人认为,过去随出去的礼太多,不能白送,这次我得捞回来。如此而已,导致大操大办恶性循环。
(六)、被迫型。
有的人明知自己收入低,根本无力大操大办,但为了不失身份和面子,怕别人说“小气”,“不够意思”,不惜借钱操办,因而债台高筑。
大操大办,危害甚大,它扭曲了人际关系,影响了生产、建设和改革开放,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为搞不正之风提供了温床,污染了社会风气。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建立在纯真的感情和崇高的友谊之上,而不应该降低成为一种庸俗的金钱关系。当务之急,要用“平等、团结、友爱、互助”新型的人际关系取代和遏制上述六类心态的蔓延,大力提倡“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观念,抓好正反两方面典型的教育,并进行有效的宣传,在全社会形成艰苦奋斗光荣,大操大办可耻的风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