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期黑板报
作者 炮声隆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茶乡昌宁驻军某炮兵团服兵役,营房在一个叫柯街的半山坡上,气候炎热、盛产甘蔗、蔢萝蜜、芒果、芭蕉、香蕉等,瓜果飘香。
下连队的第四个月,我被选送到团集训队参加军械员兼文书学习,接着又参加了团政治处举办的新闻报道写作培训班,年底担任连队军械员兼文书。我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的同时,积极撰写稿件,先后在《云南日报》《国防战士报》《昌宁文艺》发表文章,受到团政治处和营、连的嘉奖,连队干部、特别是政治指导员给予我较好的指导和帮助,为我的学习、写作提供良好的条件,战友们也给了我积极的支持,让我在创作的路上拼博前行。
有一天,政治指导员让我办一期黑板报,这对我这个刚上任的文书来说,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宣传栏、墙报、黑板报,这是一种普遍流行的宣传形式,从机关、部队、厂矿、学校、乡村等,为了搞好宣传工作,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人人皆知,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多种多样、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喜闻乐见、浅显易懂的方式,把宣传搞得有声有色。 在部队每个连队都有一块用长方形的木板,涂上黑漆制作的黑板。我们连队的黑板就摆放在连部的北屋墙头,这排房子共有六间土木结构的瓦房,坐东朝西呈长形。正对面一排三间同样的瓦房,两间大的分别住着炊事班、驾驶班,其中一间小的住着文书、卫生员和通信员,背后是一个大鱼塘,坝埂上栽种着一排排芒果树。我们三大员(军械员兼文书、卫生员和通信员)住的宿舍后窗就有两棵碗口粗的芒果树,枝繁叶茂,有几枝从窗口伸进屋里,芒果熟的季节,黄绿相间的芒果挂满枝头,微风徐徐,清香扑鼻。鱼塘里养的鱼又肥又大,逢年过节,连队打牙祭都有鱼吃,清汤鱼、糖醋鱼让战友们大饱口福,每个月还能吃上连队自己养的猪肉。我们连队的干部战士不仅军政训练教育搞的好,后勤生活也是呱呱叫。
后面是饭堂和伙房,紧邻的是榴炮五连。南面是一片大小不一的菜地,从干部到战士,每个班都有自己的责任菜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供有余,还支援其它连队。连队发展农副业,瓜果蔬菜大丰收的经验还上了《国防战士报》。 连部这六间分别住着连长、指导员、副连长、副指导员和司务长,还有一间是套间,外屋是军械库,里间是包袱储存室,主要存放着干部战士的换季衣服鞋帽等物品。在屋子的东头有一块由两个木支架支撑着的黑板,这就是连队的宣传阵地。平时要通知开会、学习、看电影等就由文书用粉笔写在黑板上,这就是我当年的主要工作之一。
接受任务后,我认真的思考、准备,最后确定了宣传的主题《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写好文稿后呈报政治指导员审核。主要内容针对当时连队出现的一些违纪现象,特别是有一个当年入伍的新战士违反部队规定,跟地方女青年谈恋爱,受到组织批评处分又不能正确对待,而服农药自杀的严重事件。黑板报文稿剖析了一个人犯错误都是从放松学习,放松警惕,不注重个人世界观改造,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没有远大的革命理想等,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释“小洞不补变大一尺五”“小事不抓就会变成大问题”教育引导战士们,凡事都要从小处着眼,从不起眼的小事抓起,决不能忽略“鸡毛蒜皮的事”。这期黑板报受到干部战士的重视,各班组织开展讨论,决心引以为戒。 为了办好黑板报,写出有质量的文稿,写好粉笔字,我先后购买了写作、办好板报的资料书,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有空就用树枝在地上练字,特别是空心字不太好写,勤奋出成果,苦练有收获。我办的黑板报质量不断提高,内容丰富,紧紧围绕部队的中心任务,结合连队的政治教育、军事训练、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好人好事,及时出了一期又一期深受干部战士们喜闻乐见,贴近部队、接地气的黑板报。一块小小的黑板报发挥了激励干部战士的作用。我记忆犹新的如《“新尊老 老帮新 ” 新老班长齐上光荣板》《让嘉奖真正起到激励先进的作用,五战士主动放弃不要嘉奖》等表扬连队先进事迹的稿件,被昆明军区《国防战士报》在头版头条加编者按或编后语采用,鼓舞了干部战士勤奋学习,苦练军事技术,人人争先创优,立功受奖的良好氛围。在部队期间,我多次受到团、营、连的嘉奖,荣立三等功,连续两年被《国防战士报》评为“优秀通讯员”,荣获二、三等奖。 部队是所大学校,是革命的大熔炉,青春留给了部队,火红的年华闪耀军营,军旅生涯给我的人生烙下最深的印痕,那是我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影响着我的一生。
在后来几十年的工作岁月里,我始终没有离开过文字,与文字形影不离,相伴一生。用五寸短笔在炮火连天的老山防御战场讴歌战友,赞美英雄!在和平年代,讴歌新时代,赞美新生活,书写美好人生。
三月十四日撰稿于蒙自市茶香📕屋
编辑:艾宗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