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乡情之二
火红的年代
杨自坤
今年三月五日是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62周年。
每当看到这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我总是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仿佛一下子回到了那个火红的年代、鲜花盛开的童年…因为我是一个参与者和受益者。
那时我国刚从战争的泥潭中走出来,到处千疮百孔、百废待兴。但人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举国上下团结一心,各行各业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高潮!
虽然当时物质生活贫乏,但人们的精神饱满。按大人们的说法:再也不用躲土匪、避战乱、天天担惊受怕了…就是一天吃一顿也心甘情愿。
人们个个热情奔放、喜气洋洋…到处都传唱着《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到,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大街、小巷、田野、村庄、学校、操场…到处都飘荡着这欢快的音符。
当时我作为一个少先队员、正读小学三年级。我们写作文常用的语句是:我们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时刻准备着:要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个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的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鲜艳的五星红旗是无数烈士用鲜血染红的。
用鲜血染红的?每当读到这句话时、我幼小的心灵就无比沉重…手割破了还那么疼!用鲜血染红?那得流多少血啊?!崇拜英雄的心情油然而生。
我们课本的内容是:《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视死如归;《黄继光》堵枪眼,义无反顾;《刘胡兰》为革命“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鸡毛信》海娃和敌人斗智斗勇,把信藏在羊尾巴下面…送给八路军,伏击消灭敌人、端掉了鬼子的碉堡;《小兵张嘎》目睹奶奶被日寇杀害后,决心为奶奶报仇,最终成为一个小八路的故事;1942年10月25日(农历九月十六)河北省涞源县狼牙口村,13岁的放牛郎王二小为掩护群众,不顾个人安危,把鬼子引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被敌人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上面…《歌唱二小放牛郎》悲壮的曲调在苦难深重的中华大地上传唱…激发人们同仇敌忾。
1955年甘南草原突发大火,藏族姑娘草佳烧伤严重。兰州医生李贡,割下自己大腿上四片皮肉,为草佳做了“移植手术”;1959年少先队员刘文学看到地主王荣学偷生产队的辣椒,不惧威逼利诱和偷盗分子搏斗、终因年幼力薄不幸牺牲年仅14岁。
火红的年代孕育出红色儿女…雷锋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望城县委书记张兴玉是雷锋成长的引路人:张兴玉在望城县担任县委委书记期间,县委急需补充一个通讯员。经人考察推荐,好学上进、机灵勤快的乡统计员雷锋调到县委任通讯员(通信员)兼警卫员。
雷锋成为望城县委机关公务员后,在张兴玉的关怀教育下,政治觉悟提高很快。张兴玉引导雷锋阅读了政治理论书籍,还给他讲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的革命斗争史,对雷锋日后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为张兴玉的公务员,雷锋跟着他到田里插秧,老百姓都说看不出谁是县委书记,谁是农民。张书记把自己的几十块钱拿出来救助困难农民,雷锋也下意识地掏自己的兜捐钱。
雷锋随脚踢个螺丝钉,张书记捡起来擦去灰尘装进了上衣口袋里。雷锋十分诧异,心想一个大县委书记,要个小螺丝钉干什么?没几天,雷锋要去一个工厂送信,张兴玉掏出那颗螺丝钉,郑重其事地交代他将其一并送到那个工厂。并谆谆告诫他,螺丝钉虽小,但作用可大,一部机器少了一颗也不行。“就像你这个通讯员,县委很大,可少了你也不行呀!”雷锋深受启发,由此“螺丝钉”精神在心底渐渐萌生,造就了他在工作中的“钻劲”与“挤劲”。
张书记就因为这个螺丝钉,给了雷锋两个理念,一个是艰苦奋斗,另一个是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雷锋在日记里把这些提炼总结,影响到了全国,甚至世界。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才造就了雷锋。
张兴玉的一言一行,像春风雨露一样,滋润着雷锋的心灵。为他的成长起到重要的引领和启蒙作用,并影响了他的一生。
一次张兴玉去北京参加全国劳模会议。路上,挑行李的木棍突然折断,雷锋就向码头船工王义德借了一根扁担,挑起行李,继续赶路。到了长沙,雷锋返回望城时,张兴玉再三叮嘱他回去先把扁担还给人家,“借东西要还”“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既是我军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军处好军民关系,赢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更不能违反。张兴玉一番话,雷锋牢记一生,也是他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的最初领悟。
在湖南望城雷锋展览馆的展柜中,陈列着一件不起眼的文物——一双打满补丁的袜子。这是一双穿过的一共打了18块补丁的旧布袜,雷锋将它从南方带到北方,从县委带到部队,直到再也不能穿,也没舍得扔掉。原来这双袜子是他在望城县当通讯员时,县委书记张兴玉送给他的。他记忆中的张书记艰苦朴素,吃苦耐劳,无形中成了他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并形成他“生活上向最低标准看齐,工作上向最高标准看齐”的思想作风。
我们的学校也和全国一样,掀起了轰轰烈烈向雷锋叔叔学习的热潮!
1963年的六一儿童节,我们学校召开了以学习雷锋为主题、隆重的庆祝大会。我们少先队员登台朗诵:队鼓咚咚,脚步轻轻,我们少先队员集合在队旗下。雷锋叔叔,请允许我们称你同志吧,因为我们要踏着你的足迹成长!
表决心、看行动…学雷锋、做好事、争当无名英雄…。
学校提倡我们少先队员争做三好学生:放学回家戴着红领巾到五保户等鳏寡孤独家里干力所能及的活;麦假、秋假学校老师带领我们到地里拾麦穗、捡地瓜、玉米、大豆…交到生产队里,做到颗粒归仓,受到人民群众的夸奖:不愧为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毛主席的好孩子!
1965年我作为三好学生、学习雷锋叔叔的优秀少先队员受到表彰,并参加了马站公社学习雷锋叔叔的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1966年我小学毕业。红色文化的熏陶…奠定了我一生做人做事的基础①。
(前排中为作者)
1970年我接过了雷锋的枪,可以称雷锋叔叔为同志了②。
(前排中为作者)
在部队我以雷锋为榜样,“愿做革命的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成绩斐然…先后受到嘉奖、立功、入党…。
1973年三月,部队为纪念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十周年。我作为学习雷锋的先进分子参加了“124团第十次团代会”,登台做典型发言…并发了一个日记本③。
六十多年过去了,我完成了为人子、为人父的使命,平安着陆安度晚年。
由此我不得不感恩我出生在那个火红的年代、鲜花盛开的童年、傲游在红色的海洋里。
学校里没有毒教材。老师认真备课,在课堂上把自己的全部知识倾囊相授,不敷衍了事…对学生一视同仁;即使课外辅导功课,不但不收费、有时还给学生吃饭,那是真正的“师徒如父子”;社会上没有教唆犯,没有坑蒙拐骗、没有收红包之说;没有假冒伪劣、没有垃圾食品、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吃喝嫖赌、没有假公济私、没有官匪勾结、没有地痞流氓…。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助人为乐…多么和谐、多么温馨…到处都充满温暖的阳光。
有了焦裕禄、张兴玉式的好干部,才培养出了雷锋、王杰、向秀丽、欧阳海、麦贤德、草原英雄小姐妹…等一大批英模人物。
即使后来不幸摊上了各种动乱和干扰…但红色的种子已经在我的心中萌芽、扎根…不会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了。
踏进了部队这所革命的大熔炉,以雷锋同志为榜样,不断进步成长…。并以我的世界观深深地影响了我的孩子们…所以说我是学习雷锋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一点都不为过。
有时我对贪官污吏、地痞流氓、坑蒙拐骗、渣滓败类、啃老族、网瘾、失足的少男少女们…等还很“同情”:因为他们既是受害者…也是不幸的。
请问:是谁推荐提拔他们入党提干的?有样学样、是谁把他们教唆带坏的?是个别坏人变老了?还是个别老人变坏了?那些吃共产党的饭,砸共产党的锅,崇洋媚外、辱骂祖国的公知公害们…是谁给了他们的胆量、权利和舞台?毒课纲、毒教材是如何进入学校、课堂的?是谁毒害了中国的第三代第四代?
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民脂民膏养肥了一窝窝硕鼠…谁是罪魁祸首?!
1996年台海演习,准备一鼓作气收复宝岛!刘连昆吃里扒外、功败垂成、四十亿元打水漂…。
不要出了什么问题都推卸责任、诬赖人家帝国主义、境外反华势力…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六十多年过去了…我仍然无比怀念那个火红的年代…。
🌟 诗🌟 经🌟 唯🌟 美🌟
🌟 国🌟 风🌟 传🌟 奇🌟
🌟 欢🌟 迎🌟 走🌟 进🌟
🌟 国🌟 风🌟 诗🌟 社🌟
杨自坤:1952年生,笔名:沂河岸边,临沂市作协会员,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副主任中医师,全球执业中医师联合会会员,杨九楼理事会荣誉会长。
1970年冬,作为特种兵,服役国防科委在新疆罗布泊的第二十一核试验基地。
自幼酷爱文学。从戎入医门,先后在部队受嘉奖、立功、入党。
1996年入编中华特色名医辞典、并入选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1997年应邀参加首届国际民族医药研讨会。
2010年就读临沭县老年大学文学班。
2012年先后在《沭水诗社》发表作品:《上大学》《母逝十年祭》《卖豆腐》《贺女儿读研》《游台湾》
2022年5月15日在临沂客户端发表《灵性的小黄猫》

编辑简介:王思雨,女,笔名:诗雨年华,80后,山东临沂人,临沭县作协副主席,临沂市作协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作品见于《齐鲁晚报·青未了》《新疆文学》《临沂日报》《七月颂歌》《东方散文》《真言贞语》《今日头条》《双月湖》《鲁南商报》《钻石文艺》等各大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