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上安基山》
作者:江闻
朗诵:聽琴
3月8日早八时,我们一行20人分乘4部小车,向着30公里外的安基山驶去,开始了女神节的活动之旅,而我则获得又一次走进那座大深山的机会。
小车在龙小线鱼贯而行15公里,到达程龙镇千年古树群。我们下车换乘游船在桃江顺流而下,近三十分钟后,在渡头大桥码头下船登岸,到达安基山景区大门。
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安基山地处市区西北部,自西南而来向东北流去的桃江成为安基山与程龙镇之间的一道天堑,自古竹木筏与渡船就是两岸相连的纽带,人称此地为“渡头”。
如今这渡头的地名依然存在,而木筏与渡船却被岁月抛进了桃江。起而代之的是一座钢筋混凝土大桥。
告别宽敞明亮的接待中心,在观光车接驳站坐上游览车一路向北,走向景区腹部,山水诗意,就在自然之间徐徐展开。
我首次走近安基山的印象记忆犹新。那是我六七岁时跟随十五六岁上山的姐姐留下的。瘆人的无名鸟叫声和着不知哪的山谷轰鸣,抬头不见天,路远不见头,与大山相比显得渺小的人们,都在默默的向着目的地机械的迈着双腿,全然没有古人那种“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洒脱心境。今天,山水依旧在,只是被新主人市旅发集团挖掘出它蕴藏的的文化底蕴与精华所在,赋于新的生命,天然氧吧、绿色宝库、天然动植物博物馆美誉下,塑造出一个全新的四A级景区。望居、林洞、中坪、上洞、下洞、菜仔斜、青茶湖等分场被溪谷望居、瀑布寿泉,青茶湖竹海、青茶湖农庄、仙女瀑布等让人憧憬想像的名字代替。游览车在柏油路上轻快地跑着,“我在安基山很想你”或“你闻到安基山的风了吗”等景区标牌不时掠过,撩拨着游人好奇心。林海浩瀚,古木参天,山从水势,水随山转。老虎崖、忘忧湖、千藤鸳鸯岛、药香谷、清风桥等依山傍溪的景点依次掠过。约半个时辰光.景,观光车到达目的地——原安基山林场场部。一个凹形客韵山房,两个不大的人工湖,三栋土黄砖木结构老房,外加疏密有致的乔树,平整干净的道路,这就是场部旧址的全部内容,简约而不失严谨。
在通往千年五桂的路上,我们与曾任安基山林场场长、妇孺皆知的名人张老汉巧遇。年过七十的他,不但曾任多个乡镇或部门的一把手,退休后,自愿到大山里发挥余热而小有名气,更因为他即兴发挥,接地气,张口就来的顺口溜而名声大噪。老农一身打扮的张老汉,自嘲自讽介绍了来到山里的背景后,用自豪骄傲的口吻继续说道:“为了追求生活,追求梦想,我隐居深山,远走他乡。旅投招聘,来到山上。安全生产,环境卫生。管理蔬菜,宣传接待。快乐自由,今日导游。农业开发,田刨铁铡。护林防火,工作辛苦。夜睡起早,包割鱼草。上班不要签到,但是冇权批发票”。他那客家方言,诙谐而朗朗上口的话音刚落,笑声掌声响成一片。我不禁想起1986年为上西门盖房来此购买沙条木时的情景,时任场长的隆橙叔交待带两瓶章贡酒给装车和检尺的工人,从中不难窥见当时工作环境的艰苦。今天的笑声,不也是对曾经和如今的建设者们肯定与赞赏吗?
再上安基山,是重新认识它的过程。从“葛溪山”、“哀溪山”到“安基山”,可以感受它崇尚自然,崇尚美好的追求。
再上安基山,可以聆听它的诉说和传承,可以看见它的现在与未来。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