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见(修辞)对仗举隅(八)
(玩诗先玩对,玩对先玩字)
文/刘考令
比拟、对比、对反、等对联专集
A、比拟联
把人拟物、把物拟人、把物拟物的对联
一百六十六、把物拟人联
(一)、动物拟人联。如:
①花坞春晴,鸟韵奏成无孔笛;
树庭日暮,蝉声弹出不弦琴。
(明、顾鼎臣幼年对老师)
②鸦叫鹊鸣,并立枝头谈风雨;
燕来雁往,相逢路上话春秋。
(选自《对联经典》)
③明皇上出上联:螃蟹浑身甲胃;
程政敏对下联:凤凰遍体文章。
李东阳又下联:蜘蛛满腹经论。
(二)、植物拟人联。如:
①神仙有无花不语,秦汉兴亡山旁观。
(选自《桃花源对联》)
②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清、郑板桥)
③月光留客横拦路,花影瞒人斜过墙。
(江湘岚)
(三)事物景物拟人联。如:
①春雨无私润大地,东风有意扫残云。
(风雨具有人的品格)
②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水、山有人的动作行为。清、李文甫对老师)
③祖国江海滔滔,评千秋功罪;
神州大地漫漫,论万代英豪。
(佚名挽联)
(四)、生物、景物、物品混拟人联。如:
①白鸟多情留我住,青山无语看人忙。
(选
自《阅微草堂笔记》)
②杨柳春光怀逸致,梨花寒食动哀思。
(扬柳、梨花具有人的思想)
③烛谓罩云:靠汝遮光作门面;
鼓对锣曰:亏浓空腹受拳头。
(具有人的语言特色)
一百六十七、把人拟物联,又叫拟物对。如:
①子将父作马,父愿子成龙。
(明、小解缙对主考官)
②甘当教授因传道,原化春泥犹护花。
(佚名)
③张亢触墙成八字,王琪望月叫三声。
(八字指牛角,叫三声指猿啼三声。明、张亢)
④子成龙,女成凤,他日扶青云而直上;
爹作马,娘作牛,此生乐缘卓而不非。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一百六十八、把物拟物联。如:
①钱有两戈,伤坏古今人品;
穷只一穴,埋没多少英雄。
(吕蒙正《寒窖赋》)
②竹枪一支,杀死英雄不见血;
明灯半盏,烧毁田宅并无灰。
(清末、揭示鸦片害人)
③画草发生,顷刻工夫非为雨;
笔花灿烂,须臾造化不关春。
(画草非为雨生,笔花不关春天。清、吴文之《对客联》)
一百六十九、人物混拟联。如:
①苍松翠竹为三友,月地云阶漫一尊。
(上联拟人,下联拟物。清、沈兆祝)
②鹦鹉前头休乱语,小人身边防恶狼。
(上联拟人,下联拟动物)
B、移情联
一百七十、移情联
(一)、把自己感惰赋于客观事物的对联。如:
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②行官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唐、白居易)
③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北京潭柘寺联)
(二)、移情联与拟人联的区别
1、移情联是将作者直观的知觉情感移到客观事物上。
2、拟人联则是把物当人来写,将物人格化。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移情;"水面文章风写出,山头意味月传来″则是拟人写景。
C、对比联
对比联
把两个对立事物或一事物的两方面进行比较成联
一百七十一、两体对比联
把两个事物对比成联。如:
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
②但愿世间人无病,哪怕架上药生尘。
(药房联)
③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杜甫)
④凌云羽毛原无力,坠地金石自有声。
(藏克家)
一百七十二、一体两面对比联
把一事物两面对比成联。如:
①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分六月寒。
(俗语)
②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过便成灰。
(咏炭联)
③忆当年一贫如洗,缺米缺柴,谁肯雪中送炭?
到今朝独占鳌头,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
(穷书生中状元联)
④忆生前儿孙满堂,缺衣少食,常哭常哀成疾病,冷冷清清,生不如死好;
看死后戚友盈门,车水马龙,大操大办讲排场,热热闹闹,死总比生强。
(选自《楹联创作知识》)
一百七十三、事物之间相互关系对比联。如:
①云带钟声穿树?出,月移塔影过江来。
(清、徐小松)
②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岳王庙联)
一百七十四、差比联。如:
①格超梅以上,品在竹之间。
(选自《红楼梦》)
②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宋、欧阳修)
一百七十五、反比联。如:
①心清水浊,山矮人高。
(清、郑板桥)
②双肩千石重,白发万根轻。
(藏克家)
③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南北朝、王籍)
④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王维)
一百七十六、单联对比联。如:
①洞中才数月,世上己千年。
(选自《红岩》)
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
③绳长难系日西坠,山高怎遮月中天。
(佚名)
一百七十七、上下联对比联。如:
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
②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
(清、范文甫)
③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
④同外国民族争强,方为好汉;
对自家乡亲和气,乃是英雄。
(霍元甲)
一百七十八、映比联
上下联意思相映比且分主次,一联意正,一联意衬。如:
①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刘禹锡)
②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为亏我;
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容人。
(清、《王尔烈家传楹联》)
一百七十九、殊比联
(一)、把两件不能相比较的事物作超乎常规比较联。如:
①名酒过于求赵璧,弄书浑似借荆州。
(宋、陆游)
②千朵莲花三尺水,一弯明月半亭风。
(苏州沧浪亭,又唐寅墓)
③载酒江湖,人比黄花瘦;
校碑栏槛,梦随玉笛飞。
(李清照纪念堂联)
(二)、比喻联、比拟联与对比联的区别
1、比喻联是用打比方的方法组联。
2、比拟联是把物与人或物与物互拟组联。
3、对比联是把两事物或一事物两面,进行比较成联。
D、对反联
一百八十、对反联,也叫牴牾联、侧反联、对顶联
故意把自相予盾的词语组成合乎情理的对联。如:
①大小姐吃热凉粉,小少爷啃冷烧饼。
(阜阳一中,郑慕唐)
②船载石头,石重船轻轻载重;
尺量地面,地长尺短短量长。
(明、神童董玘智对御史)
③大小子,上下街,走南到北买东西;
少老头,坐睡椅,由冬至夏读春秋。
(明末、金圣叹)
④弯南竹,破直篾,挽圆箍,箍篇桶,装东装西;
短棉条,纺长线,织大布,做小衣,遮前遮后。
(湖北平江李大嫂出上联,赵大娘对下联)
⑤请阳世人,造阴间屋,阴阳若有准,可将阴屋住阳人;
用实在钱,还虚假愿,虚实总无凭,怎拿虚愿耗实钱。
(江西抚州读书人劝富翁写挽联)
附一、五言对仗句的动与静
1、双句俱动
①浴凫含藻戏,惊鹭带鱼飞。
(南北朝、释洪偃)
②镜如鸾空舞,帘疏燕误飞。
(李商隐)
③玉兔闲登月,金龙醉舞天。
(徐传勤<山东郓城>)
2、双句俱静
①竹里柴扉掩,庭前鸟雀行。
②萧散烟霞晚,凄清天地秋。
(南朝梁、何逊)
③倩影多姿彩,山光弄趣纯。
(王树范<山东郓城>)
3、先动后静
①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白居易)
②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
③黄莺鸣岸柳,紫燕憩云梁。
(马景肃<山东郓城>)
4、先静后动
①野花寒更发,山月瞑还来。
(唐、释咬然)
②秋尽虫声息,夜深山雨重。
(唐、李频)
③日照烟村影,鸡鸣王树坡。
(王继德<山东郓城>)
5、动中有静
①听锡樵停斧,窥禅鸟立槎。
(宋,释行肇)
②云穿捣药屋,雪压钓鱼船。
(唐、廖融句)
③日暖桃花笑,风和草木荣。
(肖玉峰<山东郓城>)
6、静中有动
①庭闲桂花落,门闭水空流。
(唐、丁仙艺)
②云转云头敛,烟消水面开。
(白居易)
③黄鹂栖翠柳,锦鲤跃鳞光。
(王树华<山东郓>)
附二、五言对仗的有与无
1、双句有声
①霜猿啼晓梦,岩鸟知秋吟。
②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③时闻蛙噪叫,偶有鸟啾鸣。
(梁衍文<山东郓城>)
2、双句无声
①孤舟依岸静,独鸟向人闲。
(宋、潘阆)
②流年川暗度,往事月空明。
(唐、崔涂)
③草萌千里碧,绿衬万畦黄。
(李玉新<山东郓城>)
3、上句有声
①兴阑啼鸟唤,坐久落花多。
(唐、王维)
②山虚风落石,楼净月侵门。
(杜甫)
③涛声惊鬼域,香气染霜冰。
(赵玉玺<山东郓城>)
4、下句有声
①音书秋雁断,机杼夜蛩催。
(唐、郑愔)
②澄谭写度鸟,空冷应鸣猿。
(南朝梁、虞骞)
③无关名与利,只品酒和茶。
(李春莲<山东郓城>)
5、先闻后见
①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李白)
②林晚鸟争树,园春蝶护花。
③耳听莺递语,目赏蝶成群。
(王继德<山东郓城>)
6、先见后闻
①塔影挂青汉,钟声和白云。
(唐、綦毋潜)
②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
(白居易)
③荷塘凭月影,岸柳任风扬。
(任汝勇<山东郓城>)
注:郓城诗人五言佳联皆选自《郓州诗韵》第一期
请老师关注百度、浏览器中的"刘考令″,必有收获。
(待续)

常见(修辞)对仗举隅(九)
(玩诗先玩对,玩对先玩字)
文/刘考令
排比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相关的句子或句子成份排列起来。相关内容要含三项或以上,若是二项即成对偶。
一百八十一、全句排比词组联。如:
①防贼防奸防火烛,费钱费力费工夫。
(清、徐本治联)
②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上联出《论语》,下联出《洪奥》)
③好学近智,力行近仁,知耻近通;
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
(上联出《中庸》,下联出《马融》
一百八十二、部分排比词联。如:
①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
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兰梅。
(方志敏)
②敢想、敢说、敢做、敢当,为真理战斗,一身正气;
忧党、忧国、忧军、忧民,遭贼子残害,千古奇冤。
(佚名、悼张XX联)
一百八十三、全部排比句子联。如:
①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向高处立,在平处坐,从宽处行。
(清、左宗棠)
②守分以养福,宽胃以养气,省费以养财;
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
(俗语)
③小饮却愁,少思却梦,种花却俗,焚香却秽,容人却侮,谨身却病;
静坐补劳,独宿补虚,省田补贫,为善补过,寡言补烦,息忿补心。
(箴言警句)
一百八十四、部分排比句联。如:
①生于沛,学于泗,长于濠,凤阳昔钟天子气;
始为僧,继为王,终为帝,龙兴今仰圣人容。
(佚名,赞朱元璋联)
②阎王治人,端公治宠,太医治病,治来治去,自是各行一治;
政府拉兵,保长拉丁,棒客拉肥,拉来拉去,当演堂会三拉。
(拉肥→绑票。民国、刘师亮)
③万言何限帝王篇,谈滑稽,叙游侠,论货殖,述民生,非作官箴,非传圣旨;
一史足成天下范,达舆情,伸抑屈、贬奸邪,扶正气,不为曲笔,不辱斯文。
(李五湖题司马迁祠联)
一百八十五、根据排比形式分。如:
①有雄才,有伟略,有奇勋,实在有德;
无后裔,无偏心,无享受,真正无私。
(前段排比联。怀念周总理的对联)
②半壁起危楼,岭如屏,海如镜,舟如叶,城郭村落如画,况四时风雨,朝暮晴阴,试问古今游人,谁领略万千气象;
九秋临绝顶,洞有云,崖有泉,松有涛,花鸟林壑有情,忆八载星霜,关河奔走,难得栖迟故里,来啸傲金碧湖山。
(中段排比联。昆明西山飞云阁对联)
③放开眼孔,看朝日才上,夜月正圆,山雨欲来,溪云初起;
洗净耳根,听林鸟争啼,寺钟答响,渔歌唱晚,牧笛催归。
(后段排比联。邵武、熙春山)
一百八十六、连环联
巧用多种修辞手法组成对联。如:
①点灯登阁各攻书;移椅倚侗同赏月。
(用同音、同偏旁、同声母组联。包公破案联)
②地楼上起楼,楼间无地;
天井中开井,井底有天。
(用卷帘、重言、顶真组联。明、王洪)
③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
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
(应用落帘、重言、换位、顶真组联。苏轼对佛印)
一百八十七、起兴联
通过特定的景物引起情思的对联。如:
①喜鹊叫、亲人到;
寒虫鸣,懒妇惊。
(汉语谚浯)
②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跟似侬愁。
(刘禹锡)
③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柳宗元)
一百八十八、呼告联
把不在眼前的人、事先呼后告,或双双对话的对联。如:
①咳,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
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
(秦桧夫妇对话。清、阮元联)
②居然杀了你,于先生,于先生,在这个时代,有如此国家;
切莫放过他,刽子手,刽子手,既不许自由,讲什么民主?
(唐弢挽于子三联)
一百八十九、移时联
古代的事物与现代事物互移应用,故意制造事物、时空的对联。如:
①哼!贱妇愚蠢,非吾直上青云,何来彩电?
呸!笨夫谬矣,是我亲缝绿帽,始有乌纱。
(九十年代,湖南人胡静怡联)
②尹公佗,拖孟姜女之女,入张子房之房,非奸即盗;
闵子骞,牵冉伯牛之牛,耕郑子产之产,为富不仁。
(明、姜灿、徐枋互戏,上下联分嵌“枋”、“灿”二字的谐音字)
一百九十、留白联
留出艺术空白,让,让读者去想象的对联。如:
①舟行着色屏风里,人在回文绵字中。
(回文指《璇玑图》。<中国书画报>)
②骑驴寻梅,一天风雪;
对竹思鹤,万古云霄。
(冯文凤联)
一百九十一、影响联
用事物的影响描述事物的对联。如:
①屋临池水琴书润,窗近花阴笔墨香。
(董志强<山东>)
②水色盈眸,恍似庐山真面目;
瀑布盈耳,顿肖宜海热心肠。
(佚名)
一百九十二、隐括联
把他人作品改编成联。如:
①绿段报之青玉案,明珠系在红罗襦。
②勉力为主:正人心,厚风俗,实惟根本;
文治彰矣;拨真才,加训迪,勿懈工夫。
(用皇上批语组联)
一百九十三、示现联
通过想象,把过去、眼前、未来的人与事,细致描绘出来的对联。
(一)、预言示现联。如:
①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毛泽东)
②旧植玉茎禾,丹粒留来供白鹤;
新栽金线柳,绿阴好待护黄鹂。
(清、汪炳璈)
③现在之福来自祖宗,不可不享,享之必报;
未来之福贻与子孙,不可不培,培之必昌。
(毛氏宗祠联)
(二)、追述示现联
①苍山有雨皆成泪,白水无波不载衰。
(挽联)
②母慈已去整三载,恩德流芳千万秋。
(母过三年挽联)
③孙髯题的名联,《昆明大观楼》联也是。(太长略)
(三)、悬想示现联。如:
①月栖水里问鱼好,雨躲云中笑日痴。
(选自《经典对联大全》
②暮鸦孤影穿秋色,春蒸多情画晚霞。
(选自《精采对联及出处》)
③月随舟影听渔唱,星助烛光解客思。
(唐、杜荀鹤)
一百九十四、摹绘联
绘声绘色绘形体,摹味摹情摹状态。多用叠字、叠韵、双声等手法表达。
一、摹声联,又叫拟声联。如:
①成胜成胜成成胜,形抗形坑形形抗,
(摹拟锣鼓声)
②褐鼠有情,小姐耳边呼姊姊;
斑鸠无礼,老僧头上叫姑姑。
(北宋、女校书琴操对佛印)
③高楼上,咚咚咚,锵锵锵,三更三点,正合三杯同万道;
华堂中,你你你,我我我,一人一盅,但愿一醉解千愁。
(清、佚名)
二、摹色联。如:
①水作青罗带,山为碧玉簪。
(唐、韩愈)
②白玉壶中凝琥珀,夜光杯里斟葡萄。
(白直接摹色,琥珀间接摹色,琥珀、葡萄是联绵词。由王翰诗改写)
三、摹形联。如:
①重重迭迭山,曲曲环环路;
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
(杭州九曲十八涧路亭联)
②竹韵松涛,浪涌千年梵吹里;
岚光月影,花开遍野烟霞中。
(宋、佚名)
四、摹状联。如:
①都室叩头如捣蒜,侍郎屈膝似抽葱。
(选自《中国谚语资料》
②驼背桃树倒开花,黄蜂仰采;
瘦脚莲蓬歪结子,白鹭斜观。
(选自《一分钟中国楹联趣话》
③莫嫌我庙小神小,不烧香试试;
休仗你权大势大,如作恶瞧瞧。
(土地庙联)
④日日携空布袋,少米少钱,却剩得大肚宽肠;
年年坐冷山门,接张接李,总见他欢天喜地。
(福州涌泉寺)
五、示现与摹绘的区别
1、示现是将过去、现在、将来的声、色、形描绘得如闻如见。
2、摹绘是把事物的声、色、形真实地摹写下来。
一百九十五、对仗联,又叫队仗联、排偶联、骈偶联
上下句平仄相反,句型相同,结构一致,词类一致,且意义相连、相同、相反组成的对联。其实它是律诗、古赋等中的一种修辞方式。
1、句法相同。如:
①霜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把白霜和明月拆散组联。杜甫)
②诗海无涯学李杜,词山有路演苏辛。
(田洪元<山东、郓城>)
③能帮手处帮帮手,该打躬时打打躬。
2、同字、同韵脚(同仄、同平)不能组成对仗。如:
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律诗中不可,词曲允许。苏轼)
②蝇头老子五千言,鹤背扬州十万钱。
(鹤背→财富。元、张可久)
一百九十六、对偶联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的一对句子组成意意相反、相似、相关的对联。如:
①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毛泽东)
②难忘耕耘尘漾漾,常思收割汗涔涔。
(王继增<山东、郓城>)
③北征驱鬼英雄乐,南战擒魔豪杰扬。
附一、对偶与对仗的区别
1、对仗是对偶修辞的一种格式,所有的对仗都是对偶,但对偶不一定是对仗。对偶>对仗。如: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对偶,且对仗工整。
②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是对偶又对仗。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偶,不算对仗。
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对偶,对仗不工。
2、对仗是诗词创作和对联写作时的一种表现形式和手段。
附二、对偶与对联的区别。如:
1、对偶是修辞方式,对联是文学形式;对偶是工具,对联是产品。
2、对联都是对偶句,没有对偶的修辞方式写不成对联,但是对偶不定都对联。对联是对偶的一种表现形式。对偶>对联。
附三、对偶与对比的区别
1、结构上,对偶须对称整齐,对比不限定这么严格。
2、内容上,对偶上下句是相近、相连、相反;而对比两方面一般是相反。
3、特点上,对偶是对称的,对比是对立的。
4、对偶中的反对,有对偶对比之双重性,属两种修辞方法。
附四、对偶与排比的区别
1、对偶是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一致,平仄相拗;排比要求没这么严格。
2、对偶是对称组识,排比是连串组识。
3、对偶一般只限于两项,排比必须多于两项。
4、对偶必须两两相对,排比则不是这样。
5、对偶力避字同意同,排比则相反。
6、对偶的意思相对相连,排比内容都是相连,不能相对。
请朋友关注百度、浏览器中的"刘考令″,有收获!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