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坟文/张晓虎
母亲的坟
在村外的麦田里
北边还有几座坟
是我爷和我婆的坟
母亲活着的时候
伺候爷和婆
小心谨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受了委屈也要默默忍受
把眼泪往肚子里咽
她死了也不孤单
有爷和婆相伴
小桥流水
可爱的小麦和玉米
村外的那片土地
以前是我家的责任田和自留地
种麦子、种玉米、种棉花
还有一小块是菜地
花花绿绿,四季各异
有西红柿、黄瓜、豆角
红萝卜和小白菜等
非常好看,妙不可言
无论白天或夜晚
我和小伙伴们跑来跑去
欢声笑语不断
记忆里
地头,还有一个瓜棚
学校放暑假的时候
我和村里的孩子们
钻进瓜棚里玩耍
从桥上跳到河里打水仗
溅起一串串欢乐的浪花
童年时光
多么令人难忘啊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
母亲的坟
依旧从未移动过
然而,田地却换了主人
里面种上了树苗
长时间无人管理
杂草疯狂地生长着
满眼荒芜
坟头上也有一些杂草
几棵小树苗
几乎看不见土的颜色
北风吹过
寒气侵人
每年的清明、冬至
我都要回乡祭祖
烧纸、磕头、礼拜
还会独自言语一阵子
诉说对另一个世界里
亲人们的思念
恩情深似海洋,没齿不忘
牢记教诲,好好做人
努力把日子过好
走时总是一阵心酸:
母亲,你要是还活着的话
那该多好啊,儿孙满堂
其乐无穷
父亲的坟
在村子北边的一大块田地里
孤零零的
曾经人来人往的乡间小路
已经荒废了——
河水干涸,落满了枯叶
被垃圾填满
不远处,是一条新修的水泥路
人来车往,声音此起披伏
每一次给父亲上坟
我都要在心里哭喊一阵子
泪如泉涌
往事如昨,在脑海里浮现
春天河岸上的杨柳
不知名的野花
枝头上歌唱的小鸟
河里的鸭子和雪白的鹅
一群乡下孩子的嬉闹声
柳笛声音悠扬
响彻云霄
夏天树上的蝉鸣
碧绿的玉米地
路边简陋的瓜棚
田间地头拔草的孩子
早出晚归干活的人们
生活如酒一般香甜浓烈
埋葬父亲那天
下了一场大雨
午后却晴了
金色的阳光照耀着大地
紫气东来
父亲走的很安详
午饭后
在乡下大哥家——
他自己居住的房间里
躺在床上睡着了
再也没有醒来
他有五个孩子
幼年丧母,中年丧妻
是一个苦命的男人
只上过两年学
能认识几个字
年轻时出外谋生
靠个人不懈努力
当上了国家干部
风里来,雨里去
昼夜不息
吃不饱,穿不暖
艰苦受尽
到了晚年
百病缠身
房子里到处都是药,气味很浓
令人难以忍受
自行车是他的忠实伙伴
走南闯北,患难与共
始终不离不弃,无怨无悔
父亲穿过补丁衣裳
吃饭时爱舔碗
最大的乐趣
就是打开收音机
听一段秦腔戏
他活着的时候
一见我就话多
说个没完没了
我时常皱眉捂耳朵
有时避免不了一场唇枪舌剑
水火不相容
如今,再也没有人大声斥责我了
然而,心里却异常难受
失落感深重
人,为什么会死
突然之间,从地球上消失了
死后究竟会是什么样子
神话里的天堂地狱真的存在吗?
很奇怪,很可怕的事情
找不到答案
一个永远都解不开的谜
父亲的坟,母亲的坟
相距不远
一个在南,一个在北
他们都是我至亲至爱的人
我时常回去看看
烧纸、磕头、礼拜
一个人低头静静地默想一阵子
转身离去
脸上有泪
一路哀思
作者简介:张晓虎,男,1971年9月20日出生,陕西省周至县四屯镇下三屯村人,现定居于周至县温泉路龙泉公寓。大学本科,党员,任教于周至县四屯镇四屯中学。上中学时开始诗歌创作,后工作之余笔耕不辍,于2005年加入陕西省作家协会;2006年加入世界华人作家协会;2020年加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作家协会。曾经创办过二曲诗社,刊物《二曲诗苑》报,担任社长及总编。周至七中校刊《金合欢》报总编。出版诗集《火鸟》、《她的背影》;散文集《红尘万丈》。散文《美丽的乡村》荣获中央电视台“读书征文”三等奖;诗歌《怀念一条河》荣获“全国中老年诗画大赛一等奖”;诗歌《故乡的戏》荣获陕西广播电台“戏曲广播征文”一等奖;散文《父亲的收音机》荣获“滕王阁征文大赛”一等奖。诗歌、散文、小说、通讯、评论等作品常见于省内外报刊杂志。全国各大网站文学论坛也有很多作品发表,尤其是“守望文学网站”、“江山文学网站”发表作品较多。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石根丹青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