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深处,一场心灵的道场
——文瑞老师《繁花深处》读后感
唐小斌
下午在单位收到文瑞老师新近出版的《人文赣县》《繁花深处》二书,感恩。
认识文瑞老师也有二十多年了,那时他在《赣南日报》任副刊主编。因工作关系抽调在赣州几月,某天晚上左民山人电话我说出去散步,认识几个文艺界的朋友。那时刚写文字,文字也未成型,于是怀着一颗忐忑的心,和山人汇合,到了某一个宽阔的操场,与三个人汇合。三人分别是龚文瑞老师、卜谷主席,还有一个是刁哥。他们都是老熟人,我一个陌生的小辈插进去,也无甚话可聊,就跟着他们几个散步。卜谷主席因腿脚不大方便,走了两圈,大家就各自回去了。这次散步,我这个来自山区最基层小县的只在作文阶段连写手都算不上的,他们印象应该都不大,甚或印象全无,但我却记住了文瑞老师爽朗的笑容。
后来也不知怎么回事,我和文瑞老师、卜谷主席都有了交集。文瑞老师清朗儒雅,他并不因我文字的拙嫩而生轻视之心,而是与探讨的口吻指出我文字中应该改进的地方。我知道他著作等身,提携了很多文学后辈,没想到他如此平易近人。记得某次他随大部队到龙南采风,我不知是什么事找他。其时他正吃着早餐,他拿着半根红薯,边吃边从宾馆出来,见到我依然是一如既往的爽朗笑容。那次令我印象深刻,也令我知道,有些人,即使拿着红薯边走边吃,也不影响他的儒雅与庄稳,这就是文化气质映于内心的体现。
我的第一本书《围屋乡关》要出版,找文瑞老师帮我写序言,他慷然而允,很快就写就了一篇文采飞扬的序言。当时此书是有十多篇关于围屋的文章,文瑞老师在序言中也多有体现。后出版社认为写围屋的名家也多,我这十几篇围屋的文字放进去份量不大,就删除了。这一来,文瑞老师为我写的序言就不大合适了。也怪我实心眼子,当时和文瑞老师说时,也不敢说叫他重新修改,引为憾事,这份情意只能保存在我的心底了。
文瑞老师到上海后,依然笔耕不辍。前段时间出版两本新书《人文赣县》《繁花深处》,我致敬于他的勤勉。新书《繁花深处》出来后,他说要赠书给我,我很开心,但我迟迟不敢发送地址给他。我觉得他桃李天下,一定有很多人向他要书,我不敢妄自而为,直到文瑞老师催我为何这么久不发地址过来,我才惊觉我的迂。之前虽然知道文瑞老师著作等身,但直到翻开《繁花深处》这本书时,我才知道,文瑞老师独自著作出版的书有29部,合著的12部,主编的书有9部,这些书汇合起来,就是文字的海洋。眼前就闪现出一片蓝色的海来,中间有一个弄潮儿,立于潮头之上击水三千,或仰泳静观于宇宙洪荒,念人世渺渺,又或潜泳观水下世界,念人间世事,一动一静皆是诗,一咏一叹皆是文。我凝神而望,那弄潮儿回转头,明朗晴空之下,分明是文瑞老师的笑脸。我知道,这片海洋,是我所不能企达的广度、深度与高度,我仰望这一片海,像一粒微尘仰望苍穹宇宙。
《繁花深处》一书,首篇即是《秦淮河上寻桨声》,写于2006年,记得这篇文字在当时影响很大。其时我初涉文字,对此文读了又读,拜服于文瑞老师文字的流光溢彩,关于秦淮河那么多旖旎的想象,让我觉得他就是旧时流连于秦淮河的风流才子,秦淮河的风月早已浸染于文瑞老师的心魂。但现实却如此无奈,所有的诗意想象都在迷离闪烁的灯火中失去踪迹,文瑞老师在那早已远去的汩汩桨声中,只能一声长叹。但这所有珠光宝气般的俗艳,也掩盖不了秦淮河的厚重,在秦淮河的波光灯影里,文瑞老师感叹,浮躁的是人心,世事缤纷中,我们寻求的,应是灵魂的宁静。这本书里的大部分文章,是文瑞老师从赣州去上海后写的,基本上都没有在书中出现过,这篇之前出版过的书,文瑞老师仍旧放于首篇,是他对厚重文化的一种致敬,也是对过去文字生涯的一种回望。那些久远了的时光,在文字的触摸之下,依旧泛香。
书中所有的文章,都标明了写作时间,这是文瑞老师的用心,每一篇文章的形成,记忆可能忘却,但文字不会。这些文章背后标注的时间,可以让文瑞老师忆起自己完成每一篇文字时的场景,那些记忆在时日里是可以生香的。就像尘封的佳酿,一打开,就让人沉醉。文章有长有短,皆随心境而为。可以说,文瑞老师走到哪,就写到哪,从赣南到上海,行了多少路,就写了多少文章,有行足于一个城市、一个地方的思考,有对大好河山的共鸣,有对家园厚土的情深,亦有对人世的瞻望。2023年清明,文瑞老师从上海南归祭祖,感慨,“清明祭祀可不可以理解为是生者以以孝敬、怀念的名义,为自己操办的一场心灵道场呢?——最终释放的是积蓄一年之久、四季之重的情感,谋取的是对自己躁动的灵魂的安慰,从而求得内心的净空与清——为复而奔往依然繁复如斯的生的世界重拾一份精神力量吧。”
其实,文瑞老师的书写,又何尝不是他的心灵道场呢?观文瑞老师的文章,无论是《黑白苏州》里透出的风流,《至今思项羽》里的深沉,《金陵寻梦》里的哲思、《崂山,观山赏海》里的清静,还是《母校摭忆》里的眷恋,《于都寒信村探幽寻古》的乐趣,都是心灵的一种释放,一种净化。每一个字都是心里绽放出的光,这些光映照出的文字,可以生出明亮,可以生出温暖,书香氲氤,是抚慰世人最好的良药,也是心灵趋向光明的最好捷径。这心灵的道场,给自己,也给别人。
抚着厚厚的《繁花深外》,像是抱着一片深海。感谢《繁花深处》,让我拥有拥抱大海的博大,感谢文瑞老师,引领我品茗尘封的酒香,也感谢文字,让我为心灵做一次又一次的道场。感恩文瑞老师,感恩生命之所遇。
(注:唐小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龙南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