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国学经典摘录有想(十一)
马秀云
人非生而知之,学而践之。《大学》经典摘录有想之十一。愿以文铺路,心能相通,路有光明。
原文摘录: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译文:
之所以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己及人的“絜矩之道”。
·所谓絜矩之道,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
译文:
所谓“絜矩之道”,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以此类推,不再详录。(意思类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译文: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养德行。有德行才会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有土地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供给使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译文:
德是根本,财是枝末,假如把根本当成了外在的东西,却把枝末当成了内在的根本,那就会和老百姓争夺利益。所以,君王聚财敛货,民心就会失散;君王散财于民,民心就会聚在一起。这正如你说话不讲道理,人家也会用不讲道理的话来回答你;用不正当的方法得来的财物,又被别人用不正当的方法拿去。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译文:
《康诰》说:“天命是不会始终如一的。”这就是说,行善便会得到天命,不行善便会失去天命。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译文:
《楚书》说:“楚国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善当作宝。”舅犯说,“我逃亡之人,不以富贵为宝,只是把仁爱当作宝。”
·《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
《秦誓》上说:“假如有这样的一位大臣,诚恳忠实,无他特长,但其品德高尚,心地宽厚,能够容人容物。别人有了什么本领,就好像他自己有了;别人的才能,别人的美德,他都衷心地赞美,不但口头上加以称道,而且还能包容推荐他们,这就使国家黎民得到保护,也是有利于国家的最好的人才。如果别人有了什么本领,他就嫉妒厌恶;别人的才能、别人的美德,他压着盖着不让君王知道,不能包容推荐,因而使国家黎民不能得到保护,这种人对国家也很危险”。只有仁爱的君王才能将嫉贤妒能之人流放到外地,把他们驱逐到四夷,不和他们同居国中。这就是说,只有仁人才懂得要热爱什么样的人,厌恶什么样的人。见到贤人而不能推荐,推荐以后而不能重用,这是狭隘。见到坏人而不能斥退,斥退以后又不能流放远方,这是错误。喜欢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灾难必定要落到自己身上。所以,做国君的人有正确的途径:忠诚信义,便会获得一切;骄奢放纵,便会失去一切。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译文:
生产财富也有正确的途径:从事生产的人多,而消耗的人少;生产起来要快,而使用时要慢;这样财用就会慢慢富足了。仁爱的人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的德行,不仁的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没有在上位的人不喜爱仁德,在下位的人不喜爱忠义的;没有喜爱忠义而做事却半途而废的。
·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译文:
这意思是说,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做了国君却还一心想着聚敛财货,这必然是有小人在诱导,而那国君还以为这些小人是好人,让他们去处理国家大事,结果是天灾人祸一齐降临。这时虽有贤能的人,却也没有办法挽救了。所以,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
个人感悟:
这是《大学》的最后一章,把“治国、平天下”作为一个意思来阐述。治理国家一直是中国文人的一个终极目标,所谓济世报国不惜死,是国士的基本标准。中国历史上有气节、有雄才伟略的英雄人物,不管是岳飞、文天祥、戚继光、霍去病等等名将,还是李隆基、朱棣、康熙等帝王,都是以“经史子集”的理念作为治国理念、治理手段,来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的。
从表面看,“齐家”还算是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治国、平天下”那就是远在天边的事了,虽然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哪个老百姓想推动或者阻挡历史的车轮,那不是螳臂当车、杞人忧天?当然稍微明白一点的人也知道,国家形势和自己家的运势是休戚与共的,就像现在国际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家庭的就业、挣钱就困难起来了,所以国富才能民强,国泰才能民安。那些说国家的事和自己没有关系、甚至诋毁自己国家的人,实际上是有愚昧的一面。
还有另一种误解现在也很普遍,就是认为这些华夏典籍都是古董,对现实生活中没有实际操作意义和经济收益,和成功没有必然联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的认知里把科学和知识划上了等号,实际上这只是知识的一个方面。华夏典籍里医学、命理、天文、地理、军事都是知识的部分。这些以《论语》为基础,是方向把握好。从历史长河中的几多英勇人物也可以看出,哪怕只学好经史子集的一部分,都会成为名垂青史的伟大人物。
永乐大帝朱棣的是非功过暂不评论,就打仗这件事,五次北征蒙古、平定安南、抗击倭寇,据说大小战事一百余起,都是身先士卒战无不胜,唯一让他三次失败、差点丢命、信心全无的却是一个精通经史子集的文官:铁铉!当年铁铉深受朱元璋厚待,忠君爱国的思想使他就知道忠于一人,朱棣发动靖难之变之后,势如破竹将大部分城池收入囊中,铁铉在明知道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一介文人驻守济南,虽然不懂兵法,却对“仁义礼智信”的运用到了出神入画化腐朽为神奇的地步。他非常明白擒贼先擒王的道理,从诈降、集中死士对准朱棣本人下手,两次差点要了朱棣的性命,被吓怕了的朱棣,气急败坏想用大炮屠城,铁铉却将朱元璋、马皇后、朱标等等名字制作成牌位挂在济南城头,这不是有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怎么能想得出这样的神来之笔,差点摧毁朱棣的思想防线,放弃称帝的打算。铁铉后来成了朱棣一生的噩梦,每次想到他都会惊惧不已。这就是儒家文化的力量。现在济南大明湖公园里的铁公祠,就是纪念这位能打仗的文人的。
我们都知道颜真卿的书法至今仍是书坛翘楚,却不知道当年安禄山反叛,连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都被逼死在马嵬坡,大半国土已落入叛军之手。颜真卿在国家危亡的时候,集合部队二十余万人,书法家做主帅,有利的牵制住了叛军的势头,为最后剿灭安禄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牺牲了兄、侄的性命,真性情的颜真卿才留下了千古名篇《祭侄文稿》。可以看出每一个字里不仅是失去亲人的悲痛,更是浩然正气,力贯长空光照青史。这就是儒家文化的力量。
除此之外能打仗的文人还有很多,不管是诸葛亮、刘伯温这些儒释道全通的相材,还是像铁铉、文天祥、颜真卿等等这些气节硬撑的贤臣,还有像耶律楚材那样用儒家文化救人济世的能臣,无不彰显出经史子集具有强大的力量,足以让乾坤震撼、历史转向。当然,像岳飞这样的武将能写出《满江红》这类千古诗篇的也不少,所以在古代有这样一种说法,若把经史子集学通了,外可安邦定国,内可兴家旺业、健体强身。从历史上的这些英雄人物看,此言并不是虚传。只是学通了其实非常困难。我们现在学的是经史子集中的“经”,它分两部分,即五书四经,《论语》《大学》是四书中的一部分。可见古时候的饱学之士相当对现在大学生、研究生学历的,也是要学习非常多的知识的。
如今我们为了丢了一部分繁文缛节,把整个精华都丢掉了,仅学科学,可以说利弊参半的。虽然说现在科技发达了,上月球不再是传说,不但有了飞机高铁导弹航母,还有5G网络、人工智能以及高精尖的各个行业,生活质量和物质条件是大幅提升了,可人心还是人心,能不能安守仁义礼智信的信仰,依然是决定生活品质的前提条件。所以适当学习一些华夏文明的先贤文献,对我们了解并且理清这个世界,依然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然还是会有肤浅的人以为讲道德就是弱点,儒家不过是教条刻板,却不知道它的能量大到不可估计。和道家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有异曲同工的效果,关键是那个“一”得把握好。祝愿大家心中都有一定之规、一己之见、一善之念、一信之勇,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底气十足、丰富多彩、福泽深厚、福禄绵长!
到这里《大学》部分已全部学完了,感谢大家一路陪伴鼓励。我相信每一个字都是有能量的,我们应当看到能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实际价值和帮助的部分,而不是它的光环。要知道人要生存下去,吸收的部分要大于消耗的部分。这是经史子集里《易经》中我个人总结的一个核心理念,当然《易经》之深奥绝不是我可以解读的,我只是稍有涉猎,然后得到了一个对我个人有用的信息。从《易经》的角度看,现在的短视频行业中的直播带货虽然利用了网络了方便,扩大了营销面积,但如果没有仁义礼智信垫底,实际上是一个对自己伤害非常大的行业,因为也是在大的范围内消耗自己所有能量。赚来的钱却并不是一个可以让自己幸福、健康长寿的东西。所以今年常常看到某知名博主年纪轻轻猝死的消息。而从我这个角度看,是他消耗掉了自己,却没有送出去有价值的东西,或者说他心里没有吸取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没有真心的给予,就没有福报的积累,所以那些他以为是生命点击量、粉丝量等等,都成了催命的东西。
生活的实质是你吸收了多少正确的东西,然后你给予了多少真诚与价值。如果大家还愿意和我继续学习,愿与大家一起探讨生活,学习经典。
至于学习什么?我想还是随性而为吧。我个人觉得《中庸》虽有可取之处,却也有僵化的东西,我想以后的学习简单一些,不再一章一章的精读,通本摘录一些我认为好的句子,主要是带动大家去学习原文。对于所有的文字来说,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我想您一定会比我更有收获。
再次感谢大家的陪伴与支持!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