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曾小蓉,重庆人,供职于某市报社,新闻及诗词作品发表于《今日重庆》《西南商报》《企业家日报》《中国工商报》《新华网》巜华龙网》《凤凰网》巜法制网》《巴渝都市报》巜乌江诗刊》《涪陵文学》《白鹤梁文学》《重庆艺苑》等多家刊物及各网络平台。

(七绝)清明.回乡偶书
文/曾小蓉
风拂杨柳雨如烟,草长莺飞四月寒。
笛韵声悲白发泪,童骑牧背似当年。
网络点评
这首七绝《清明.回乡偶书》是曾小蓉所作,以清明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既充满生机又略带哀愁的春日图景,同时融入了回乡所见所感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详细鉴赏:
背景与作者信息
背景: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属于慎终追远、礼敬祖先、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此时正值春季,万物复苏,人们也会外出踏青、扫墓祭祖。
作者:曾小蓉,虽然具体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位善于捕捉自然之美,并能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的诗人。
意象分析
风拂杨柳雨如烟:开篇即描绘了一幅朦胧而柔美的画面。春风轻拂杨柳,细雨如烟雾般缭绕,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杨柳和细雨都是清明时节常见的自然景象,也寓意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萌动。
草长莺飞四月寒:继续描绘春日景象,草儿茂盛生长,黄莺在空中自由飞翔。然而,“四月寒”三字却透露出此时天气尚带寒意,与春天的温暖形成对比,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微妙情感。
笛韵声悲白发泪:从自然景象转到人文情感。笛声悲切,引人泪下,尤其是对于那些年华已逝、白发苍苍的人来说,更容易触动心弦。这里的“白发泪”既可能是指诗人自己,也可能是泛指那些因怀念故人、感慨岁月而流泪的人们。
牧童牛背似当年:结尾处,诗人将视线转向远处,看到牧童骑在牛背上,悠然自得。这一景象仿佛让诗人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光,或是想起了与故人共度的美好岁月。然而,这一切都已不再,只留下无尽的怀念和感慨。
表达技巧与情感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象,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春风、细雨、杨柳、黄莺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春日图景,而“笛韵声悲”和“白发泪”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哀愁和怀念之情。
对比手法:诗中既有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如草长莺飞),又有略带哀愁的人文情感(如笛韵声悲、白发泪)。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也更能触动读者的心弦。
含蓄蕴藉:诗人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怀念之情,而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文情感来间接表达。这种含蓄蕴藉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更加耐人寻味。
艺术特色
语言优美:诗歌语言清新自然,富有韵律感。每个意象都经过精心挑选和组合,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富有意境的画面。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回乡所见所感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之情,情感真挚而动人。这种真挚的情感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共鸣力。
意境深远:诗歌不仅描绘了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情感,还通过对比和含蓄的手法表达了对生命、岁月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这种深远的意境使得诗歌更加具有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白鹤梁文学
投稿邮箱/1215050582
微信/扫二维码
点评及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