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如焰
——读师兄文瑞《繁花深处》有感
王媺
当我翻开师兄文瑞的散文集《繁花深处》时,那份宁静与美好仿佛一股清泉缓缓流入心田。
这是同窗的情愫!我和师兄是同一所大学毕业的。在学校里,我们并不认识。后来,在教学生涯中的一次教研活动中,才有了交集。再后来,听说他去了报社,从一名化学教师转行去报社当记者,这意味着变化和成长。我佩服他的勇气和决心,也突然感觉到镁条燃烧时迸发的银白色火焰与指尖跳动的光标可以是同一种炽热。那些曾经被量筒丈量过的青春,被酒精灯炙烤过的理想,可以顺着他的指尖汨汨流淌成带着灼痕的文字。
散文和实验报告都是用真实做溶剂。师兄借助专业突出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其文笔细腻而不失力度。他的许多文章都像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以独特的视角捕捉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将那些看似平凡却又充满韵味的故事娓娓道来。《在秦淮河上寻将声》中,仿佛随着师兄的脚步,漫步在那岁月磨砺去依旧繁花似锦的小径上,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回响,努力寻找着“汨汨的桨声”,是否墨香三分,两份情调,一分忧绪?!
我钟爱师兄对情感的描绘,《金陵寻梦》中的赵老师描述,他以最质朴的语言、最真实的情感,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那些亲情、友情、爱情的片段在他的笔下变得生动而鲜活,让人在阅读中不禁产生共鸣。曾经的我们也是从仰慕老师流利的口才、渊博的学识、可亲的容颜开始,进而喜欢他教的学科。教育工作20年、30年、40年后,我的学生又是这样回忆并叙说他当年努力学习的因果,一代又一代。
读《回忆父亲》更加钦佩师兄质朴的情怀、才华和学识。一个平凡的知识分子父亲从生到死详实的生活写照,儿女能如此了解的真不多。他在对人性深刻的剖析中,指尖敲击键盘的节奏和当年用粉笔书写分子式的沙沙声十分相似,而他眼里的光更像文字里调配语言的诗人,一句“儿女眼中的父亲伟大且值得尊重”把对父亲的哀思传递百年、千载!一个活生生的父亲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这是儿女最大的孝!
感谢师兄用文字打造如此美好的世界。在书里可以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沉浸在美好之中感受生活的真谛!
(注:王媺,全国优秀教师,江西省首届优秀校长,曾任章贡区教育局长、赣州三中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