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儒书院之行
张增良

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总会有一些地方如璀璨星辰,熠熠生辉,它吸引着众多的文人学士,在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交织点上去寻求和探索。
仲春时节,万物复苏,微风不燥,阳光正好。2025年3 月 11 日,应文化学者、鲍子书院名誉院长、鸿儒书院院长张期鹏先生之邀,鲍子书院一行八人,驱车前往莱芜区张家洼街道张家洼村——张期鹏先生倾情打造的鸿儒书院参观、交流、学习。由此,一场文化之旅就此展开,作为鲍子书院的负责人之一,荣幸与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按照出行计划,上午八点三十分,由青年企业家李健老师亲自驾车,我和鲍子书院顾问潘成森老师、常务副院长王延庆老师统一在梁王新城乘车。然后再去恒大城和教师公寓,分别接上地区乡贤、画家、鲍子书院名誉顾问贾祯瓒先生及鲍子书院副院长李心贞老师,支部书记程志刚及夫人李冬梅另行前往。

莱芜隶属济南市一个市辖区,地处济南市东南部、泰山东麓,随着现今交通的便利和畅通,距离已不成问题。在导航的指引下,经京沪高速转济广高速,全程八十八公里的路途,不到一个半小时,便到达了目的地——张家洼村。汽车在一条巷子口停好后,大家依次下车,由于坐后排的缘故,我是最后一个下的车。下车站稳,先伸了个懒腰,再舒展一下委屈了一路的腿脚。“呃,舒服,这个村不小啊!”,我自言自语的同时,粗略浏览着村庄的容貌和布局;视野之内,一排排平房鳞次栉比,一条条街巷整齐划一。虽说都是修建于四十年之久的老房子,且很多院墙院落仍印刻着岁月的痕迹,但给人的印象却始终透着简约、质朴与亲切。

深邃悠长的小巷

期鹏先生和垂杨书院书画院秘书长杨文学老师早已等候在此,“欢迎鲍子书院同仁的光临”,“嚯,贾老师,您老能亲临,实乃荣幸啊,谢谢谢谢!”,老友相见,心悦言欢,一种久违的亲切感油然而生。寒暄过后,一行人相继往巷里走去。“这条巷子这么深啊,得有二百多米吧,真是长见识了”,年轻的李健很是惊讶的说道,“这就叫酒好不怕巷子深”,我有寓意的回了他一句,“让我说啊,这叫有深度(意指鸿儒书院)”,心贞老师不亏为教师出身,一句令人钦佩的话算是总结到位。期鹏先生走在大家的前面,一边走,一边做着介绍:张家洼村于明朝初年,由河北枣强迁此建村,是一个有着四千人口的大村,主要姓氏包括孟、张、王、毕、李和吕,其中孟姓居多。该村在历史上曾用名洼子庄,因地势低洼而得名。后来张姓日渐兴旺发达,成为大户,固改称为张家洼。上世纪九十年代,村庄统一规划为一排平房一条巷的布局,一排平房有住户十户左右,一条巷子长约二百米,宽不到三米,深巷悠长却干净如洗。

独居特色的影壁墙
行至小巷深处,眼前豁然一亮,左手边,一副古色古香的仿铜大门敞开着,古朴典雅的气息扑面而来。进得门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焕然一新的影壁墙,影壁中心镶嵌着一个斗大的福字,厚重的笔墨寓意着福瑞、祥和与安宁。两侧对联用一种特殊材料镌刻而成,精雕细琢,古朴大方,上联是:谈笑常有鸿儒,下联和:往来何妨白丁,横批处,由中国作协张炜副主席题写的“鸿儒书院”四个鎏金大字,整体效果恢宏大气,磅礴壮观,尽显文化的底蕴和魅力。

新栽植的牡丹

瓜子黄杨

南天竹
环视院内,虽是由民房改造而成,却丝毫没有粗糙之感,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用情用心。南墙根下,摆放着竹篮、条框等部分生活老物件及农耕工具,蕴含着浓厚的农人生活气息。适逢植树节临近,在东、西、北三面墙根之处,刚刚栽植的象征坚韧、华贵、旺盛与希望的龙鳞草、南天竹、瓜子黄杨和牡丹,绿红相间,生机勃勃。由此可见,这用心栽下的不仅是旺盛的生命,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内涵。纵观整体布局,无一不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传承。期鹏先生热情地为我们讲述着书院的创建历程,从旧房改造、装修设计到材料选择、内容展示,每一个环节都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作为一名文化学者,这不仅仅是一物一件的堆砌,更是其心血的凝聚,是家族情怀与文化担当的具象化。


张氏历代名人录



从一组组照片和文字介绍中,了解到张家洼张氏先祖的故事,感受其家族传承的力量。自明代洪武年间迁徙至此,历经岁月流转,家族枝繁叶茂,人才辈出。四世祖鸿儒公的荣耀,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家族前行的道路,也激励着后世子孙在文化领域不断耕耘。清代进士严公、画家煋公,当代工艺美术专家同森公等,都是这深厚文化底蕴滋养出的硕果,他们的成就不仅是个人的辉煌,更是整个家族乃至莱芜地区的文化瑰宝。

鸿儒书院的诞生,像是一面旗帜,在延续这份家族荣耀与文化使命的同时,终将会成为历史长河中一束耀眼的光。期鹏先生联络族人,汇聚各方力量,以鸿儒公之名为书院命名,其意义深远,影响广泛。“谈笑常有鸿儒,往来何妨白丁”,这秉承的不仅仅是一句古训,更是书院的办院宗旨。在这里,不论身份贵贱,不论年龄长幼,只要有一颗热爱文化的心,都能在书院中找到精神的寄托与成长的契机。民间的质朴、公益的无私、纯粹的追求,让书院成为了一方文化的净土,远离喧嚣与功利,专注于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期鹏先生及同门同族,广收博取各地文化精华,融入莱芜本土特色,历经百日,终成今日之规模。这种对文化执着追求的精神,犹如一把火炬,点燃了所有到访着内心深处对文化传承的热情。







此次拜访,于我而言,不仅是一次研学,更是一次深度的文化洗礼。鲍子书院作为我们村的文化阵地,肩负着丰富村民文化素养、提升社区文化氛围的重任。未来,我们将以这次学习为契机,结合自身实际,加强与当地文化名人、艺术家的合作,举办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村民们在参与中感受文化的魅力;我们还要注重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创新鲍子特色文化品牌,让鲍子书院成为鲍山街道乃至市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我相信,只要我们怀揣着对文化的热爱与敬畏之心,积跬步以至千里,助推鲍子文化的持续发展,在文化的田野上绽放出绚丽多彩的花朵,为社区的文化繁荣贡献更大的力量,让更多的人在文化的滋养下,收获知识、快乐与成长。愿鲍子书院与鸿儒书院花开并蒂,愿彼此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携手共进,书写更加美好的篇章。

最后,尊以期鹏先生所创作的鸿儒书院之歌作为结束语:“一处幽静的农家小院,一个驻足既往的精神家园。古旧书页深藏着先祖的荣耀,苍老文字承载着岁月留香。时间的长河再长,长不过道德文章。时间的长河再长,长不过情丝梦想。太阳的永恒不朽,闪烁万世不灭的光芒。星月的璀璨明亮,穿越浩瀚时空的向往。”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