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区:张丽红 王敏 报道 吉林,旧称船厂,其辉煌的造船历史,奠定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基调。2025年3月13日,东望志愿者吉林人民艺术团、昌邑初心课堂及各部门共76人,前往吉林市船营区船厂博物馆,参观学习吉林历史文化,提升志愿者爱国热情。
下午1点30分,船厂博物馆馆长苗韫识热情迎接志愿者们。他的讲解铿锵有力,带领大家回顾往昔岁月,见证历史的风云变幻。他们听得津津有味,对老一辈创始人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尽管博物馆空间有限,但他们井然有序地站立着,安静聆听苗馆长的讲解。苗馆长介绍了三个收藏纪念和学习雷锋藏品的专柜,以及与吉林相关的老物件。他着重讲解了吉林的十个“门”:临江门、福绥门、德胜门、致和门、北极门、巴尔虎门、大东门、小东门、新开门和北新开门。这些城门不仅是岁月的忠实记录者,屹立在城市各处,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例如,临江门原名迎恩门,因康熙帝东巡时从此门入城而得名,后改为临江门,迎恩门的存在还催生了迎恩街 。
此外,苗馆长还讲述了城区四大区:船营区、昌邑区、龙潭区、丰满区名字的由来。船营区得名于水师营和造船厂;昌邑区是闯关东的人在城外建立家园形成的;龙潭区因龙潭山的水牢而得名;丰满区则由松花湖的丰满小风门演变而来。
随后,活动的组织策划陈钟对志愿者们说:“你们将爱播撒在吉林大地,走遍了吉林的各个区域,这些都是吉林的历史与文化。你们的付出非常有意义,让更多人了解到吉林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天来到这里聆听船厂的故事,更是意义非凡。”这些城门见证了朝代更迭、商贸往来和百姓生活,虽历经风雨,但其承载的历史记忆早已融入吉林人的血脉,讲述着这座古城的历史。他们通过这次参观,仿佛触摸到了城市的文化脉络,感受到岁月沉淀的厚重底蕴。
此次参观学习,志愿者深受触动。桩桩件件的历史事件,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这座古城的由来,更加明白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厚植爱国情怀。他们目光坚定,表示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今后的文明实践工作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