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 展
烟花三月,扬州城的春韵如诗如画,而瘦西湖更是这诗画中的最壮观的一幅。我怀着满心的期待与欢喜,踏入了这片充满魅力的胜地。
踏入瘦西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长堤春柳。春日的阳光洒在嫩绿的柳芽上,仿佛为它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微风拂过,柳枝轻轻摇曳,如丝如缕,仿佛是大自然的画笔在水面上绘出的一幅绝美画卷。我漫步在长堤上,感受着那拂面的春风,心中的烦恼与疲惫渐渐消散,只留下对这美景的沉醉与感动。
沿着湖畔前行,一座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的私家园林——徐园出现在眼前。园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花木扶疏,曲径通幽。踏入徐园,仿佛穿越到了另一个时空,远离了尘世的喧嚣与纷扰。在这里,时间仿佛静止了,我可以静下心来,欣赏那精美的建筑和秀丽的景色。园中的湖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给这宁静的园林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继续前行,五亭桥宛如一道彩虹横跨在瘦西湖上。桥上的五座风亭各具特色,桥身的 15 个卷洞更是巧夺天工。每到中秋月圆之夜,每个桥洞中都会映出一轮皎洁明月,那景象该是何等的壮观!我站在桥下,仰望着这座宏伟的建筑,心中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此时此刻,我仿佛能够感受到这座桥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的厚重。
二十四桥,这座以其优美的桥身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的桥梁,在夜晚时分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当灯光璀璨亮起,桥身与湖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如诗如梦,令人陶醉。我漫步在桥上,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中。桥下的湖水波光粼粼,微风轻轻拂过,带来阵阵清凉。此时此刻,我的心中充满了对这美景的赞美与感慨。
不远处的白塔,造型与北京北海公园白塔相似,但更为瘦长,别有一番风味。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见证着瘦西湖的岁月变迁。这座白塔不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代表着扬州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来到钓鱼台,这里三面临水,各有圆门一孔,是观赏瘦西湖美景的绝佳位置。相传乾隆皇帝曾在此钓鱼,因此得名。站在钓鱼台上,放眼望去,瘦西湖的美景尽收眼底。湖水波光粼粼,岸边的花草树木郁郁葱葱,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我不禁想象着当年乾隆皇帝在此垂钓的情景,心中充满了对历史的遐想与感慨。
瘦西湖的美,不仅在于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更在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动人的传说故事。关于瘦西湖名称的由来,据说在清朝乾隆年间,一位杭州诗人汪沆来到扬州,看到这里的湖光山色与杭州西湖不相上下,但湖面更为狭长,于是便将其命名为“瘦西湖”。这个传说为瘦西湖增添了一份诗意与浪漫。
而乾隆皇帝与钓鱼台的故事,更是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相传乾隆皇帝在瘦西湖游玩时,曾在钓鱼台垂钓。盐商们为了取悦皇帝,甚至派渔夫带着活鱼潜至水下,将鱼挂在皇帝的鱼钩上。这个故事虽然有些荒诞,但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也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盐商堆白塔的故事,则让我对扬州盐商的智慧与勇气感到敬佩。乾隆皇帝在瘦西湖游玩时,看到满眼风月,不禁想起了京城北海的白塔。盐商们为了博取皇帝一笑,便连夜用盐袋堆起了一座“瘦”白塔。虽然远观颇为相似,但近看却别有一番风味。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盐商们的聪明才智,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皇帝的敬畏与讨好。
小金山的来历也颇为有趣。小金山是湖中一小岛,原名长春岭。当时扬州干绅为了打通瘦西湖至大明寺的水上通道,在瘦西湖之西北开挖了莲花埂新河,挖河的土堆成了一座小山,这就是小金山。这座小山虽然不大,但却为瘦西湖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
在瘦西湖的每一个角落,我都能感受到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传承。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我沉浸在这浓厚的历史氛围中,心中充满了对古人的敬仰与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夕阳西下,瘦西湖被染成了一片金黄。我缓缓地走出瘦西湖,心中充满了不舍与留恋。这次春游瘦西湖,让我对扬州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了解与认识,也让我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感受。我相信,瘦西湖的美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成为我生命中一段美好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