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残墙》
文/朱春水
帝都残墙,饱经风霜,
多少故事付时光?
凭古吊今空凝望,
金戈铁马已过往。
春梅绽放,悠悠花香,
历尽苦寒终芬芳。
墨染山河缤纷色,
人间正道是沧桑。
——2025年03月13日随笔
《帝都残墙》以凝练的意象和深远的意境,构建了一幅跨越时空的历史画卷。诗人通过"残墙"与"春梅"的双重意象对比,完成了对历史沧桑与生命永恒的哲学思考。
首段"帝都残墙,饱经风霜"以具象化的历史见证者切入,残墙斑驳的肌理中沉淀着无数朝代更迭的故事。"凭古吊今空凝望"将个人置于历史长河的坐标点上,金戈铁马的过往与当下的静默形成强烈张力,展现出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诗意解构。
次段笔锋陡转,"春梅绽放"的意象打破历史的沉重感。历经苦寒的梅花不仅是自然生命的礼赞,更是精神品格的象征。"墨染山河"一句极具视觉冲击力,将文人笔墨与山河壮丽熔铸一体,暗合中国传统文人"以艺载道"的精神追求。
结句"人间正道是沧桑"化用毛泽东诗句,赋予作品当代性思考。在残墙的历史厚重与春梅的生命律动之间,诗人揭示出历史演进的客观规律——沧桑巨变中蕴含着永恒的正道之光。这种将个人抒情与历史意识相融合的写法,使作品超越了简单的咏史怀古,升华为对文明进程的深度观照。
全诗在时空转换中保持着内在的诗意节奏,古典意象与现代哲思的交融,彰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能力。残墙作为物质遗存终将消逝,但诗性的精神力量却在此刻获得了永恒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