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雕传奇
作者:张康柱
在一座峻峭突兀的巉岩下,有一处凹陷的小三角岩洞,这里是金雕的巢穴。北风呼啸着,太阳无精打采,云团缓缓浮动。此刻,金雕昂首站在峰顶,俯瞰着深秋一片萧瑟的原野,在风中草浪起伏的草原,落叶与不落叶参差不齐的斑驳陆离的森林,以及草原与森林结合部一条流水清澈见底的蜿蜒小河,还有河畔那座毡房和羊群围栏,特别是那条活蹦乱跳地牧羊犬。毡房门帘突然被人撩起,一位蒙古族妇人随身出门,身后跟着一个小孩。妇人抬头手遮凉棚望向远方天空,嘴里念叨着,“该回来了,该回来了”。望着熟悉的身影,金雕不由思绪万千,一幕幕难忘的往事犹如过电影般在脑海不断浮现。
那年,羽毛渐丰的金雕,每天饱食后,就学着老雕展翅飞翔。终于有一天被老雕赶出巢穴。脱离了老雕护佑的金雕,带着美好的向往,在老巢上空盘旋了几圈后,告别母亲飞向远方。蔚蓝的天空,广袤的草原,浩瀚的森林,巍峨的峻岭,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金雕兴奋的展开翅膀,朝着一座险峻的山峰飞去,本性使然,它首先要选择一个能够长期窝居的巢穴。天不负它,很快在峰顶下面发现了就是现在的巢穴,又在附近衔来柔枝铺垫以便窝居。不知不觉,夕阳西下,红霞满天,天快黑了,这时金雕才觉得肚子饿了,可是这会儿在那觅食呢?望着远方的老巢,失去母爱的金雕第一次感到格外孤独无援。只好倦宿在临时搭建的巢穴过夜。半夜里,饥肠辘辘的它,对着月暗星稀的夜空发出嘶鳴。它几次想出去猎食,但是漫漫夜色使它产生畏惧感,它退缩了。究竟它是一只雏雕,没有捕猎经验,捕猎对它来说还是一张白纸。
东方渐渐露出鱼肚白色,晨曦缓缓照射向辽阔的原野。民(禽)以食为天,金雕想到的第一件事是捕食。它就地张翅跳了几跳,头一扬展翅飞向草原。很快它发现两只野兔活动在草地上,它猛地收缩双翅,箭一般穿向地上的野兔。野兔发现敌情机灵的逃窜,金雕一爪扑空,差点来个嘴啃地,它一跃而起,煽动翅膀追赶野兔,野兔一蹦一蹦快速逃离,斜刺里突然窜出一只鼹鼠,金雕顺手牵鼠,一爪将其按在地上,雕喙就势琢头,一只鼹鼠被成功捕获。金雕几口把鼹鼠吞进肚里,只打了个牙祭。它腾空而起,在天空盘旋了几周,已不见野兔的踪影。尽管第一次捕猎就失之桑榆,收之东偶,但它兴高采烈,激动的在空中盘旋嘶鸣。从此,金雕踏上了独立自主的“人生”道路,开始了“成年”金雕的生活。
对于人类来说,经过劳动获得成果,通过餐饮或娱乐等活动,分享成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像车轮转动,一圈一圈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完一生。波澜壮阔也罢,平庸无为也罢,最后都是腿一登,眼一闭,一生终了。对于禽兽,特别是对于金雕家族来说,一生就是捕食,春夏秋冬,日日夜夜,捕获猎物,填饱肚子,直至终生。每日能吃饱喝足就是最大的享受。但是,我们今天讲的这只金雕却是一个另类,原因无他,因为它是一个传奇。开始,金雕和其它同类一样,翱翔捕猎,捕猎翱翔,直到有一天发生的一件事,使金雕转变了雕类的观念。
那是一个雨夜,天气阴霾,秋雨淅淅沥沥无声的飘向大地,天地一片沉寂。妇人家羊圈内的羊群拥簇着倦宿在一起,偶尔不知哪只羊发出一两声“咩咩”的叫声。近处草地上一条狼眼冒绿光,窥探着寂静无声的毡房和倦宿的羊群。远处一棵树杈上蹲着一只金雕,犀利的目光紧紧盯着狼,这只几次掠夺它捕猎物的狼。好象是瞅准了时机,狼一步一步猫腰前行,在离羊围栏两三米处,突然一个箭步跃起,前爪抓住栏杆跳进羊圈。牧羊犬发现动静,狂吠着扑向恶狼。恶狼奋不顾身叼起一只小羊就要逃走,牧羊犬拼命上前与恶狼搏斗。恶狼放下羊扑向牧羊犬,牧羊犬敌不过恶狼发出哀嚎。这时,只见雕影一掠,巨翅扇动扑向恶狼。这一切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这真是恶狼捕羊,牧羊犬在后,牧羊犬搏斗恶狼,金雕在后,好一场激烈搏斗。只见毡房灯一亮,妇人一手拿草杈,一手拿着发光手电筒从毡房扑出。恶狼见势不妙,掉头就逃。金雕追向恶狼,牧羊犬和妇人紧随其后。恶狼跑得快,受伤的牧羊犬跟不上,金雕寸步不离的从空中不断向恶狼发起攻击。恶狼不顾一切狼狈逃窜到树林,在灌木丛的掩护下与金雕周旋。金雕瞅准机会向恶狼猛扑过去,一口喙住恶狼后腿,恶狼掉头一口咬住金雕翅膀,金雕喙住狼腿不松劲,就地周旋。在二者激烈搏斗中,狩猎犬赶到,扑向前一口咬住狼脖子。恶狼不敌雕犬,大败而归。等妇人赶到,看到奄奄一息的恶狼,奋力一杈杈进恶狼肚皮,恶狼毙命。妇人长出一口气,才发现前爪受伤的牧羊犬和翅膀严重受伤已不能飞起的金雕。妇人上前抱起受伤的金雕,喊着不停舔着前爪血痕的狩猎犬叼起死狼回家。金雕开始挣扎了几下便温顺的让妇人抱回家中,妇人在油漆木箱中取出专门医治创伤的膏药,给金雕翅膀敷上并包扎好,然后取了一个方形纸箱,金雕一直用警惕的眼神在妇人怀中挣扎,直到将它放进纸箱才安静下来。随后,妇人又分别给牧羊犬和小羊用膏药包扎好。做完这一切,妇人疲惫的双手叉腰伸直了身体回到家中,对着金雕说:“好了,在这住几天吧”,金雕伸了伸脖子,盯着妇人点头,好像说,好滴。妇人给熟睡的小孩撩撩被子,就和衣躺下睡着了。
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下了,空气好像水洗过一般,格外清新怡人,朝霞映天,蓝天白云,茵茵草地,溪水潺潺,羊群在跛脚牧羊犬看护下安详的低头吃草,毡房烟筒升起袅袅炊烟。毡房内孩子不停的询问金雕的来历,并守在金雕前给它喂着羊肉块,金雕大口吞咽,好像永远也吃不饱。母亲说:“好了,别撑了雕儿,以后你们做朋友吧!”孩子高兴地跳起来说:“它认我做朋友吗?”母亲说:“只要你真心爱它,它就认你。”孩子对着愣愣看着他的金雕郑重地说道:“我爱你!”金雕好像也明白了孩子的意思,双目炯炯的盯着孩子点了点头。母亲朝着孩子喊道:“好了,吃饭吧。”
从此,金雕在妇人毡房安了家。妇人为了让金雕安心居住,又能野性不泯,妇人专门做了一个四方形木架,周围用毡片包裹,做成简易鵰巣,然后把它放在房檐上。金雕不劳而食的疗养生活从此开始。每天孩子都要喂它羊肉和牧羊犬刁来的野兔或者鼠类等食物,妇人则给金雕按时换药,让它尽快恢复。金雕开始对这一切感到愧疚不适,后来慢慢习惯了。只是伤势短期难以恢复,它常常望着远处山峰出神,看到同类翱翔长空,它不由黯然伤神。这时孩子领着牧羊犬来到它跟前,抱起它与牧羊犬亲昵玩耍。一天雕突然展翅奋力起飞,然后卜愣愣跌至不远处,发出哀鸣。孩子赶紧跑上前,抱起雕抚摸着它的头说;“别着急,慢慢来。”但是金雕坚持由近及远练习飞行。一晃两个月过去,雕的同类已迁徙到南方温暖地带,望着远去的同类,雕怅然若失。好像明白了雕的意思,妇人一边安慰着它,一边更加精心照料。雕一天天好起来,终于可以近距离飞翔。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直饿狼突袭羊圈,雕腾飞而起,嘶鸣着向饿狼发出警告,牧羊犬狂吠着扑向恶狼,恶狼灰溜溜逃跑了。妇人出门一看,会心的笑了。
周而复始,时光送走了漫漫寒冬,迎来了风和日丽的早春。雕展翅翱翔在天空,孩子放着风筝在地上奔跑,牧羊犬跟在孩子后面欢快地叫着,雕故意放慢飞行速度,盘旋在毡房上空。可是表面幸福惬意的日子不是雕的追求,它热爱大自然的蓝天白云,崇山峻岭,广袤草原,茫茫森林。“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李白)。它的本性是搏击长空,翱翔天际。在苍穹之巅俯瞰众生,如同一位王者,目空一切,所向披靡。每一次展翅九万里地雄姿,彰显着它的王者风范。它也有恋情,也要生儿育女,这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也是一种追求。雕想着该是告别的时候了。它恋恋不舍地深情的望着毡房,希望看到妇人,它向孩子和牧羊犬振动翅膀,慢慢飞向向往已久的山峰,偶尔回头嘶鸣几声,好像说我一定会回来的。孩子看到雕远飞而去,跑回毡房喊着拉着母亲出来,妇人遥望远方,除了一望无际的草原和天际间连绵起伏的群山,却不见雕的踪影。
妇人好像丢失了一件珍宝,心中默默念叨着,“雕儿,你去了哪里,能过得惯么?”孩子朝着长空大声喊叫:“雕儿!你回来吧!我爱你!”
金雕清醒心神收回遐想,回到鵰巣,叼起一只捕获的野兔,向着日夜思念的毡房飞去。
作者简介:张康柱,字秉衡,号怡园居士,岭上樵夫。1954年出生,周至县尚村人,大学学历。在青海高原从戎14春秋,长期从事新闻报道工作。1989年转业在周至县广电局工作,曾担任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新闻监制,新闻部主任,广电网络周至支公司工会主席。先后在《解放军报》,《青海日报》,《西宁晚报》,《西安日报》等报刊发表长篇通讯等新闻稿件多篇。几十年来发挥业余爱好,对所闻,所见,所感,捕作灵感,抒发激情,辞海沉钩,创作了大量近体格律诗词和自由体诗。出版有《诗旅红尘》、《首阳采薇》(合集)诗词集。西安市新闻学会会员,文学风网站副总编,周至县作协会员,文学风会员。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吴建辉(兼)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