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水河从西北蜿蜒奔腾一百多公里,日夜不息、流淌而来。行至武功镇上端,它像是对这片山川大地眷恋难舍,本应一路向南奔赴渭河的怀抱,却在此处深情转身、短暂停留,大量泥沙顺势沉积,造就了一片平坦又肥沃的滩地。 不知始于何时,为纪念农业始祖后稷在此“教民稼穑、树艺五谷”,每逢农历十一月初七(相传亦是道教尊神玄天真武大帝下降日),这里便会开启一场持续半个多月的传统盛会。
古会期间,人们齐聚一堂,虔诚祭祀农神、欢庆丰收,开展热闹的物资交流活动,歌舞、杂技、戏曲等精彩纷呈的文化娱乐节目也纷纷登场,为古会增添无限欢乐。这般热闹场景,年年如是,在岁月的长河中代代相传,成为当地独特的文化印记。
近两年来,在传统媒介宣传报道古会的基础上,各类网络平台横空出世,推波助澜,一下把河滩古会的影响面扩大到全国各地乃至自全世界,它几乎成了与淄博烧烤、哈尔滨冰雪节并驾齐驱的网红打卡胜地。高峰期每天游客竟然达30多万人。
河滩古会盛景
2024年12月7日,农历十一月初七,第八届后稷文化艺术节暨河滩古会在武功镇后稷文化广场如期盛大开幕(图1)。
一踏入河滩古会,便能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热闹气息,人头攒动,喧嚣声此起彼伏。大大小小几千个摊位星罗棋布,密密麻麻地分布在整个会场,让人目不暇接。针织百货、服装鞋帽、烟叶茶叶、农机农具等各类生产生活用品一应俱全,满足着人们的日常所需。 食品区更是香气四溢,汇聚了关中地区的特色美食。牛羊肉泡馍热气腾腾,浓郁的汤汁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水盆羊肉鲜嫩可口,让人垂涎欲滴;武功旗花面细如发丝,汤碗里色彩斑斓,犹如一幅精美的画卷;饸烙筋道爽滑,每一口都充满嚼劲;油糕香甜软糯,咬上一口,甜蜜的味道在舌尖散开;麻花酥脆可口,一口下去,“嘎吱”作响;油饼外酥里嫩,麦香四溢;糖葫芦红亮诱人,裹着晶莹的糖衣,酸甜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还有普集烧鸡色泽金黄,香气扑鼻;锅盔厚实耐嚼,越嚼越香;手工挂面细如银丝,口感爽滑;富平柿饼软糯香甜,柿子的醇厚味道让人陶醉;乾县豆腐脑细腻嫩滑,配上鲜美的卤汁,堪称人间美味。这些美食琳琅满目,不断刺激着人们的味蕾,让每一位食客都大饱口福(图2~5)。
除了美食,古会上还有各种生活用品。炕席编织精美,结实耐用;竹编的背笼、提篮、筛子等,工艺精湛,尽显劳动人民的智慧;案板光滑平整,是厨房的好帮手;风箱一拉一推,便能为炉灶带来熊熊火焰;木盘古朴典雅,可用于盛放物品;擀面杖粗细均匀,能擀出薄厚适中的面饼。此外,牛羊、鸡鸭、鱼虾等牲畜、家禽与水产品也在古会上交易,它们或活蹦乱跳,或悠然自得,为古会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水果区更是色彩斑斓,酥梨皮薄肉厚,汁水丰富;苹果红彤彤的,散发着诱人的果香;香蕉黄澄澄的,软糯香甜;甘蔗清甜多汁,是冬季的热门水果;葡萄紫莹莹的,像一串串玛瑙;黄桃鲜嫩多汁,口感酸甜;柑橘酸甜可口,富含维生素C;猕猴桃毛茸茸的,果肉翠绿,酸甜适中。各种水果应有尽有,满足了人们对不同口味的需求。甚至宁夏的骆驼、内蒙的骏马也远道而来,为古会助兴,它们高大健壮的身影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
我手持相机,登上河东塬顶,极目远眺,整个集市贸易古会场尽收眼底。它与周围的报本寺塔、教稼台、城隍庙、苏武纪念馆等古籍文物相互辉映,这些古老的建筑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图6~7)。
精致的姜嫄水乡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土地上,绿水环绕,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宛如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眼前的恢宏繁荣景象,恰似新时代版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展现了人间烟火的热闹与繁华,令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蓦然回首,古会西侧“人间福地”大牌楼脚下西南角,一顶鲜红的帐篷格外引人注目,仿佛是深暗中的一团火焰,瞬间点亮了人们的视线。帐篷正面上沿,挂着“刘学斌书画艺术馆免费为您写字”的横幅,简单的几个字,却蕴含着无尽的温暖与善意。
走进帐篷,一位身着65式绿军装的英俊老者映入眼帘,他左肩右斜背着印着“为人民服务”毛体红字的军用挎包,那挎包虽已有些陈旧,但上面的红字依然鲜艳夺目,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光辉的岁月。老者仿佛是从历史的长河中走来的勇士,周身散发着独特的气场,让人不禁心生敬意。绿色军帽上的红五星熠熠生辉,仿佛是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脖子下衣领两面的红领章,好似两面迎风招展的红旗,随着他的一举一动轻轻飘动,展现出一种坚定与豪迈。只见他手持毛笔,凝神静气,笔尖在宣纸上游走,宛如灵动的舞者,每一个动作都优雅而专注,充满了艺术的魅力。他写下的不只是书法作品,更是将生活的美好祈愿,通过手心的默契配合,化作墨香,诚挚地融入每一笔每一画之中,让每一幅作品都饱含着深情与祝福(图8~10)。
他,便是退役老兵刘学斌,一位用无声行动诠释军人担当与大爱的平凡而伟大的仁人志士。他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子情怀,展现出共产党员难能可贵的崇高理想、人文精神和坚定信念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