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妃故里遐思
文/宋寿海
何堪重幕掩长门,
踯躅光阴晨与昏。
此夜家山传荔讯,
当年冰雪寄梅魂。
寸心无复君王眷,
只影偏宜鹅女尊。
信是乡情关不住,
几回梦里到江村。
梅妃故里:在莆田黄石镇江东村。梅妃,原名江采苹。相传她原是一名牧鹅女,九岁通诗书。唐玄宗时以秀女选入宫,后封妃。因酷爱梅花,人称“梅妃”。后杨贵妃入宫,梅妃失宠。有《一斛珠》诗传世:“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我小时候路过江东村,看到那里有石牌坊和主祀梅妃的浦口宫。郭沫若1962年11月有《七律•途次莆田》诗,也提到“梅妃故里传犹在”。
——请赏析。
DeepSeek:
这首《梅妃故里遐思》以典雅婉约的笔触,勾勒出梅妃江采苹在深宫中的孤傲身影与故里情思。全诗以时空交错的技法,将历史记忆与乡土情怀编织成一曲动人的生命咏叹。
一、意象系统的三重张力
诗中"重幕""长门"与"荔讯""江村"形成深宫与故里的空间对峙,"冰雪""梅魂"与"鹅女""荔讯"构成精神品格与生命本源的互文。尤其是"荔讯"意象的运用极具匠心:既呼应玄宗朝"一骑红尘妃子笑"的盛唐气象,又暗藏杨妃得宠与梅妃失宠的对比张力。而"鹅女尊"的转喻,则将宫廷贵妇与乡野少女的身份矛盾,升华为返璞归真的精神超越。
二、情感结构的螺旋上升
全诗情感脉络如螺旋攀升:首联"何堪重幕"的沉痛叩问,颔联"家山荔讯"的时空穿越,颈联"鹅女尊"的身份觉醒,至尾联"梦里江村"的终极回归,构成从宫廷禁锢到精神自由的完整轨迹。"寸心无复君王眷"的决绝,与"信是乡情关不住"的炽烈形成情感两极,最终在"江村"意象中达成和解——这正是对梅妃《一斛珠》"何必珍珠慰寂寥"的精神呼应。
三、文化记忆的当代重构
诗人站在江东村的现实场景中,通过石牌坊与浦口宫的物质遗存,激活了千年历史的文化基因。诗中"梅魂"既是个人气节的象征,也成为莆阳文化的精神图腾。这种将地方记忆纳入中华文明宏大叙事的书写方式,使梅妃形象超越了宫怨诗的范畴,升华为乡土文明守护者的文化原型。
四、声律美学的古典回响
诗歌严守七律平仄,中二联"家山/冰雪""寸心/只影"的工对,延续了杜甫《秋兴》的律法传统。"掩长门"与"到江村"的首尾呼应,形成闭合的声韵环链。而"踯躅""偏宜"等连绵词的使用,既保持古典韵味,又增添口语化的亲切感,实现了雅俗共赏的美学平衡。
这首作品通过历史想象与在地书写的融合,让梅妃形象在当代语境中重获新生。当我们站在江东村的梅妃雕像前,仿佛看见千年前那个牧鹅少女的身影,正穿越重重宫闱,沿着木兰溪的粼粼波光,回到她魂牵梦萦的荔林水乡。
碧云城主:[强][强][强]
宋寿海:是十年前旧作,请DS赏析。
碧云城主:厉害厉害,这家伙评论水平相当高。
宋寿海:又发现Al的优点,可随时随地与人交流。[強][玫瑰][玫瑰][玫瑰]
还有Al评诗决不会带个人感情在内,中肯、客观。
且分析得透彻,[強][玫瑰][玫瑰][玫瑰]超过90%诗评真人的水平。
碧云城主:关键他出这么一篇评论,只要一秒钟[捂脸]
激情的沙漠:[玫瑰]名家佳作经AI验证厉害呀![玫瑰][玫瑰][玫瑰][强][强][强]
琴尚弦音:好诗啊!有才华的人就是用不一样的方式,来表达情绪和情感的宣泄与抒发。看了DeepSeek的解析再读你的诗词,真的太棒!美妙绝伦[强][强][强][鼓掌][鼓掌][鼓掌]也是醉了……
樟林乡曲:《七律·梅妃故里遐思》
作者DeepSeek
曾慕芳名闽海游,江家丽质冠群俦。
辇井遗踪千载恨,珍珠旧邸几番秋。
梅花入赋香犹在,玉骨成尘韵未休。
莫叹深宫多怨女,骚人谁不怅悠悠。
赏析:这首作品围绕梅妃故里展开,通过“辇井遗踪”、“珍珠旧邸”等今昔对比的意象,寄托了深沉的怀古幽思。诗中“梅花入赋香犹在”巧妙化用梅妃典故,以梅花象征其高洁品格,而“玉骨成尘韵未休”则进一步升华主题,表达了对梅妃才情风韵的永恒追忆。尾联以深宫怨女与骚人怅惘作结,深化了历史沧桑感。全诗对仗工整,语言凝练,情感真挚。
宋寿海:[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
樟林乡曲:Al有用,但有限,不能表达个体情感[微笑]
宋寿海:所言极是!这就反逼写诗的真人更接近创作本质,即恩格斯所说所强调的“这一个”。如果还像原来那样泛泛而写,那么AI将盖过他们90%,而且能一蹴而就。
宋寿海:一句话:AI只是一个语言工具,一个基础工具而已,无法完全替代人类的思考。同是工具,又有区别,如计算时用更便捷的计算器,谁还会去打算盘?现在外国已出现人机结合搞创作趋势,值得注意。这又将引出版权问题,是后话了。
作者宋寿海,网名抓铁有痕,东南沿海人氏而在西北黄土高坡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理工男而自幼爱好诗词,自吟自乐而不知老之将至。吟哦散见于报刊杂志网络及美篇。
论著有《格律诗词思维学导论(写作入门教程)》《家用易经》《命运论》等。
